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濱外泥質區(qū)末次冰消期以來沉積特征與沉積環(huán)境演化.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江口濱外泥質區(qū)是未次冰消期海侵以來的長江入海物質沉積中心和“物質匯”之一,論文對取自該泥質區(qū)的ECS-0702孔(122°40.0108'E,3l°00.0041'N,孔深35.6m,水深22m)30.8m以上巖心進行了沉積相分析并結合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及AMS14C測年進行了沉積單元劃分。該孔巖心從上到下可以劃分為DU1~DU4四個沉積單元:DUI(0-7.5m)開始形成的時間與黃河全部由淮河入南黃海的時間(公元1494年)較為一致

2、;DU2(7.5-19.6m)為全新世海平面上升至最高位置后形成的產(chǎn)物(6.5-0.54 cal kyr BP);DU3(19.6-25.9m)形成于全新世早期-中期海侵期(11.6-6.5 cal kyr BP),對應于淺海沉積;DU4(25.9-30.8m)形成于13-11.6 cal kyr BP,對應于潮坪沉積。DU2單元頂部9.7m以上巖心沉積物中碳酸鹽含量顯著增高,且9.7m以上巖心沉積速率達到11.04mm/a,明顯高于9

3、.7m以下巖心1.73mm/a的沉積速率。結合AMS14C測年數(shù)據(jù),我們推測9.7m處的14C年齡為822 cal yr BP左右,即公元1128年黃河丌始流入南黃海的時間。黃河攜帶的大量物質通過黃海沿岸流的作用被帶到該區(qū)沉積下來,這也是導致9.7m以上巖心沉積速率突然增大的直接原因,顯然黃海沿岸流在該泥質區(qū)的沉積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論文對ECS-0702孔25.9m以上巖心進行了粘土礦物、全巖樣礦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

4、元素分析。結果表明,粘土礦物成分以伊利石為主(>48.8%),其次為綠泥石(16%)、蒙脫石(15.6%)、高嶺石(13.8%)。以伊利石、蒙脫石、高嶺石+綠泥石為端元的三端元圖清晰的表明黃河源物質對該區(qū)的影響較大。并用上述分析和元素之間的相關分析、微量元素聚類分析等方法對ECS-0702孔的物質來源進行了識別,表明ECS-0702孔沉積物的來源是長江和黃河的混合源。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上,球粒隕石標準化配分曲線明顯右傾,輕稀土元素相對富集

5、,反映出沉積物中等程度的Eu負異常。北美頁巖和上陸殼配分曲線均近于平坦,在曲線上未見明顯的Eu異常,Ce異常也不明顯。論文還對ECS-0702孔進行了沉積環(huán)境分析,通過計算粒級一標準偏差獲得了該孔20m以上巖心沉積物中對沉積環(huán)境變化較為敏感的粒度組分。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對長江口濱外泥質區(qū)末次冰消期海侵以來的沉積序列進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討了該區(qū)的物質來源以及沉積動力過程。我們認為該區(qū)物源為長江和黃河的混合源,特別是公元1128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