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銅礦微生物浸出及電化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文采用A.ferrooxidans菌和L.ferriphilum菌為試驗菌種,通過搖瓶浸出試驗,考察礦物與細菌不同接觸模式、Fe3+等因素對黃銅礦浸出溶解行為的影響,并結合X衍射、掃描電鏡等表面檢測方法對黃銅礦浸出過程表面鈍化的原因進行初步分析;從電化學角度,運用循環(huán)伏安、塔費爾曲線、交流阻抗等電化學分析技術研究黃銅礦在無菌體系和有菌體系下的電化學行為,揭示黃銅礦浸出過程中氧化分解和表面鈍化機理。
   搖瓶浸出研究結果表明,

2、細菌極大地促進了黃銅礦的氧化溶解,遠高于相同條件下無菌酸浸浸出,添加Fe3+會提高黃銅礦最終浸出率。浸出21天后,A.ferrooxidans菌條件下,無菌和有菌浸出體系下浸出液Cu2+濃度分別為0.18g/L和0.51g/L;L.ferriphilum菌條件下,無菌和有菌浸出體系下浸出液Cu2+濃度分別為0.31g/L和1.87g/L。細菌-礦物接觸模式下,黃銅礦的浸出行為包括細菌對黃銅礦表面硫的催化氧化及細菌氧化Fe2+生成的Fe3

3、+對黃銅礦氧化溶解;細菌-礦物非接觸模式下,黃銅礦主要通過細菌氧化Fe2+生成的Ve3+氧化浸出。浸出體系電位是影響黃銅礦浸出速率的主要因素,且較高的電位更有利于黃銅礦的浸出。浸渣X射線衍射,掃描電鏡分析表明,易于在較高電位下生成的黃鉀鐵礬沉淀是導致黃銅礦浸出過程中表面鈍化的主要原因。
   電化學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無菌酸浸體系下,黃銅礦表面優(yōu)先釋放鐵,在50mV(vs.SCE)左右氧化生成非化學計量物質相Cu1-xFe1-yS

4、2-z或CuS和單質S,電位大于400mV(vs.SCE)左右,CuS和單質S會進一步氧化分解生成Cu2+和SO2-4;降低pH值或添加Fe3+,體系的腐蝕電位正移,腐蝕電流密度增大,阻抗降低,黃銅礦腐蝕速率加快。有菌酸浸體系下,黃銅礦分解機理與無菌酸浸體系下基本相同,但細菌的加入會增大體系腐蝕電流密度,降低體系阻抗,表明有菌酸浸條件下更有利于黃銅礦的氧化分解。有菌酸浸體系添加Fe3+后,體系腐蝕電流密度增大,阻抗顯著降低,表明Fe3+

5、的加入有利于黃銅礦電極反應過程中電子的交換和傳遞,促進黃銅礦的氧化分解。
   黃銅礦浸出過程(0天、3天、9天、15天)的電化學研究及浸出電極表面性質分析結果表明,黃銅礦浸出過程中表面鈍化的原因是由黃銅礦自身的分解機理和浸出條件共同決定的。無菌酸浸體系下,黃銅礦表面生成低電位下難分解的非化學計量物質相Cu1-xFe1-yS2-z和CuS,可能是導致黃銅礦浸出率低的主要原因。有菌酸浸體系下,細菌的加入提高了體系氧化還原電位,黃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