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課程設計--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辦公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1設計資料</b></p><p><b>  1.1 工程概況</b></p><p>  某市某小型辦公樓,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1層層高3.6m,2、3層層高為3.3m,室內外高差-0.350m。該辦公樓所在地的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基本風壓,地面粗糙度類別C類,計算簡圖中低層柱的計算高度為4.2m。樓面活荷載:

2、,屋面活荷載;雪荷。水平地震作用:。</p><p><b>  1.2 材料</b></p><p>  梁、板、柱的混凝土均選用C30,梁、柱主筋選用HRB400,箍筋選HPB235,板受力鋼筋選用HRB335。</p><p><b>  2 結構平面布置</b></p><p>  2.1

3、結構平面布置圖</p><p>  根據(jù)建筑功能要求及框架結構體系,通過分析荷載傳遞路線確定梁系布置方案。本工程的各層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p><p><b>  圖-1</b></p><p>  2.2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確定</p><p>  2.2.1 框架梁截面尺寸初估</p><p&

4、gt;<b>  KL-1:</b></p><p><b>  取</b></p><p><b>  KL-2:</b></p><p><b>  取</b></p><p><b>  L-1:</b></p>

5、<p><b>  取</b></p><p>  KL-3,KL-4:</p><p><b>  取</b></p><p>  2.2.2 框架柱截面尺寸初估</p><p>  框架柱選用C30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級為二級,軸壓比。由軸壓比初步估算框架柱截面尺寸時,即:</p

6、><p>  柱軸向壓力設計值N按下式估算,即:</p><p><b>  Z-1:</b></p><p>  所以Z-1截面尺寸為500㎜×500㎜</p><p><b>  Z-2:</b></p><p>  考慮到邊柱承受偏心荷載,所以去Z-2截面尺寸為4

7、00㎜×400㎜</p><p><b>  Z-3:</b></p><p>  考慮到邊柱承受偏心荷載,所以Z-3截面尺寸為400㎜×400㎜</p><p>  校核框架柱截面尺寸是否滿足要求。</p><p>  按構要求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寬度不宜小于350㎜</p>

8、<p>  為避免發(fā)生剪切破壞,柱凈高與截面長邊之比不宜大于4。</p><p><b>  取二層較短柱高,:</b></p><p><b>  Z-1:</b></p><p><b>  Z-2:</b></p><p><b>  3 樓板荷載

9、</b></p><p>  3.1 不上人屋面恒荷載(板厚100㎜)</p><p>  當板厚100㎜時,不上人屋面的恒荷載計算見表-1</p><p>  表-1 不上人屋面恒荷載(板厚100mm)。</p><p>  3.2 標準層樓面恒荷載(板厚100㎜)</p&

10、gt;<p>  當板厚為100㎜時,標準層樓面的恒荷載計算見表-2</p><p>  表-2 標準層樓面恒荷載(板厚100㎜)</p><p>  4 橫向框架在恒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p><p>  4.1 第一、二層框架計算簡圖</p><p><b>  4.1

11、.1 計算</b></p><p>  1、板A傳遞荷載。板A的面荷載為(表-2),傳遞給AB段為梯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因為左右兩邊板A傳遞荷載,故板A傳遞荷載為:</p><p>  梁自重及抹灰。梁(350㎜×800㎜)自重:</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

12、灰):</p><p><b>  小計:</b></p><p>  3、墻體荷載。墻體選用200㎜厚大空頁巖磚(砌筑容重小于取砌筑容重)。填充墻外墻面荷載計算見表-3,填充墻內墻面荷載計算見表-4</p><p>  表-3 填充墻外墻荷載</p><p>

13、;  表-4 填充墻內墻荷載</p><p>  故AB段墻體荷載為:</p><p>  4、荷載小計。 </p><p><b>  4.1.2 計算</b></p><p>  1、部分只有梁自重及抹灰。梁(150㎜×300㎜)自重

