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 摘要···························
2、;···········3</p><p> 引言·····················&
3、#183;················4</p><p> 工作研究概述···············
4、;··········4</p><p> 課程設計的目的·····················
5、183;·4</p><p> 課程設計的內容·······················5</p><p> 2.正文··&
6、#183;···································6<
7、/p><p> 2.1對現(xiàn)狀的分析···························6</p><p> 2.2現(xiàn)行方
8、法存在的問題·····················9</p><p> 2.3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9、3;············10</p><p> 后記····················
10、;··················15</p><p> 參考文獻·············
11、3;······················16</p><p><b> 摘 要</b></p><p> 工業(yè)工程(Industrial
12、Engineering,簡稱IE)是應用科學及社會學的知識,以合理化、舒適化的途徑來改善我們工作的品質及效率,以達到提高生產力,增進公司之利潤,進而使公司能長期的生存發(fā)展,個人的前途也有寄托之所在。因此,簡單地說“IE”就是代表“合理化及改善”的意義。本次設計通過對現(xiàn)場的觀察,運用基礎工業(yè)工程的相關知識,對作業(yè)現(xiàn)場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運用5W1H提問技術找原因、運用因果關系(圖)法歸重點、用頭腦風暴法尋對策,并用ECRS四大原則及
13、動作經濟原則等理論對現(xiàn)有系統(tǒng)進行分析改善,提出確實可行的改進方案。</p><p><b> Abstract</b></p><p> Th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s the applied science and the sociological knowledge,To rationalize, comfortable way t
14、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our work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enhance the company's profits, thereby enabling the company to long-term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ustenance personal future also lies. Ther
15、efore, simply say "IE" is to represent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ns. The design of on-site observation by the use of basic knowledge of industrial engineer</p><p> 關鍵詞:焊裝、
16、改善、工作研究</p><p><b> 引言</b></p><p> 1.1、工作研究的概述</p><p> 工業(yè)工程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tǒng)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工程技術,它綜合運用數(shù)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技術,結合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tǒng)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工業(yè)工程的核心是
17、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工作研究是工業(yè)工程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技術,起源于泰勒提倡的“時間研究”和吉爾布雷斯提出的“動作研究”。工作研究的顯著特點是:只需要很少的投資或不需要投資的情況下,通過改進作業(yè)流程和操作方法,實行先進合理的工時定額,充分利用企業(yè)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走內涵式發(fā)展的道路,挖掘企業(yè)內部的潛力,提高企業(yè)的生產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增強企業(yè)的競爭能力。其研究的對象是作業(yè)系統(tǒng)。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和作業(yè)測定兩大技術
