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根據(jù)流沙河流域2005年樣樣點調查資料,采用采用主成分、判別分析與K均值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區(qū)土地退化進行評價,利用傳統(tǒng)統(tǒng)計和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對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土壤總有機碳密度和水溶性有機碳密度的變化過程及其變化特征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類型、地形因子、植被(物)類型、土壤母質(巖)、土地利用類型等對土地退化和土壤有機碳密度變化的影響。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流沙河流域土壤總有機碳密度(TOCD)隨著退化程度的加深,其值
2、分別為5.42±1.21kgm-2、3.61±0.94kmm-2、1.78±0.30kgm-2、0.77±0.16kgm-2,呈遞減趨勢。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TOCD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F=13.55**(P<0.01)。 土壤水溶性有機碳(WSOC)是土壤有機碳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總有機碳密度與土壤水溶性有機碳密度呈極顯著正相關(R2=0.91)。流域土壤水溶性有機碳密度(WSOCD)隨著退化程度的加深,其值分別為43.79±7.
3、63gm-2、38.21±9.31gm-2、18.34±2.82gm-2、9.56±2.17gm-2,呈遞減趨勢。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WSOCD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F=12.83**(P<0.01)。 母質(巖)類型、土壤類型、海拔、植被(物)類型以及土地利用類型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不同母質(巖)類型時,TOCD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F=5.35**(P<0.01),WSOCD之間存在顯著差異F=3.58*(P<0.05)。
4、 不同土壤類型時,TOCD和WSOCD在不同土壤類型之間均存在極顯著差異,F(xiàn)=5.20**(P<0.01)和F=5.25**(P<0.01)。 地形因素從坡度、坡向和海拔等3個方面分析了它們的影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坡度和坡向時,TOCD和WSOCD均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海拔時,TOCD之間存在顯著差異F=3.33*(P<0.05),WSOCD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F=4.60**(P<0.01)。 植被(物)類型,從植
5、被群落和生物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植物群落呈喬-灌-草的逆行演替,隨著土地退化程度的加劇,土壤有機碳密度逐漸降低。地表生物量呈現(xiàn)隨著土地退化程度的加劇而急劇減少的趨勢。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生物量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F=59.79**(P<0.01),土壤有機碳密度與地表生物量成極顯著正相關(R2=0.95),地表生物量低的區(qū)域是土地退化防治和治理的重點。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時,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壤有機碳密度存在極顯著差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流沙河流域生態(tài)恢復與土壤有機碳關系研究.pdf
- 流沙河上游景觀演變與土壤有機碳儲量變化.pdf
- 基于“3S”技術的流沙河流域土地退化評價研究.pdf
- 流沙河流域植被與土壤對生態(tài)恢復的響應研究.pdf
- 流沙河流域土壤自生固氮菌生物多樣性研究.pdf
- 瑪納斯河流域棉田土壤有機碳含量時空變化的分析.pdf
- 莊子閑吹-流沙河
- 普定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機碳儲量估算.pdf
- 開封城市土壤有機碳密度、組成及時空變化分析.pdf
- 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有機碳和土壤呼吸的影響.pdf
- 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有機碳和土壤團聚體輕組碳的影響.pdf
- 不同尺度區(qū)域農(nóng)田土壤有機碳分布與變化.pdf
- 丘陵山區(qū)農(nóng)田土壤有機碳密度影響因素與制圖研究.pdf
- 濱海新區(qū)土地利用與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變化預測研究.pdf
- 崇州西河流域土壤有機碳及全氮的空間分布及模擬研究.pdf
- 黃土高原羊圈溝小流域土地利用時空變化的土壤有機碳效應研究.pdf
- 城市沿江濕地土地覆被變化對土壤有機碳和土壤呼吸的影響.pdf
- 基于DNDC模型土壤有機碳變化和作物產(chǎn)量空間估算——以烏裕爾河流域為例.pdf
- 青海湖流域景觀格局變化及其對土壤有機碳庫的影響.pdf
- 中亞熱帶不同退化程度林地土壤有機碳分解特征.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