14、:</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p><p><b>  2、荷載小計。</b></p><p><b>  4.1.3 計算</b></p><p>  是由KL-3傳遞來的集中力。</p><p>  1、計算。包括梁自重和抹灰、板

15、A傳來的荷載和梁上墻體荷載。</p><p>  Kl-3(300㎜×700㎜)自重:</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p><p><b>  板B傳來的荷載:</b></p><p>  由表-2可知板A面荷載為,傳遞給KL-3的線荷載為:</p><

16、p>  KL-3梁上墻體荷載:</p><p><b>  小計:</b></p><p><b>  2、計算。</b></p><p>  為L-1傳遞的集中荷載。</p><p><b>  為梁自重和抹灰:</b></p><p>  L-

17、1(250㎜×500㎜)自重:</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p><p>  則 </p><p>  為板A傳來的荷載,板A的面荷載為,傳遞給L-1為梯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4、計算

18、 </p><p><b>  4.1.4 計算</b></p><p>  是由KL-4傳遞來的集中力</p><p>  1、和計算。包括梁自重和抹灰、板B傳來的荷載和梁上墻體荷載。</p><p>  KL-4(300㎜×700㎜)自重:</p><p&

19、gt;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 </p><p><b>  板B傳來的荷載:</b></p><p>  由表-2可知板B面荷載為,傳遞給KL-4的線荷載為:</p><p>  KL-4梁上墻體的荷載:</p><p>  因此 </p&g

20、t;<p>  為板A傳來的荷載,傳遞給KL-4為三角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4、計算 </p><p>  4.1.5 第一、二層框架最終計算簡圖</p><p>  根據(jù)前面的計算結果,畫出第一、二層框架的最終荷載計算簡圖如圖-2</p><p> 

21、 圖-2 第一、二層框架最終恒荷載計算簡圖</p><p>  4.2 第三層框架計算簡圖</p><p><b>  4.1.2 計算</b></p><p>  1、板A傳遞荷載。板A的面荷載為(表-2),傳遞給AB段為梯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因為左右兩邊板A傳遞荷載,故板A傳遞荷載為:

22、</p><p>  梁自重及抹灰。梁(350㎜×800㎜)自重:</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p><p><b>  小計:</b></p><p>  3、荷載小計。 </p><p><b>  4.2.2 計算<

23、;/b></p><p>  1、部分只有梁自重及抹灰。梁(150㎜×300㎜)自重:</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p><p><b>  2、荷載小計。</b></p><p><b>  4.2.3 計算</b></p>&

24、lt;p>  是由KL-3傳遞來的集中力。</p><p>  1、計算。包括梁自重和抹灰、板A傳來的荷載和梁上女兒墻荷載。</p><p>  Kl-3(300㎜×700㎜)自重:</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p><p><b>  板B傳來的荷載:</b>&l

25、t;/p><p>  由表-2可知板A面荷載為,傳遞給KL-3的線荷載為:</p><p>  女兒墻墻體面荷載為,墻高1000㎜,女兒墻墻體線荷載為</p><p><b>  小計:</b></p><p><b>  2、計算。</b></p><p>  為L-1傳遞的集

26、中荷載。</p><p><b>  為梁自重和抹灰:</b></p><p>  L-1(250㎜×500㎜)自重:</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p><p>  則 </p><p>

27、  為板A傳來的荷載,板A的面荷載為,傳遞給L-1為梯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則 </p><p>  3、計算 </p><p><b>  4.2.4 計算</b></p><p>  是由K

28、L-4傳遞來的集中力</p><p>  1、和計算。包括梁自重和抹灰、板B傳來的荷載。</p><p>  KL-4(300㎜×700㎜)自重:</p><p>  抹灰層(10厚混合砂漿,只考慮梁兩側抹灰): </p><p><b>  板B傳來的荷載:</b></p><p> 