18、,常用的分析技術有“5W1H”提問技術和“ECRS四大原則”。</p><p> 1.2、課程設計的目的</p><p> 基礎工業(yè)工程課程設計是基礎工業(yè)工程的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本設計的任務是對一個現(xiàn)行生產或管理系統(tǒng)進行改進與設計。它是工業(yè)工程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設計,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課程的有關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解決現(xiàn)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算、繪圖技能和查閱文獻
19、資料的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開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初步建立正確的設計思想,掌握工作研究中方法研究與時間測定的方法與步驟。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作業(yè)方法優(yōu)化、標準工時制定、現(xiàn)場改善等一次全面的訓練。其目的是:</p><p> (1)、正確運用基礎工業(yè)工程相關知識和有關專業(yè)知識,學會由產品入手對企業(yè)生產系統(tǒng)進行分析、診斷、優(yōu)化、標準化的方法;</p><p>
20、; ?。?)、通過了解企業(yè)的實際生產運作過程,運用基礎工業(yè)工程的方法解析存在的問題,對企業(yè)的生產系統(tǒng)進行改善、設計和設置,提出基礎工業(yè)工程在企業(yè)應用的一般方法和過程;</p><p> ?。?)、通過觀察企業(yè)生產現(xiàn)場,運用工作研究的相關知識,發(fā)現(xiàn)生產現(xiàn)場存在的浪費及其他不合理的地方,并運用工作研究的改善方法對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法;</p><p> (4)、
21、通過課程設計,增加問題意識,初步設立正確的改善、設計思想,培養(yǎng)綜合運用基礎工業(yè)工程及相關專業(yè)知識分析和解決企業(yè)實際問題的能力。</p><p> 1.3、課程設計的內容</p><p> 基礎工業(yè)工程課程設計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企業(y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提出優(yōu)化改善設計的方案,并建立系統(tǒng)分析和解決此類實際問題的方法體系的能力。具體內容如下:</p><
22、p> 1.3.1、了解吉利汽車湘潭分公司</p><p> (1)、了解吉利集團的企業(yè)文化以及汽車的生產工藝過程;</p><p> ?。?)、對各個生產廠區(qū)(沖壓廠、焊裝廠、涂裝廠和總裝廠)的每個工位進行觀察,對工人的操作過程進行作業(yè)分析和動作分析;</p><p> ?。?)、通過對現(xiàn)場的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存在的問題并運用基礎工業(yè)工程的相關手法對提出
23、合理的、可行的改進措施。</p><p> 1.3.2、方法研究的運用</p><p> ?。?)、觀察現(xiàn)行操作方法,記錄全部事實;</p><p> 運用作業(yè)分析、動作分析等一系列基礎工業(yè)工程的手法記錄現(xiàn)狀。</p><p> ?。?)、嚴格考察記錄事實,尋求改進現(xiàn)狀的可能方案;</p><p> 運用5W1H
24、和ECRS原則,對記錄的現(xiàn)狀進行全面的分析,判斷現(xiàn)有作業(yè)、動作方法是否存在浪費,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提出可能的改善方案。</p><p> ?。?)、評價和擬定新方案</p><p> 從實施的技術方法、經濟性、環(huán)境、實施難易度四個方面進行簡單分析,確定最佳方案。</p><p> ?。?)、制定標準作業(yè)指導書</p><p> 根據(jù)分析制
25、定標準工藝程序圖、流程程序圖等。</p><p><b> 正文</b></p><p><b> 2.1對現(xiàn)狀的分析</b></p><p> 此次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去了吉利汽車湘潭分公司。按照指導老師及班上的安排,我被安排到了焊裝廠。在焊裝廠的這段時間里,我對該廠幾乎所有的工位進行了較為仔細的觀察,運用在工作
