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后Pilon骨折CT影像形態(tài)學特點比較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回顧性分析共123例脛骨遠端后側骨折的CT圖像,將其分為后Pilon骨折和后踝骨折,并對兩種不同的骨折類型在CT中的圖像進行相關指標測量,為臨床醫(yī)生鑒別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提供有效幫助。
  一、后踝、后Pilon骨折CT影像形態(tài)學特點比較研究
  目的:
  1.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集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yī)院123人共123例脛骨遠端后側骨折病例,每病例均攝踝關節(jié)正、側位X片并

2、進行CT平掃和三維重建(CT掃描層厚為0.625mm-1mm)評估骨折情況。依據(jù)橫切面骨折線的形態(tài)分別對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進行分型。
  2.對兩種不同的骨折類型在CT中的圖像進行以下指標測量:(1)α角:橫切面骨折線至雙踝連線的夾角,其雙踝連線取脛腓骨最大切跡連接的軸線;(2)FAR1:橫切面骨折塊面積同脛骨遠端總面積的比值;(3)β角:矢狀面骨折線同水平線的夾角;(4) FAR2:矢狀面骨折塊面積同骨折線頂點水平線以下

3、脛骨總面積的比值。并對以上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3.為臨床醫(yī)生診斷及治療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提供幫助。
  方法:
  1.收集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yī)院123人共123例脛骨遠端后側骨折病例,排除標準:骨折線未累及脛骨后側關節(jié),年齡小于18歲或踝關節(jié)有先天畸形。每病例均攝踝關節(jié)正、側位X片并進行CT平掃和三維重建(CT掃描層厚為0.625mm-1mm)評估骨折情況,根據(jù)橫切面骨折線形態(tài),將其分為后Pilon

4、骨折及后踝骨折,對后踝骨折進行Lauge-Hansen分型。按以上標準分類,后Pilon骨折共76例,其中男48例,女28例,左側40例,右側36例,平均年齡42.1歲(19-68歲);后踝骨折共47例,其中男33例,女14例,左側25例,右側22例,平均年齡39.6歲(18-64歲)。
  2.根據(jù)橫切面骨折線形態(tài),將其分為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分類方法依據(jù):如果骨折塊關節(jié)面出現(xiàn)撞擊及壓縮痕跡、相應距骨關節(jié)面也有撞擊痕跡、

5、且骨折塊累及較多后踩關節(jié)面并向近端移位形成臺階,骨折塊可延伸至內踝后側1/3或1/2部分,甚至內踝前丘,骨折塊常顯著移位,方向主要是向近側,同時多存在距骨向近側、向后移位,即存在距骨半脫位或全脫位,說明有垂直暴力存在,則屬于后Pilon骨折;如果骨折塊及距骨關節(jié)面無撞擊及壓縮痕跡,骨折塊未累及后踝負重關節(jié)面,骨折塊與內踝骨折線無直接聯(lián)系,骨折塊移位較小或者不移位,移位方向主要為向外,說明無垂直暴力存在則屬于后踝骨折。
  3.每病

6、例均測量CT橫切面及矢狀面骨折塊實際面積后選擇測量值為最大的CT層面作為研究層面,依據(jù)橫切面骨折線的形態(tài)分別對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進行分型,并測量以下指標:α角(橫切面骨折線至雙踝連線的夾角),F(xiàn)AR1(橫切面骨折塊面積同脛骨遠端總面積的比值),β角(矢狀面骨折線同水平線的夾角),F(xiàn)AR2(矢狀面骨折塊面積同骨折線頂點水平線以下脛骨總面積的比值)。以上測量均通過Image-Pro Plus6.0軟件完成。1例后Pilon骨折因踝關

7、節(jié)全脫位,骨折塊向近段外側移位明顯且完全游離,其矢狀面圖像與脛骨近端已不在同一平面,影響測量精確性,故未進行相關指標測量。13例病例因未保存矢狀面CT圖像未測量其β角及FAR2,12例Ⅱ型后踝骨折病例因骨折塊粉碎無法標示骨折線,未測量其α角及β角。
  4.對以上測量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根據(jù)俞光榮等[3]等對后Pi

8、lon骨折的CT分型方法,76例后Pilon骨折橫切面CT圖像中,46例為后外側斜型(Ⅰ型),30例骨折線延伸至內側,其中10例為內側延伸單一骨塊型(Ⅱ型),20例為內側延伸雙骨塊型(Ⅲ型,包括后內側及后外側骨塊)[3]。65例合并外踝骨折,10例合并全內踝骨折,1例為單純后Pilon骨折。51.3%(39/76)后Pilon骨折發(fā)生距骨后側半脫位或全脫位(其中全脫位3例)。
  2.借鑒Haraguchi[9]等對后踝骨折的CT