29、 由表-2可知板B面荷載為,傳遞給KL-4的線荷載為:</p><p>  因此 </p><p>  為板A傳來的荷載,傳遞給KL-4為三角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b>  2、計算</b></p><p>  4.2.4 第三層框架最終計算簡圖

30、</p><p>  根據(jù)前面的計算結果,畫出第三層框架的最終恒荷載計算簡圖如圖-3所示</p><p>  圖-3 第三層框架最終恒荷載計算簡圖</p><p>  4.3 恒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的計算簡圖</p><p>  匯總前面各層的計算簡圖,畫出恒荷載作用下的橫向框架計算簡圖(圖-3)。</p><p>  

31、圖-4恒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的計算簡圖</p><p>  5 橫向框架在活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p><p>  5.1 第一、二層框架計算簡圖</p><p><b>  5.1.1 計算</b></p><p>  板A傳遞荷載。板A的活荷載為,傳遞給AB段為梯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

32、<p>  因為左右兩邊板A傳遞荷載,故板A傳遞荷載為:</p><p><b>  5.1.2 計算</b></p><p>  是由KL-3傳遞來的集中力。</p><p><b>  1、計算。</b></p><p><b>  板A傳來的荷載:</b><

33、;/p><p>  板A活荷載為,傳遞給KL-3的線荷載為:</p><p><b>  2、計算。</b></p><p>  為L-1傳遞的集中荷載。</p><p>  為板A傳來的荷載,板A的面荷載為,傳遞給L-1為梯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3、計算

34、 </p><p><b>  5.1.3 計算</b></p><p>  是由KL-4傳遞來的集中力</p><p>  1、和計算。為板B傳來的荷載。</p><p><b>  板B傳來的荷載:</b></p><p>  板B面荷

35、載為,傳遞給KL-4的線荷載為:</p><p>  為板A傳來的荷載,傳遞給KL-4為三角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2、計算 </p><p>  5.1.4 第一、二層框架最終計算簡圖</p><p>  根據(jù)前面的計算結果,畫出第一、二層框架的最總計算簡圖如圖-5

36、</p><p>  圖-5 第一、二層框架最終活荷載計算簡圖</p><p>  5.2 第三層框架計算簡圖</p><p><b>  5.2.1 計算</b></p><p>  板A傳遞荷載。板A的活荷載為,傳遞給AB段為梯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因為左右兩邊板

37、A傳遞荷載,故板A傳遞荷載為:</p><p><b>  5.2.2 計算</b></p><p>  是由KL-3傳遞來的集中力。</p><p><b>  1、計算。</b></p><p><b>  板A傳來的荷載:</b></p><p>

38、  板A活荷載為,傳遞給KL-3的線荷載為:</p><p><b>  2、計算。</b></p><p>  為L-1傳遞的集中荷載。</p><p>  為板A傳來的荷載,板A的面荷載為,傳遞給L-1為梯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3、計算

39、 </p><p><b>  5.2.3 計算</b></p><p>  是由KL-4傳遞來的集中力</p><p>  1、和計算。為板B傳來的荷載。</p><p><b>  板B傳來的荷載:</b></p><p>  板B面荷載為,傳遞給KL-4的線荷載為:&l

40、t;/p><p>  為板A傳來的荷載,傳遞給KL-4為三角形荷載,等效轉化為均布荷載為:</p><p>  2、計算 </p><p>  5.2.4 第三層框架最終計算簡圖</p><p>  根據(jù)前面的計算結果,畫出第二層框架的最終計算簡圖如圖-6</p><p> 

41、 圖-6 第三層框架最終活荷載計算簡圖</p><p>  5.3 橫向框架在活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p><p>  匯總前面各層的計算簡圖,畫出活荷載作用下的橫向框架計算簡圖(圖-7)。</p><p>  圖-8 活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的計算簡圖</p><p>  6 橫向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和位移計算</p>