26、研究課上學到的相關知識,在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但這次我主要選擇該廠車身右側圍班2—49工位進行詳細的分析。具體分析過程如下:</p><p> 2.1.1、工人現(xiàn)行的操作方法</p><p> 工位2—49上為兩個工人同時對一個工件進行焊接作業(yè)。首先第一名工人(以下簡稱甲工人)到零部件架上拿取兩根橫梁,為雙手同時操作;同時,另一名工人(以下簡稱乙工人)到零部件架上拿取一根橫梁。
27、然后甲工人走到夾具臺旁,將拿到的兩根橫梁逐一的安放到夾具上,同時乙工人也走到夾具臺旁,將拿到的橫梁安放到夾具上。甲工人再走到另一零部件架旁,再取下一根橫梁走到夾具臺旁并安放到夾具上;這個過程乙工人一直在夾具臺旁的夾具控制按鈕邊等著甲工人安放好橫梁。在甲工人安放好最后一根橫梁的同時,乙工人按下夾具控制按鈕,將四個零部件固定在夾具上夾緊。夾具將工件固定好之后,兩名工人取各自的點焊機對工件進行焊接。甲工人要對工件焊10個焊點,乙工人要對工件焊
28、20個焊點。由于兩名工人所需焊接的焊點數(shù)相差的比較大,有十個之多。所以每次都是甲工人先焊接完,然后他就將點焊機歸位并在夾具控制按鈕旁邊等待乙工人完成焊接。等到乙工人焊接完成時,甲工人按下夾具松開控制按鈕,使工件脫離夾具的固定。最后甲、乙兩工人同時抬起焊接好的工件,搬運到離夾具臺不遠的成品存放架上,再回到零部件架旁,取件進行新一輪的焊接。</p><p> 2.1.2、作業(yè)人員流程程序圖</p>&
29、lt;p> 甲工人作業(yè)流程程序圖</p><p> 乙工人作業(yè)流程程序圖</p><p> 2.1.3、工人聯(lián)合作業(yè)分析圖</p><p> 2.2、現(xiàn)行作業(yè)方法存在的問題</p><p> 如前所述,工位2—49為兩個工人同時對一個工件進行焊接。在拿取零部件的過程中,工人甲要拿取三個零部件安放到夾具上,并且還要控制夾具夾緊工
30、件的按鈕。而工人乙只要拿取一個零部件放到夾具上。這樣導致了工人乙先安放好零部件,而要在夾具旁等待甲工人安放好零部件并按下夾具夾緊工件的按鈕,然后才能一起進行焊接。而在對工件進行焊接時,甲工人只要焊接十個焊點,而乙工人卻要焊接二十個焊點,但最后他們是要一起把焊接好的工件抬到成品存放架上。從而導致了乙工人又要等待甲工人焊接完成,然后再一起抬焊好的工件到成品存放架上。這樣前面乙工人等甲工人,而到了后面甲工人又要等乙工人。這兩個等待的過程浪費了
31、很多的時間。除此之外,兩名工人在取零部件時都要走較長的距離,即零部件存放的位置里夾具較遠(由于焊裝廠危險源比較多,不允許我們走進工位,所以沒有具體測量,但目測應該有3到4米)。</p><p> 2.3、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p><p> 運用“5W1H”提問技術、“ECRS四大原則”以及動作經濟原則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對策。</p><p&g
32、t; 2.3.1、對幾種技術的簡介</p><p> “5W1H”提問技術是指對研究工作以及每項活動從目的、原則、時間、地點、人員、方法上進行提問,為了清楚地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連續(xù)幾次提問,根據(jù)提問的答案,弄清楚所在,并進一步探討改進的可能性。由于前5個提問英語單詞的字首字母都含有“W”,而最后一個提問的首字母為“H”,因此,常稱之為“5W1H”提問技術。</p><p> ECRS是指取
33、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以及簡化(Simple)。具體內容如下:</p><p> 取消:對所研究的工作,首先考慮取消的可能性。對于不必要的內容予以取消,是不需要投資的改進,是改進的最高原則。</p><p> 合并:對于不能取消的內容,再看能否合并,從而達到省時、簡化的目的。</p><p> 重排:對工作
34、的先后順序進行重新組合,達到改善的目的。</p><p> 簡化:經過取消、合并、重排之后,再對該項工作作深入的分析研究,使方法和動作盡量簡化,使新的工作方法效率更高。</p><p> 動作經濟原則,即在于人在操作作業(yè)時,能以最少的勞力在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的經濟法則,對這個法則能好好的學習與使用,在工廠內,我們可在許多地方發(fā)現(xiàn)許多不合乎此法則的動作,當然工作效率會低,人員易于疲勞。&l
35、t;/p><p> 動作的改善基本上可以以四項基本原則作為基本思路: </p><p> ?。?)減少動作數(shù)量 </p><p> 進行動作要素分析,減少不必要的動作是動作改善最重要且最有效果的方法。 </p><p> (2)追求動作平衡 </p><p> 動作平衡能使作業(yè)人員的疲勞度降低,動作速度提高。比如雙
36、手動作能比單手大大提高效率,但必須注意雙手動作的協(xié)調程度。 </p><p> ?。?)縮短動作移動距離 </p><p> 無論進行什么操作,“空手”、“搬運”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會占用相當一部分動作時間?!翱帐帧焙汀鞍徇\”其實就是“空手移動”和“負荷移動”,而影響移動時間的最大因素就是移動距離,因此,縮短移動距離也就成為動作改善的基本手段之一了。 </p><p&