9、分型方法,47例后踝骨折橫切面CT圖像中,35例為后外側斜型(Ⅰ型),12例為小塊撕脫型(Ⅱ型)。33例為旋后外旋型(后外側斜型21例,小塊撕脫型2例),8例為旋前外旋型(均為后外側斜型),6例為旋前外展型(均為后外側斜型)。8.5%(4/47)后踝骨折發(fā)生踝關節(jié)外側半脫位,無全脫位病例。
  3.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α角均多變,二者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18);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β角較恒定,均接近80度,二者比

10、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后Pilon骨折β角大于后踝骨折(P=0.04);48.0%(36/75)后Pilon骨折FARl≥25%,55.9%(38/68)后Pilon骨折塊FAR2≥25%,所有后踝骨折塊FAR1及FAR2均<25%;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FAR1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后Pilon骨折FAR1大于后踝骨折(P=0.00);后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FAR2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后Pilon骨折FAR2大于后踝骨折(P=0.00);

11、Ⅰ型后Pilon骨折FAR1(45)測量值為18.9+11.6%,Ⅱ型后Pilon骨折FAR1(10)測量值為33.4+13.1%,Ⅲ型后Pilon骨折FAR1(20)測量值為30.0+7.3%,Ⅱ型及Ⅲ型后Pilon骨折FAR1對比Ⅰ型后Pilon骨折FAR1有統(tǒng)計學差異,Ⅱ型及Ⅲ型后Pilon骨折FAR1均大于Ⅰ型后Pilon骨折(P=0.00、P=0.00),Ⅱ型后Pilon骨折FAR1對比Ⅲ型后Pilon骨折FAR1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P=0.42);Ⅰ型后Pilon骨折FAR2(41)測量值為28.3+13.5%,Ⅱ型后Pilon骨折FAR2(8)測量值為28.1+5.6%,Ⅲ型后Pilon骨折FAR2(19)測量值為28.2+5.6%,Ⅰ型與Ⅱ型、Ⅱ型與Ⅲ型、Ⅰ型與Ⅲ型后Pilon骨折FAR2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95、P=0.98、P=0.96);Ⅰ型后踝骨折FAR1(35)測量值為7.6+2.8%,Ⅱ型后踝骨折FAR1(12)測量值為4.8+3.8%,

13、二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Ⅰ型后踝骨折FAR1大于Ⅱ型后踝骨折(P=0.01);Ⅰ型后踝骨折FAR2(29)測量值為16.0+4.6%,Ⅱ型后踝骨折FAR2(12)測量值為13.0+5.4%,二者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7);Ⅰ型后Pilon骨折與Ⅰ型后踝骨折FAR1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Ⅰ型后Pilon骨折FAR1大于Ⅰ型后踝骨折(P=0.00);Ⅰ型后Pilon骨折與Ⅰ型后踝骨折FAR2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Ⅰ型后Pilon骨折FAR2大于

14、Ⅰ型后踝骨折(P=0.00);20例Ⅲ型后Pilon骨折中包括后內側及后外側骨塊,兩骨折塊在橫切面面積比分別為:后內側骨塊:16.1+6.2%,后外側骨塊:14.5±6.5%,二者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43)。
  結論:
  1.后Pilon骨折與后踝骨折橫切面骨折線形態(tài)多變,說明脛骨遠端后側骨折所受暴力原因多變。
  2.后Pilon骨折與后踝骨折矢狀面骨折線都與地面基本垂直,且后Pilon骨折線與地面夾角更大

15、,說明后Pilon骨折與地面的垂直相關度更高。
  3.后Pilon骨折發(fā)生踝關節(jié)半脫位或全脫位的概率大于后踝骨折。
  4.后Pilon骨折塊無論在橫切面及矢狀面的面積比均明顯大于后踝骨折塊。
  二、分期切開復位內固定技術與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技術在治療Pilon骨折應用中的比較研究
  目的:
  通過系統(tǒng)評價比較分析分期切開復位內固定技術與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技術在治療pilon骨折中療效的差異

16、。
  方法:
  通過計算機檢索和手工檢索從2010年至2014年間的所有期刊,有關于分期切開復位內固定技術與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技術在治療pilon骨折的比較研究論文。評價的指標包括:軟組織感染率,骨髓炎發(fā)生率,骨折不愈合及骨畸形愈合發(fā)生率及關節(jié)融合發(fā)生率。采用RevMan5.2軟件進行分析,研究結果以森林圖的形式表示。
  結果:
  通過對全文進行分析,6篇論文被納入本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分期切開復位內

17、固定組的軟組織感染率相比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組顯著降低(Z=2.82,P=0.005)。骨髓炎發(fā)生率(Z=0.97,P=0.33),骨折不愈合發(fā)生率(Z=0.48,P=0.63),骨畸形愈合發(fā)生率(Z=1.86,P=0.06),關節(jié)融合發(fā)生率(Z=1.46,P=0.14),兩治療組比較無顯著差異。
  結論:
  對比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技術,選擇分期切開復位內固定技術治療pilon骨折可有效降低軟組織感染率。然而,綜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