42、<p>  6.1 各層樓面處集中風荷載標準值計算</p><p>  6.1.1 框架風荷載負荷寬度</p><p>  ③軸線框架的負荷寬度</p><p>  6.1.2 計算風振系數(shù)</p><p>  由,查表,可知脈動增大系數(shù);由,H<30m,查表,可知脈動影響系數(shù)。風振系數(shù)計算過程詳見表-5。</p>

43、<p>  6.1.3 各層樓面處集中風荷載標準值計算</p><p>  各層樓面處集中風荷載標準值計算列于表-6。</p><p>  表-5 風振系數(shù)計算過程</p><p>  表-6 各層樓面處集中風荷載標準值</p>

44、<p>  6.1.4 風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p><p>  根據(jù)表-6,畫出③軸線橫向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如圖-9所有。</p><p>  圖-9 ③軸線橫向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p><p>  6.2 橫向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位移計算</p><p>  6.2.1 框架梁柱線剛度計算

45、 考慮現(xiàn)澆樓板對梁剛度的將強作用,故對③軸線框架梁(中框架梁)的慣性矩乘以2.0,框架梁的線剛度計算見表-7,框架柱的線剛度計算見表-8。</p><p>  表-7 框架梁線剛度計算</p><p>  表-8 框架柱線剛度計算</p><

46、p>  6.2.2 側移剛度D計算</p><p>  考慮梁柱的線剛度比,用D值法計算柱的線剛度,計算數(shù)據(jù)見表-9。</p><p>  表-9 柱側移剛度D值計算</p><p>  6.2.3 風荷載左右下框架側移計算</p><p>  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層間側移按下

47、式計算,即</p><p>  各層樓板標高處的側移值是該層以下各層層間側移之和。頂點側移是所有各層層間側移之和,即</p><p>  第層側移 </p><p>  頂點側移 </p><p> ?、圯S線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側移的計算過程詳見表-10&l

48、t;/p><p>  表-10 風荷載作用下框架樓層層間側移與層高之比計算</p><p>  側移驗算:對于框架結構,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的限制為1/550。本框架的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在底層,其值為1/5486<1/550,框架側移滿足要求。</p><p>  7 橫向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和位移計算</p&g

49、t;<p>  7.1 框架梁柱線剛度計算</p><p>  考慮現(xiàn)澆樓板對梁剛度的加強作用,故對中框架梁的慣性矩乘以2.0,對邊框架梁的慣性矩乘以1.5.框架梁的線剛度計算詳見表-11,框架柱的線剛度計算詳見表-8。</p><p>  7.2 側移剛度D計算</p><p>  框架柱的側移剛度,計算過程詳見表-12。</p>&l

50、t;p>  表-11 框架梁線剛度計算</p><p>  表-12 柱的側移剛度D值計算</p><p>  7.3 結構基本自震周期的計算</p><p>  采用能量法計算結構基本自振周期,采用能量法計算結構基本自振周期的計算公式為:<

51、;/p><p>  和的計算列于表-13。</p><p>  表-13 能量法計算結構基本自振周期</p><p>  將 和代入自振周期計算公式,則</p><p>  7.4 橫向水平地震作用</p><p>  本設計實例的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高度不超過40m,并以

52、剪切變形為主,故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橫向水平地震作用。</p><p>  7.4.1 地震影響系數(shù)</p><p><b>  。</b></p><p>  因,則地震影響系數(shù)為:</p><p>  7.4.2 各層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樓層地震剪力及樓層層間位移計算</p><p>  對于多

53、質點體系,結構底部總橫向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p><p>  因為,所以不考慮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影響。水平地震作用公式為:</p><p>  計算各層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進而求出各樓層地震剪力及樓層層間位移,計算過程詳見表-14。根據(jù)計算結果,畫出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計算簡圖(圖-10),在圖中標出各層水平地震作用的標準值。</p><p>  樓層最大位移與

54、樓層層高之比:</p><p><b>  故滿足要求。</b></p><p>  圖-10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計算簡圖(單位:kN)</p><p>  7.4.3 剛重比驗算</p><p>  為了保證結構的穩(wěn)定,需進行結構剛重比的驗算。各層的剛重比計算詳見表-15。</p><p>  表

