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設計教案機械設計教案機械設計總學時為64學時共4個學分,因實驗為單獨設課,所以講課為64學時。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機械設計是以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設計為核心的設計性課程,而且是論述它們的基本設計理論與方法,用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設計一般機械的能力的技術基礎課程。本課程的目的與任務在于培養(yǎng)學生:1、掌握通用機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點、選用及設計理論與設計計算方法。2、初步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了解設計的一般規(guī)律,具
2、有設計機械傳動部件及簡單機械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具有運用標準、規(guī)范、手冊、圖表和查閱有關資料的能力。4、學會典型零件的實驗方法,獲得實驗技能的基本訓練。二、課程的內容與基本要求二、課程的內容與基本要求第一章第一章緒論緒論(一)內容1、機器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2、機器的基本組成要素3、本課程的內容、性質、任務(二)基本要求了解機器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及機器的組成;明確零件的概括分類及零件與機器的關系。明確本課
3、程的內容、性質和任務;注意本課程與先修課程及后續(xù)課程的關系和相應的學習方法。(三)重點、難點及學習注意事項一是機器的主體及其基本組成要素和機械零件的分類,機械零件(局部)和機器(總體)的關系;二是本課程的內容、性質與任務。學習時的注意要點是,除了掌握本章的基本內容外,還應聯(lián)系本課程的性質與特點,積極探索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四)本章用時1個課時第二章、機械及機械零件設計概要第二章、機械及機械零件設計概要(一)內容1、機器的組成2、設計
4、機器的一般程序3、對機器的主要要求4、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5、設計機械零件時應滿足的基本要求6、機械零件的計算準則、設計方法7、機械零件設計的一般步驟8、機械零件材料的選用原則9、機械零件設計中的標準化(二)基本要求1、明確機器的組成,了解機器的要求及其設計程序。2)教材圖3—3上N0和ND是兩個不同的循環(huán)次數(shù)。N0是人為規(guī)定的值,所以在不同的文獻中,其值常有差異。而ND是隨著材料所固有的性質的不同,通過試驗來確定的一個常數(shù)。由于試驗
5、技術上的原因,各文獻上對同一材料所介紹的從值也往往有所不同。這主要是因為試驗條件及方法不同所致。2對3—2極限應力線圖的說明要得到疲勞強度計算時的極限應力線圖,應當在各種不同應力循環(huán)待性r條件下進行材料的疲勞試驗,先求出各不同r時的疲勞曲線。然后,根據這些不同的疲勞曲線,得到很多個對應于不同循環(huán)特性時的材料的疲勞極限σrN。利用這些σrN,才能在σa=σm坐標上繪制出材料的極限應力線因。這是一條曲線,即圖31所示??墒且玫竭@一條曲線,
6、需要耗費驚人的物力及時間。因此,人們提出只利用很少的幾個試驗數(shù)據來近似地求得在工程應用上足夠精確的極限應力曲線的方法。3對3—2單向穩(wěn)定變應力時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計算的說明單向穩(wěn)定變應力雖然在實際的機械零件中是較少見的工作狀況,但它的計算方法卻是疲勞強度計算的基礎。這是因為人們所知道的材料抗疲勞破壞的機械性能——σ-1或σ0都是在實驗室中按照單向穩(wěn)定變應力的工作狀況用試驗方法決定的原故。因此,一定要學好本節(jié)的內容。在本節(jié)內容中,平均應力
7、σm和應力幅σa作為描述變應力的一對參量。首先要明確的是:在一個已知的工作應力點(σm,σa)條件下,由于零件中應力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可以求出對應于此工作應力點的無數(shù)個極限應力,即極限應力曲線上任何一個點所代表的極限應力都有可能作為該工作應力的極限應力。對于基本的典型曲應力變化規(guī)律,可以列出r=c,σm=c及時σmin=C這三種情況下的極限應力計算方法。其次,零件在任一種應力變化規(guī)律下,都有可能出現(xiàn)靜應力破壞或疲勞破壞的情況。到底哪一種破
8、壞更易于發(fā)生,則取決于應力變化曲線首先和極限應力曲線的哪一段相交。如首先和AG部分相交,就說明零件將會首先發(fā)生疲勞破壞;如和GC部分相交,則首先會發(fā)生靜應力破壞。由此導出不同的強度校核公式。4對3—2單向不穩(wěn)定變應力時疲勞強度計算的說明單向不穩(wěn)定變應力時強度計算的依據是疲勞損傷累積假說,邁納爾(Miner)法則。這是一個基于能量觀點的假說。該假說認為材料發(fā)生疲勞破壞,是該材料上所作用的外力對材料所作的功積累到一定值時的必然結果,并認為同
9、等的變應力中每一應力循環(huán)都作同等的功,都對材料起同樣的損傷作用。雖然Miner法則在許多實驗條件下與試驗數(shù)據不能很好地吻合,但作為概念,它還是反映了總和損傷率的統(tǒng)計關系。因此,就工程計算精確性的意義上來說還是可用的。5對3—2雙向穩(wěn)定變應力時的疲勞強度計算的說明雙向穩(wěn)定變應力時的計算依據是圖3—12及式(3—33)。式(3—33)是用于間相位對稱循環(huán)的彎曲和扭轉變應力聯(lián)合作用的情況。對于—般的平面應力狀態(tài),可以應用最大切應力理論進行強度
10、計算。事實上式(3—33)就是彎曲、扭轉聯(lián)合作用下最大切應力理論的表達式。由此可見,在變應力條件下最大切應力理論也是大致符合于試驗結果的。6對3-3機械零件接觸強度的說明和所有其它條件下的強度一樣,接觸強度計算也包括接觸應力的計算、極限應力與許用應力的確定以及強度條件的校核三部分。極限應力與許用應力的確定,就是根據試驗數(shù)據來確定接觸疲勞極限,然后再根據使用經驗確定安全系數(shù),從而計算出許用應力。應當特別指出,用試驗方法求接觸疲勞極限時,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