37、gt; ?。?)使動作保持輕松自然的節(jié)奏 </p><p> 前面三項原則是通過減少、結合動作進行的改善。而進一步的改善就是使動作變得輕松、簡單。也就是使移動路線順暢,使用易把握的工具、改善操作環(huán)境以便能以更舒適的姿勢進行工作。</p><p> 2.3.2、對問題的分析</p><p> 從現(xiàn)狀分析很明顯可以看出,該工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等待的浪費。通過5W
38、1H提問技術提問:①工人的等待是否都是必要的?②為什么要工人甲去按夾具夾緊按鈕?③對焊點數(shù)的安排是否可以進行改變?④為什么要工人甲拿取三個零部件?⑤零部件存放的位置一定要離夾具這么遠嗎?⑥為什么不將零部件與夾具、零部件與零部件之間的距離縮小一點呢?另外,利用ECRS四原則以及動作經濟原則的相關知識分析,工人的有些動作是可以取消的;工人的有些動作是可以進行合并的,例如:工人可以在焊完所有的焊點后在進行統(tǒng)一的檢查,而不是焊幾個焊點就進行檢查
39、;根據(jù)目測,發(fā)現(xiàn)工人在焊接時要過度彎腰,這不符合動作經濟原則,是否可以對夾具的高度做適當?shù)恼{整。</p><p> 2.3.3、對現(xiàn)行方法的改善</p><p> 運用工作研究的相關知識,對現(xiàn)行方法的仔細研究與分析,現(xiàn)提出以下改進措施:</p><p> (1)甲工人和乙工人在拿取零部件時各拿取兩個,而且都用雙手操作,這樣可以讓甲工人輕松許多,同時也可以不必讓
40、工人乙等待甲工人把工件安裝好后在開始進行焊接。</p><p> ?。?)由于對焊接工藝的了解還不是很深,不知道能否對工人的焊點數(shù)進行重新劃分。但從現(xiàn)場情況觀察來看,應該是可以對焊點數(shù)進行重新分配的。由于甲工人焊接完成后要按下夾具松開按鈕,所以給甲工人再分配四個焊點。這樣工人甲的焊點數(shù)就達到十四個,工人乙的焊點數(shù)減少到十六個。</p><p> ?。?)由于現(xiàn)在的零部件存放架離得比較遠,根
41、據(jù)現(xiàn)場的情況,完全可以將零部件存放架往夾具邊移兩米左右。這樣可以減少工人的因移動過多產生的疲勞,也可以節(jié)省作業(yè)時間。</p><p> (4)兩名工人都是在焊接完幾個焊點后就檢查一次,其實工人可以在焊完所有的焊點后在進行統(tǒng)一的檢查,或者是一邊焊接一邊檢查嗎,而不是焊幾個焊點就進行檢查。</p><p> ?。?)工人在進行焊接作業(yè)時要過度的彎腰,這主要是固定工件的夾具臺太矮了,所以可以根
42、據(jù)人因工程學的相關原理,對夾具臺的高度進行相應的調整。但由于不能進入工人作業(yè)的地方,所以具體數(shù)據(jù)無法測量與計算。</p><p> 2.3.4、改善后的作業(yè)人員流程程序圖</p><p> 改善后工人甲的作業(yè)流程程序圖</p><p> 改善后工人乙的作業(yè)流程程序圖</p><p> 2.3.5、改善后兩名工人的聯(lián)合作業(yè)分析圖<
43、/p><p><b> 后記</b></p><p>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yè)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yè)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wěn)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本次基礎工業(yè)工程課程設計,在對吉利汽車湘
44、潭分公司焊裝廠工位2—49作業(yè)過程中,使用工作研究中的動作分析、時間研究等技術和工具,使我對汽車加工制造過程,尤其是焊接這一常見的作業(yè)過程有了較深認識,同時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不僅鞏固了專業(yè)知識,同時增強了我們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在這次的課程設計中不僅檢驗了我所學習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實習過程中,我與同學相互配合,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誼,也增加了對企業(yè)、對工人的了解
45、,為以進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p> 由于本次課程設計的實習條件的限制,如:無法進入到工人的工作區(qū)等。對整個汽車生產和焊裝廠的具體運作也不太了解,不能對操作作業(yè)過程進行詳細而全面的改善。經過本次的課程設計,我對自己日常的動作進行了反思。比如書桌上筆、書、作業(yè)本的擺放不規(guī)律,尋找時間很多,影響學習效率。做事情要按照最佳的動作順序和時間順序,否則會做很多無用功。希望下次能有比較充足的時間
46、對軟件有充分的了解,再運用它分析,效果會更好。</p><p> 最后就是要特別的感謝吉利汽車湘潭分公司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實習機會,給了我們這么好的實踐平臺。還要感謝帶領我們到車間的各位負責人和現(xiàn)場的工人,他們解答了我們許多的疑問,問我的課程設計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每天帶領我們到吉利公司去的幾位老師,非常感謝他們的監(jiān)督與指導。</p><p><b> 【參考
