靈丘羅羅腔的藝術特色與可行性發(fā)展研究_5340.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西省的戲曲劇種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而位于大同市靈丘縣的地方小戲羅羅腔劇種,在1958年,晉北地區(qū)舉辦的群眾文藝調演中受到了省、縣級領導的關注。在此之后,一些專家、學者等戲曲工作者對靈丘羅羅腔的起源進行了多方面考證,靈丘羅羅腔從逐漸的繁榮景象到朝代更替后走向的衰落、以及最后到了傳承、保護的境況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歷史。靈丘羅羅腔之所以備受關注,就是因為靈丘羅羅腔自身獨有的藝術特色,現(xiàn)階段被贊為“古稀奇葩”之美譽。并在1960年,成立了“天下

2、獨一團”—靈丘縣羅羅腔劇團,現(xiàn)更名為“靈丘縣羅羅腔劇種傳習中心”。
  以靈丘羅羅腔的唱腔曲調而言,相傳就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哈哈”的說法,說明羅羅腔在繁盛時期唱腔曲調得到了豐富的發(fā)展。尤為要注意的是羅羅腔在演唱中的戲曲特色,男演員經常在唱句結尾處用高出自己本嗓音域的八度演唱高亢的部分,也就是用假聲(俗稱:假嗓子)進行“耍腔”演唱,俗名稱為“背宮音”。并且羅羅腔在樂器伴奏方面也有一大特色,演員演唱時樂隊不托腔伴奏,只有在唱句的結

3、尾或者過門時伴奏,這一藝術特色即突出了羅羅腔相比其他戲曲的唯一性、獨有性,又充分的證明了羅羅腔保留著古老戲曲的發(fā)展痕跡,是戲曲研究的鮮活史料,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羅羅腔劇種是民間小戲發(fā)展的產物,具有濃郁鄉(xiāng)土地域氣息,語言通俗易懂,活潑逗趣,代表性劇傳統(tǒng)劇目有《小二姐做夢》、《描金柜》、《桃李梅》等,現(xiàn)代小戲劇目有《兩塊六》、《靈丘美》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戲曲改革的發(fā)展,靈丘羅羅腔面臨重要的生存問題,本文就靈丘羅羅腔的藝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