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解釋學視域中的教學.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立場,批判吸收了存在主義、現(xiàn)象學和解釋學等哲學派別的理論成果,從哲學解釋學的視角對傳統(tǒng)知識化教學進行了反思和批判,指出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在于對知識的過度關注和依賴,致使知識脫離了人的生活,遺忘了人的精神世界。通過對哲學解釋學理論發(fā)展及其主要觀點的考察、分析,探討了以哲學解釋學視角觀照教學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并通由這種觀照初步建立了教學理解論的理論框架并得出對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新的解答。
  論文第一章

2、考察了當下的知識化教學的特征及其困境,指出知識化教學的困境在于人的“生存意義”的迷失,根源在于人們受傳統(tǒng)認識論的影響而在教學問題上所形成的有限視域——教學認識論。
  第二章對哲學解釋學的形成、發(fā)展及其主要觀點進行了梳理和考察,指出哲學解釋學以研究對意義的理解和解釋為主要目標,關注人的“生活世界”,論證了哲學解釋學思維范式超越于認識論思維范式而具有“實踐性”、“關系性”和“生成性”特征,并通過對哲學解釋學核心范疇“理解”之于人生意

3、義的生成以及教學意義的生成兩個層面的探討,分析了從教學認識論到哲學解釋學這一觀照教學之視角轉換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學理解論的主張。
  第三章探討了哲學解釋學視域中的教學存在,指出在本體意味上,教學是作為一種“理解”活動在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的理解中以及師生的自我理解中顯現(xiàn),是師生的一種存在方式;是師生各自視域與教學文本視域之間不斷發(fā)生的相互的視域融合;是一個由師生共同參與的充滿“游戲”性質和“游戲”精神的過程

4、。理解的“前見”性、有限性和歷史性使得教學具有生成性特征;教學的生成不是預成的,而是指向無限的可能性,使教學具有復雜性特征;教學中教師、學生及教學文本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共生共存,使教學具有生態(tài)性特征;由于理解的語言性,“整個理解過程乃是一種語言過程”,使得教學具有語言性特征。
  第四章通過對傳統(tǒng)認識論真理困境的揭露和批判,闡釋了哲學解釋學的真理觀,指出哲學解釋學的根本旨歸在于追求一種與以往的“知識”真理所不同的“意義”的真

5、理,這種“意義”真理是對人之存在的生命意義的詮釋。通過對當下教學“意義”失落之現(xiàn)狀的反思,提出教學應超越知識,直面人的存在本身,關注人的精神世界,探詢無限可能的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一言以敝之,教學理解論主張教學的價值取向乃是對“意義”的追尋。
  第五章通過對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反思和批判,指出其困境在于傳統(tǒng)認識論以主客二分的二元模式吞沒了主體間關系和用客觀性湮沒了主體性,師生之間從而是一種“我—他”或“我—它”關系。對此,通過對哲學解釋

6、學對話理論的探討,指出理解中的對話是一種開放、共享和雙方達成共識的過程,進而指出教學中的對話情境的普遍性并論證了其內在的“問答邏輯”,主張師生關系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在理解基礎上的平等與民主對話的主體間關系。
  第六章指出傳統(tǒng)教學把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知識奉為教學內容,分析了這種“知識”的教學內容的客觀性、普遍性、中立性和功利性特征,對這種教學內容因疏離人的“生活世界”而導致的困境予以了反思。在此基礎上,剖析了伽達默爾的“生活世界”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