47、文獻】</b></p><p> 易樹平等編.基礎工業(yè)工程.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p><p> 趙江紅等編.人機工程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p> 汪應洛等編.工業(yè)工程基礎.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p><p><b> ×××
48、15; 大 學</b></p><p><b> 畢業(yè)設計(論文)</b></p><p> ?。撁嬖O置:論文版心大小為155mm×245mm,頁邊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行間距20磅,裝訂線位置左,裝訂線1cm,)</p><p> 此處為論文題目,黑體2號字</p>
49、<p> ?。ㄒ韵赂黜椌又辛?,黑體小四號)</p><p> 年 級: </p><p> 學 號: </p><p> 姓 名: </p><p> 專 業(yè): </p><p> 指導老
50、師: </p><p> ?。ㄌ顚憰r間要用中文)</p><p><b> 二零零八年六月</b></p><p> 院 系 專 業(yè) </p><p> 年 級
51、 姓 名 </p><p> 題 目 </p><p><b> 指導教師</b></p><p>
52、; 評 語 </p><p> 指導教師 (簽章)</p><p><b> 評 閱 人</b></p><p> 評 語
53、 </p><p> 評 閱 人 (簽章)</p><p> 成 績 </p><p> 答辯委員會主任 (簽章)</p><p> 年 月
54、 日 </p><p> 畢 業(yè) 設 計 任 務 書</p><p> 班 級 學生姓名 學 號 專 業(yè) </p><p> 發(fā)題日期: 年 月 日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p><p> 題
55、 目 </p><p> 題目類型:工程設計 技術專題研究 理論研究 軟硬件產品開發(fā)</p><p><b> 設計任務及要求</b></p><p> 應完成的硬件或軟件實驗</p
56、><p> 應交出的設計文件及實物(包括設計論文、程序清單或磁盤、實驗裝置或產品等)</p><p> 指導教師提供的設計資料</p><p> 要求學生搜集的技術資料(指出搜集資料的技術領域)</p><p><b> 設計進度安排</b></p><p> 第一部分
57、 (4 周)</p><p> 第二部分 (6 周)</p><p> 第三部分
58、 (2 周)</p><p> 評閱及答辯 (1 周)</p><p>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p><p><b> 系主任審查意見:</
59、b></p><p> 審 批 人: 年 月 日</p><p> 注:設計任務書審查合格后,發(fā)到學生手上。</p><p> ××××大學××××××××學院 20XX年制</p>
60、<p><b> 摘 要</b></p><p><b> 正文略</b></p><p> 關鍵詞:關鍵詞; 關鍵詞; 關鍵詞; 關鍵詞</p><p> ?。P鍵詞之間分號隔開,并加一個空格)</p><p><b> Abstract</b><
61、;/p><p><b> 正文略</b></p><p> Keywords: keyword; keyword; keyword; keyword</p><p><b> 目 錄</b></p><p><b> 摘 要IV</b></p><
62、;p> AbstractV</p><p> 第1章 緒 論1</p><p> 1.1 本論文的背景和意義1</p><p> 1.2 本論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進展1</p><p> 1.3 本論文的主要內容1</p><p> 1.4 本論文的結構安排1</p>
63、<p> 第2章 各章題序及標題小2號黑體2</p><p> 2.1 各節(jié)點一級題序及標題小3號黑體2</p><p> 2.1.1 各節(jié)的二級題序及標題4號黑體2</p><p> 2.2 頁眉、頁腳說明2</p><p> 2.3 段落、字體說明2</p><p> 2.4 公式
64、、插圖和插表說明2</p><p><b> 結 論5</b></p><p><b> 致 謝6</b></p><p><b> 參考文獻7</b></p><p> 附 錄 1 標題8</p><p> 附 錄
65、2 標題9</p><p><b> 第1章 緒 論</b></p><p> 1.1 本論文的背景和意義</p><p> 引用文獻標示應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號字體[1]。當提及的參考文獻為文中直接說明時,其序號應該用4號字與正文排齊,如“由文獻[8,10~14]可知”</p><p> 1
66、.2 本論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進展</p><p> 1.3 本論文的主要內容</p><p> 1.4 本論文的結構安排</p><p> 第2章 各章題序及標題小2號黑體</p><p> 2.1 各節(jié)點一級題序及標題小3號黑體</p><p> 正文另起一段,數(shù)字與標題之間空一格</p>