55、-15 各層剛重比計算</p><p>  由表-15可知各層的剛重比均大于10,滿足穩(wěn)定要求。</p><p>  8 橫向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p><p>  考慮梁的線剛度較大,大于柱線剛度的5倍,所以采用反彎點法計算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剪力。</p><p>  8.1

56、 柱端彎矩及剪力計算</p><p>  風荷載作用下的柱端剪力按下式計算,即</p><p>  風荷載作用下的柱端彎矩按下式計算,即</p><p>  風荷載作用喜愛的柱端剪力和柱端彎矩計算列于表-16。</p><p>  表-16 風荷載作用下柱端彎矩及剪力計算</p>

57、<p>  8.2 梁端彎矩及剪力計算</p><p>  由節(jié)點平衡條件,梁端彎矩之和等于柱端彎矩之和,將節(jié)點左右梁端彎矩之和按左右梁的線剛度比列分配,可求出各梁端彎矩,進而由梁的平衡條件求出梁端剪力。</p><p>  風荷載作用下的梁端彎矩按下式計算,即</p><p>  中柱: </p>

58、<p>  邊柱: </p><p><b>  8.3 繪制內力圖</b></p><p><b>  8.3.1 彎矩圖</b></p><p>  畫出③軸線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圖,如圖-11所示。</p><p>  圖-11 ③軸線框架

59、在風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圖</p><p><b>  8.3.2 剪力圖</b></p><p>  畫出③軸線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剪力圖,如圖-12所示。</p><p>  圖-12 ③軸線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剪力圖</p><p><b>  8.3.3 軸力圖</b></p>&

60、lt;p>  根據(jù)表-13,畫出③軸線框架柱在風荷載作用下的軸力圖,如圖-13。</p><p>  圖-13 ③軸線框架柱在風荷載作用下的軸力圖</p><p>  9 橫向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內力計算</p><p>  橫向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內力計算采用反彎點法。反彎點法的計算步驟與風荷載作用下的計算步驟相同。</p><p&g

61、t;  9.1 柱端彎矩及剪力計算</p><p>  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柱端剪力和柱端彎矩計算方法與風荷載作用下的柱端剪力和柱端彎矩計算方法相同,具體計算過程列于表-17。</p><p>  表-17 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端彎矩及剪力計算</p><p><b>  9.1 繪制內力圖</b>

62、;</p><p><b>  9.1.1 彎矩圖</b></p><p>  畫出③軸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彎矩圖,如圖-14。</p><p><b>  9.1.2 剪力圖</b></p><p>  畫出③軸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剪力圖,如圖-15</p><p>&

63、lt;b>  9.1.3 軸力圖</b></p><p>  畫出③軸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軸力圖,如圖-16。</p><p>  圖-14 ③軸線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彎矩圖</p><p>  圖-15 ③軸線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剪力圖</p><p>  圖-16 ③軸線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軸力圖</p&g

64、t;<p>  10 橫向框架在恒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p><p>  10.1 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彎矩</p><p>  根據(jù)“圖-4恒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的計算簡圖”,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③軸線框架梁在恒荷載作用下的彎矩。</p><p>  10.1.1 計算各框架梁的線剛度及相對線剛度</p><p>  考慮現(xiàn)澆

65、樓板對梁線剛度的加強作用,故對③軸線框架梁(中框架梁)的慣性矩乘以2.0??蚣芰褐€剛度及相對線剛度計算過程詳見表-18。</p><p>  表-18 梁柱線剛度及相對線線剛度計算</p><p>  10.1.2 計算彎矩分配系數(shù)</p><p>  例如:三根桿件匯交于8節(jié)點(如圖-17),各桿件的分配系數(shù)計算

