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通過以下5個試驗就苜蓿自毒性特征及其對農作物的他感影響開展研究。 試驗一:分別將采集石河子大學牧草實驗地第二年苜蓿(品種為三得利)的地上部分和根分別三等分,研究各個部位的自毒性特征,試驗結果表明,苜蓿不同部位提取液對苜蓿種子萌發(fā)表現出不同的自毒作用。苜蓿地上部分浸提液對種子萌發(fā)的抑制作用大于根部各部分,這可能是由于苜蓿的自毒物質地上部分的含量大于地下部分。此外,苜蓿的自毒作用呈現出明顯的濃度效應。 試驗二:于200
2、7年4月14日在石河子大學牧草學實驗地播種苜蓿(品種為三得利),分別在新生苗期、分枝期、孕蕾期、初花期、結莢期采樣研究其各生育期的自毒性特征。研究結果表明:新生苜蓿的莖葉提取液對其種子存在自毒作用,當提取液的濃度相同時,不同生育期的浸提液對苜蓿的自毒作用不同,當提取液的濃度為0.1 gDWml-1時,各生育期浸提液的自毒作用(根據化感綜合效應指數反應的結果)由強到弱的排列順序位為:結莢期>初花期>孕蕾期>分枝期>苗期。苜蓿的自毒作用隨著
3、生育期的進行而增強。 試驗三通過對生長2、3、4年苜蓿的莖葉、根進行采樣,制作浸提液。用浸提液處理棉花、玉米、小麥及苜蓿種子用生物測定的方法測得被處理種子的發(fā)芽率、幼苗胚根長度、單個苗干重。試驗結果表明:苜蓿浸提液對苜蓿、小麥、玉米和棉花存在化感作用,從各個表里的化感綜合效應指數可看出,當提取液的濃度為0.025 gDWml-1時處理棉花、苜蓿、小麥、玉米時,苜蓿莖葉提取液對這些作物的抑制作用大于苜蓿根部提取液;對這些作物的化感
4、作用由強到弱的順序為:棉花>苜蓿>小麥>玉米,其中,苜蓿莖葉和根部提取液對玉米的化感綜合效應指數均大于零,即促進作用,因此,從化感的角度考慮,與苜蓿輪作的最適作物為玉米。 試驗四:在生長第四年苜蓿田里采集土樣,將土樣放置不同時間后播置棉花、玉米、小麥及苜蓿種子,測定苗高,發(fā)芽率及苗干重。試驗結果表明:種植過苜蓿的土壤放置土壤放置0周到5周,這些處理對苜蓿、棉花、小麥和玉米化感綜合效應指數分別為:在3.43%至110%之間、-6.
5、39%-35.13%、13.29%-82.13%之間和21.07%-53.96%之間,由此可以得出:這些處理對上述作物的影響由高到低的排列為:苜蓿>玉米>小麥>棉花。 試驗五: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測定了苜蓿各個生育期、不同年限苜蓿以及各個土樣里咖啡酸、羥基苯甲酸、香豆酸及綠原酸的含量。研究結果表明苜蓿莖葉部位的這四種酚酸含量高于根部的,且第三年苜蓿莖葉提取液里酚酸含量最高,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生長第三年苜蓿莖葉>生長第
6、四年苜蓿莖葉>生長第二年苜蓿莖葉>生長第三年苜蓿根>生長第四年苜蓿根>生長第二年苜蓿根。 新生苜蓿植株體內的四種酚酸的含量在不同生育期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結莢期浸提液>初花期浸提液>孕蕾期的浸提液>分枝期的浸提液>苗期的浸提液。從測試結果可以得出:苜蓿體內的化感物質積累隨著生育期的延續(xù)而增加,且化感物質的含量在成熟植株體內含量高。 土壤里的酚酸含量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而降低,放置5周后,羥基苯甲酸和咖啡酸含量極低或為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