67、<p> 2.1.1 各節(jié)的二級題序及標題4號黑體</p><p> 正文另起一段,數(shù)字與標題之間空一格</p><p> 2.1.1.1 各節(jié)的三級題序及標題小4號黑體</p><p> 正文另起一段,數(shù)字與標題之間空一格</p><p> 款標題 正文接排。本行縮進2字符,標題與正文空一格</p>&
68、lt;p> (1)項標題 正文接排,本行縮進1字符,標題與正文空一格。</p><p><b> (2)項標題 </b></p><p><b> 款標題</b></p><p> 2.2 頁眉、頁腳說明</p><p> 在版心上邊線隔一行加粗線,寬0.8mm(約2.27磅),其上
69、居中打印頁眉。頁眉內容一律用“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字號用小四號黑體。頁碼置于頁眉右端,采用形式為:第M頁,具體設置參考模板。 </p><p> 2.3 段落、字體說明</p><p> 每段首行縮進2字符,行距固定值20磅。正文用小4號宋體,西文和數(shù)字用小4號Times New Roman。按照GB3100~3102及GB7159-87的規(guī)定使用,即物理量符號、物理常
70、量、變量符號(如:a(t) , (i-1)Tht<iTh , m , n)用斜體,計量單位(如:t·km)等符號均用正體。(設置字體快捷鍵ctrl+D)</p><p> 2.4 公式、插圖和插表說明</p><p> (公式居中寫,公式末不加標點,序號按章節(jié)編排,如有“假定,解”字樣,文字空兩格寫,若有對公式變量的說明,以分號結束。公式中用斜線表示“除”的關系時應采
71、用括號,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關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寫成(a/b)cosx。具體格式如下)</p><p> 假定 (2-1)</p><p><b> 式中 R—幅度;</b></p><p><b> θ—相位;<
72、;/b></p><p><b> fc—載波頻率;</b></p><p> ?。ú鍒D圖題于圖下,小4號宋體,圖中若有分圖時,分圖號用a)、b)等置于分圖之下。插圖與其圖題為一個整體,不得拆開排寫于兩頁。插圖處的該頁空白不夠排寫該圖整體時,則可將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寫,將圖移到次頁最前面。)</p><p> a)分圖a
73、 b)分圖b</p><p><b> 圖2-2 圖題</b></p><p> (插表表序與表名置于表上,小4號宋體,若有分頁,需在另一頁第一行添加續(xù)表。數(shù)字空缺的格內加“-”(占2個數(shù)字寬度)。表內文字或數(shù)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時,采用通欄處理方式。表內文字說明,起行空一格、轉行頂格、句末不加標點。)</p><
74、p> 表2-1 形狀變化特征值及相應比例</p><p><b> 結 論</b></p><p><b> 正文略</b></p><p><b> 致 謝</b></p><p><b> 正文略</b></p>
75、<p><b> 參考文獻</b></p><p> ?。▍⒖嫉闹形奈墨I排在前面,英文文獻排在后面。作者與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寫“等,編著”等字樣,如果版次是第一版,則省略。沒有引用書籍文字則不寫引用起止頁,且以“ . ”結束)</p><p><b> (著作圖書文獻)</b></p><p> 作
76、者,作者. 書名. 版次. 出版社,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p><p> 作者. 書名. 出版社,出版年.</p><p><b> (翻譯圖書文獻)</b></p><p> 作者. 書名. 譯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p><p><b> ?。▽W術刊物文獻)</b&g
77、t;</p><p> 作者. 文章名. 學術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頁</p><p><b> (學術會議文獻)</b></p><p> 作者. 文章名. 編者名. 會議名稱,會議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p><p> (學位論文類參考文獻)</p><
78、p> 研究生名. 學位論文題目. 學校及學位論文級別. 答辯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頁</p><p><b> 附 錄 1 標題</b></p><p> (對需要收錄于畢業(yè)設計(論文)中且又不適合書寫正文中的附加數(shù)據(jù)、資料、詳細公式推導等有特色的內容,可作為附錄排寫)</p><p><b> 附 錄 2 標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