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連鑄過程中采用保護澆注技術,可以潔凈鋼液,提高鑄坯質(zhì)量,減少水口堵塞及結晶器表面結殼現(xiàn)象。鋼流保護澆注技術的核心就是避免或減小鋼流與空氣的接觸。目前,在鋼包和中間包之間通常采用長水口來實現(xiàn)保護澆注。
在使用時,長水口上口端(碗部)與下水口相連接,下口端插入中間包鋼液中。當鋼液從鋼包經(jīng)由長水口流入中間包時,由于鋼液的快速流動,在長水口碗部附近會形成負壓,這將導致水口外部的空氣通過水口壁進入鋼液,從而降低保護澆注的效果,對鑄
2、坯質(zhì)量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有必要研究開發(fā)一種新型水口密封元件,使水口接縫完全密封,消除漏氣,從而達到最佳的保護澆注效果。
本課題以剛玉和炭黑為主原料,配以增塑材料、抗氧化劑和高溫增強劑等輔助材料,以酚醛樹脂作為結合劑,開發(fā)制備了一種高溫條件下硬化速度慢、長時間可產(chǎn)生微膨脹的新型連鑄水口密封元件??疾炝瞬煌Y合劑成分及添加量對新型水口密封材料的顯氣孔率、體積密度、常溫硬化速率、高溫硬化時間等性能的影響,并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對
3、新型水口密封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響,制備的新型連鑄水口密封元件在鋼廠進行了實際應用,效果良好。
通過實驗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結合劑的成分和添加量均對新型水口密封材料的理化性能有影響。結合劑中試劑a的含量越高,密封材料的體積密度越小,顯氣孔率越大。結合劑的添加量越多,密封材料在1000℃埋碳加熱后發(fā)生的收縮越明顯。
(2)當結合劑成分為80%酚醛樹脂、20%試劑a時,新型水口密封材料在高溫下
4、的硬化時間最長,而且試劑a的加入可有效地延緩密封材料常溫下的硬化速率。
(3)新型水口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且在水口接縫處的工作溫度范圍內(nèi),密封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隨溫度的升高逐漸提高。在密封材料現(xiàn)有成分配比的基礎上繼續(xù)添加抗氧化劑對密封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無明顯影響。
(4)新型水口密封元件具有非常良好的氣密性,在澆注過程中明顯地降低了鋼中增N率,增N率僅為使用一般水口密封元件時的14.3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連鑄中間包水口堵塞的數(shù)值模擬.pdf
- 重鋼板坯連鑄結晶器浸入式水口研究及應用.pdf
- 連鑄用水口流場及水口結構應力計算機模擬研究.pdf
- 稀土鋼連鑄粉劑開發(fā)及中間包水口結瘤機理研究.pdf
- 連鑄大包滑動水口液壓系統(tǒng)設計開題報告
- 含鈦超低碳鋼連鑄水口結瘤控制應用基礎研究.pdf
- 板坯連鑄結晶器浸入式水口結構優(yōu)化.pdf
- 電磁旋流水口作用下方坯連鑄水口及結晶器內(nèi)流場、熱場的數(shù)值模擬.pdf
- 連鑄線水口快換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pdf
- 潔凈鋼連鑄用復合無碳浸入式水口的研究.pdf
- 51連鑄浸入式水口侵蝕的機理分析及改善措施9-11
- 連鑄用浸入式水口結瘤和渣侵蝕機理的研究.pdf
- 連鑄結晶器電磁攪拌和水口結構對鑄坯凝固過程的影響研究.pdf
- 高品質(zhì)鍍錫板連鑄浸入式水口優(yōu)化物理模擬.pdf
- 板坯連鑄浸入式水口結構及結晶器流場優(yōu)化研究.pdf
- 超潔凈鋼連鑄用浸入式水口顯微結構及性能的研究.pdf
- 厚板坯連鑄用結晶器浸入式水口結構優(yōu)化與應用研究.pdf
- 水平連鑄φ150mm規(guī)格鑄坯開發(fā)及連鑄連軋工藝實踐.pdf
- 新型化學熱處理在連鑄結晶器上的應用
- 板坯連鑄結晶器浸入式水口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