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篇論文的首要目的,是還原館閣制度及其文化內涵下的中央士大夫文學,修正文學史上相對傳統(tǒng)、保守、體現權力意志的僵化形象。避免文學主流被文學史敘述邊緣化,還原其應有的文學地位:避免作家作品被文學史概念模式化,強調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文學元素的流動,進而挖掘其多維度的文學意義。
第一章重點論述明代翰林院制度與文學的關系,考察國家如何通過翰林院的職掌,來有效地掌控中央文學權力。首先,介紹翰林院作為中央文化機構的諸多職能,強調政治空間中
2、的應用型文學,從而將文學納入政府體制的范疇。主要表現為規(guī)范詔誥表箋的格式,推進行政公文改革:借經筵、顧問二事,塑造帝王的文學觀念,引導帝王的文學旨趣;主持兩京鄉(xiāng)試及會試,矯正中央科場文風,形成由上及下的普泛影響;通過《元史》、《實錄》的編纂,掌握歷史話語權,明確官方文學態(tài)度,為作家的文學行為定論。其次,介紹翰林官員作為文學侍從的諸多職掌,探討政治空間中應制型文學的泛文化功用。根據創(chuàng)作主動性的差異,分應制、進呈兩大類型,論述各自的功能、心
3、態(tài)及歷時發(fā)展變化;根據制度背景的差異,分朝貢獻納、祥瑞呈報、節(jié)候賜觀、扈從游幸、禮制儀用、啟導規(guī)誡六種類型,詳細考察各類主題的創(chuàng)作情況和文化意義,以及非館閣文人對這一非職掌范圍內的文學形態(tài)的態(tài)度。最后,介紹翰林院的文風導向功能,突出館閣內部詩文體式的“正”與“變”,強調“臺閣體”、“館閣體”、“翰林體”三者的細微區(qū)別,介紹萬歷以后翰林官員發(fā)起的“文歸館閣”運動。又以館閣博洽學風為例,挖掘其豐富內涵,探討?zhàn)^閣、山林兩種不同源的學術風氣是如
4、何互動的。
第二章重點論述明代庶吉士制度與文學的關系,考察國家如何通過庶吉士的培養(yǎng),在翰林院基層建立一套官方文學標準。首先,介紹庶吉士館選制度,挖掘其中潛在的文學元素及影響。作為政治家與文學家共有的榮耀之路,新科進士對館選一事趨之若鶩,體現出強烈的翰林情結。由此產生館閣認同感,而對非正統(tǒng)出身的“野翰林”和貶外自放的“謫翰林”持明顯的文學非我態(tài)度。其次,明代庶吉士教習先后以《文章正宗》、《唐音》、《唐詩正聲》為范本,對館閣文
5、章學、詩學傳統(tǒng)的鞏固和延續(x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作為教習權力掌控者的閣師與館師,也從士大夫修養(yǎng)、知識結構、泛文學、純文學四個層面對當科庶吉士進行導正,其個人作用不容忽視。最后,庶吉士教習過程中的閣試和館課,專習古文辭、唐詩,與科舉制度的八股文體系迥然有異。通過不同文章體類的學習,為官方文學作文體功能上的區(qū)分和定位;通過不同詩歌套式的學習,從帝王、政治、文學三個層面依次規(guī)范,以確立標準化的官方文學思想及風格。而在館閣之外,整個社會對庶吉
6、士館課的真實看法,以及它是否存在文學史價值,也有必然作一考察。
第三章以同館、同曹、同年、同鄉(xiāng)為四條主線,以線代面,考察明代三百年來京城的士大夫詩文集會活動,提出明代館閣、郎署、山林三層文學結構的理論。首先,對明代館閣雅集的發(fā)生場景作政治空間、公共空間、私人空間上的區(qū)別,并根據制度背景分為齋宿唱和、宿直唱和、院闈唱和、史館唱和、到任賦詩、例贈賦詩、節(jié)會唱和、賞花題詠、瀛洲雅會九種類型,透過京城詩會的大環(huán)境變化,來看明代館閣
7、作家的身份轉化與文柄旁落。其次,考察明代郎署機構的文學發(fā)生環(huán)境,勾勒出成化以后逐步形成的刑部文學傳統(tǒng)。以兩京郎署詩會的發(fā)展為線索,描繪出一個文學權力不斷分化、文學重心階段性下落的動態(tài)過程。借郎署詩會的去館閣化,表現館閣與郎署的互動,借南曹詩會的去政治化,表現郎署與城市、山林的互動。然后,考察明代京師同年會的制度背景,勾勒出明代同年會的舉辦流程,再現當時官員們的宴會唱和場景,在此基礎上,探討作家之間的同年身份對明代文學流派的形成與發(fā)展所產
8、生的影響。最后,分別介紹同鄉(xiāng)會的常態(tài)模式和特殊模式,并以安福、蘇州兩個京城同鄉(xiāng)會為個案,展現地域文學對中央士大夫文學的上行沖擊,再結合館閣及地方上的耆老會傳統(tǒng),反映中央士大夫文學對地域文學的下行滲透。
第四章選取辭賦、四六文、箴體、連珠、樂章體詞曲五種純文學的文體樣式,考察它們在明代館閣背景下的歷時發(fā)展趨勢。既在“政”、“道”思維模式下固守儒家文學本位,又展現出多方面的功能創(chuàng)新特征。首先,以明代館閣賦為例,探究政治空間中士
9、大夫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書寫,與一般公共空間、私人空間的不同,特別是“文以載道”的觀念,如何以館閣文體為中介,建構起多層次的官方文學秩序。其次,館閣應用文學、應制文學的興衰,對明代四六文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館閣四六曾因明初公文改革的去駢策略而銷聲匿跡,又因嘉靖年間的青詞風氣而率先崛起,進而通過對其它文體的侵蝕,逐步向社會下層及私人空間拓展。然后,以箴體、連珠二種規(guī)誡類文體為個案,考察館閣文體中傳統(tǒng)規(guī)諫功能的本位固守及變異,以及在非館閣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代文官制度研究.pdf
- 清末文官制度變革研究.pdf
- 試論美國文官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
- 明代僧官制度研究
- 明代僧官制度研究.pdf
- 明代文官考核與獎懲制度研究.pdf
- 近代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
- 撒切爾政府時期的文官制度改革.pdf
- 南朝選官制度與文學.pdf
- 中國臺灣地區(qū)文官制度研究.pdf
- 明代文官喪葬公文與喪禮制度建設
- 明代文官考核制度_5525.pdf
- 明代宮廷音樂機構與樂官制度研究.pdf
- 清末文官制度的現代化改革研究.pdf
- 試析英屬印度文官制度的嬗變_19889.pdf
- 1978年美國文官制度改革研究
- mba論文明代文官考核制度pdf
- 中國科舉制度和文官制度的當代思考
- 南宋中央文官儲才制度研究.pdf
- 與西方文官制度相比,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特色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