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利用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在三維空間中定位上頜阻生尖牙及確定最常見阻生類型,同時評估鄰牙(中切牙和側切牙)牙根吸收情況。
方法:對63例上頜阻生尖牙患者進行錐形束CT掃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獲得牙體表面的三維重建圖像,觀察上頜阻生尖牙的位置。在數(shù)字化三維成像圖中獲取矢狀、冠狀、軸切面視圖后,設定 X、Y、Z平面
2、,并對每個上頜阻生尖牙牙尖定位。同時觀察上頜阻生尖牙鄰近切牙的牙根吸收程度。
結果:1.尖牙近中腭側阻生占總數(shù)的56.94%(n=41),尖牙近中唇側阻生占總數(shù)的33.33%(n=24)。在矢狀面,測量上頜阻生尖牙牙尖距離X平面的距離為25.20~40.30mm,平均32.40mm;在冠狀面,尖牙偏近中阻生的占90.28%(n=65),至Y平面的距離為7.50~13.60mm,平均10.80mm,尖牙偏遠中阻生的占9.72%(
3、n=7),至Y平面的距離為10.40~15.10mm,平均12.40mm;在軸切面,尖牙偏腭側阻生的占61.11%(n=44),至Z平面的距離為4.60~10.90mm,平均8.90mm,尖牙偏唇側阻生的占38.89%(n=28),至Z平面的距離為3.50~11.80mm,平均9.70mm。
2.上頜阻生尖牙第一次與第二次測量的數(shù)值比較后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上頜阻生尖牙導致側切牙的牙根吸收比率為34.
4、7%(n=25),導致中切牙的牙根吸收比率為19.4%(n=14),兩者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6,P<0.05)。切牙的牙根吸收主要為輕度吸收和中度吸收,輕度吸收占53.8%(n=21),中度吸收占35.9%(n=14)。
4.尖牙近中阻生導致切牙牙根吸收比率為60%,顯著高于尖牙遠中阻生,兩者牙根吸收比率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16,P=0.002,P<0.05);尖牙唇側阻生導致切牙牙根吸收比率為32%,尖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頜埋伏尖牙引起切牙牙根吸收高危因素的篩選和預測.pdf
- 三維空間中的特殊曲線
- wpf中的三維空間(1)
- 三維空間對象可視查詢研究.pdf
- 實時三維空間顯示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三維空間中的特殊曲線.pdf
- 上頜尖牙唇側阻生的三維有限元應力分析.pdf
- 拓展“三維空間”營造班級文化
- 新聞傳播史體系的三維空間
- 三維空間噪聲主動控制方法研究.pdf
- 三維空間索引結構—LABB樹的研究.pdf
- 三維空間視頻GIS數(shù)據模型研究.pdf
- 三維空間信道模型及其性能評估.pdf
- 基于虛擬城市的三維空間模型的研究.pdf
- 三維空間Delaunay網格剖分技術的研究.pdf
- AUV三維空間軌跡跟蹤控制方法研究.pdf
- 60456.gis空間分析及三維空間可視化的研究
- 三維空間拓撲分析關鍵技術研究.pdf
- 鐵路三維空間智能選線理論與方法研究.pdf
- 綜放采空區(qū)三維空間自然發(fā)火規(guī)律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