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理性”與“感性”的對弈——楊德昌與侯孝賢電影比較研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學術學位)學生姓名:曾崢指導教師:彭吉象教授專業(yè):戲劇與影視學學科門類:藝術學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二O一三年五月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I摘要上世紀八十年代,兩岸三地的電影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三足鼎立的趨勢,大陸電影打破了中國電影的“影戲”傳統(tǒng),尋求著更多風格化與多樣化的突破;有著“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電影也隨著類型片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香港新浪潮電影的神話。而處在同一時
2、期的臺灣電影,與大陸電影與香港電影不同,由于特殊時期歷史背景的介入、長期的殖民經驗所產生的異國文化以及臺灣民眾身份認同的復雜性都深刻的影響著臺灣電影的發(fā)展。1986年11月6日,所有年輕的臺灣電影人齊聚導演楊德昌家中,共同發(fā)表了“臺灣電影宣言”,臺灣正式進入“新電影”時期。楊德昌、侯孝賢、陳坤厚、萬仁等30多位青年新銳導演的作品無疑突破了60、70年代臺灣電影所倡導的“健康寫實主義”與瓊瑤式愛情劇的模式化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把表述層面轉向了記錄現(xiàn)
3、實生活以及個體成長的生命經驗,使臺灣電影更加注重電影的紀實性。雖然臺灣新電影運動持續(xù)時間較短,但卻誕生出了兩位臺灣電影的靈魂人物:楊德昌與侯孝賢。楊德昌與侯孝賢都出生于1947年,祖籍都為廣東梅縣人,因政治原因從小隨家人遷徙到臺灣生活,對于兩人的出生背景以及成長經歷的相似之處,可以說兩人未碰面之前,就已經是似曾相識的故人了。而在兩人的電影作品中均以個人成長經歷、社會反思為主要創(chuàng)作題材,同時延伸并觸及到臺灣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
4、,相同的社會身份、成長背景、時代環(huán)境讓兩人的電影作品既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又有著一定的差異性。本文將通過比較分析法,從主觀創(chuàng)作層面與電影美學層面來深入研究楊德昌與侯孝賢電影的異同,并論證出兩位導演的電影作品直到今天還依然深刻地影響著當代臺灣電影的發(fā)展。而大部分的學術文章所涉及的研究層面大都是對楊德昌或侯孝賢個人電影創(chuàng)作的分析,或是把他們的電影與歐洲電影、日本電影、大陸電影做比較研究,而關于兩人作品的比較式研究還相對較少。一個是始終立足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侯孝賢電影的敘事研究.pdf
- 侯孝賢電影空間敘事研究
- 侯孝賢悲劇電影藝術研究.pdf
- 試論侯孝賢電影的詩意蛻變.pdf
- 侯孝賢電影空間敘事研究_1751.pdf
- 論侯孝賢電影的詩性氣質.pdf
- 形象的理性,藝術的思辨——楊德昌電影研究.pdf
- 侯孝賢電影跨文化傳播的文化自覺研究
- 論侯孝賢電影的敘事藝術_2119.pdf
- 楊德昌電影的敘事研究.pdf
- 鏡語中的時空、生活與詩意——侯孝賢、小津安二郎電影研究
- 侯孝賢電影跨文化傳播的文化自覺研究_4461.pdf
- 作者電影中國化之路的個性抒寫——關于侯孝賢和賈樟柯電影的比較研究
- 影像風格的東方韻味——小津安二郎與侯孝賢作品比較
- 侯孝賢電影刺客聶隱娘藝術風格分析
- 楊德昌電影敘事倫理研究
- 作者電影中國化之路的個性抒寫——關于侯孝賢和賈樟柯電影的比較研究_25392.pdf
- 鏡語中的時空、生活與詩意——侯孝賢、小津安二郎電影研究_19773.pdf
- 侯孝賢電影《刺客聶隱娘》藝術風格分析_1189.pdf
- 楊德昌電影敘事倫理研究_9000.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