66、如下:</p><p>  其他各節(jié)點采用相同的計算方法,彎矩分配系數(shù)結果如圖-17所示。</p><p>  圖-17 梁柱彎矩分配系數(shù)</p><p>  10.1.3 計算固端彎矩</p><p><b>  三層:</b></p><p><b>  二層:</b>&

67、lt;/p><p>  10.1.4 彎矩二次分配過程</p><p>  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框架在恒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分配過程如圖-18所示。</p><p>  圖-18 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恒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梁柱彎矩</p><p>  10.2 繪制內力圖</p><p>  10.2.1 彎矩圖</p&g

68、t;<p>  根據(jù)彎矩二次分配法的計算結果,畫出恒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梁柱彎矩圖,如圖-19所示。</p><p>  10.2.2 剪力圖</p><p>  根據(jù)彎矩圖,取出梁柱脫離體,利用脫離體的平衡條件,求出剪力,并畫出恒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梁柱剪力圖,如圖-20所示。</p><p>  10.2.3 軸力圖</p><p>

69、;  依據(jù)剪力圖,根據(jù)節(jié)點平衡條件,求出軸力,并畫出恒荷載作用下的框架軸力圖,如圖-21所示。</p><p>  圖-20 ③軸線橫向框架在恒荷載作用下彎矩圖</p><p>  圖-20 ③軸線橫向框架在恒荷載作用下剪力圖</p><p>  圖-21 ③軸線橫向框架在恒荷載作用下的軸力圖</p><p>  11 橫向框架在活荷載作用下

70、的內力計算</p><p>  11.1 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彎矩</p><p>  根據(jù)“圖-8活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的計算簡圖”,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③軸線框架在活荷載作用下的彎矩。</p><p>  11.1.1 計算框架梁柱的線剛度及相對線剛度</p><p>  框架梁柱線剛度、相對線剛度和彎矩分配系數(shù)與恒荷載相同。</p&

71、gt;<p>  11.1.2 計算固端彎矩</p><p><b>  三層:</b></p><p><b>  二層:</b></p><p>  11.1.3 彎矩二次分配過程</p><p>  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框架在活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分配過程如圖-22所示。<

72、/p><p>  圖—22 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活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梁柱彎矩</p><p>  11.2 繪制內力圖</p><p>  11.2.1 彎矩圖</p><p>  根據(jù)彎矩二次分配法的計算結果,畫出活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梁柱彎矩圖,如圖-23所示。</p><p>  圖-23 ③軸線橫向框架在活荷載作用下的彎矩

73、圖</p><p>  11.2.2 剪力圖</p><p>  根據(jù)彎矩圖,取出梁柱脫離體,利用脫離體的平衡條件,求出剪力,并畫出活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梁柱剪力圖,如圖-24所示。</p><p>  圖-24 ③軸線橫向框架在活荷載作用下的剪力圖</p><p>  11.2.3 軸力圖</p><p>  根據(jù)剪力圖

74、,根據(jù)節(jié)點平衡條件,求出軸力,并畫出活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柱軸力圖,如圖-25所示。</p><p>  圖-25 ③軸線橫向框架在活荷載作用下的軸力圖</p><p>  12 框架梁柱內力組合</p><p>  12.1 框架梁內力組合</p><p>  選擇第二層AB框架梁為例進行內力組合,考慮恒荷載、活荷載、風荷載和水平地震作用四種荷

75、載。</p><p>  12.1.1 內力換算和梁端負彎矩調幅</p><p>  梁端負彎矩調幅系數(shù)取0.85,梁端負彎矩調幅后的數(shù)值列于表-19中。</p><p>  表-19 軸線處的內力換算為梁支座邊緣處的內力值</p><p>  注 表中彎矩的單位是,剪力的單位是。</p>

76、<p>  12.1.2 非抗震設計時的基本組合</p><p>  非抗震設計時的基本組合是考慮恒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三種荷載效應的組合。組合過程列于表-20。</p><p>  表-20 用于承載力計算的框架梁非抗震基本組合表(第二層AB框架梁)</p><p>  注 表中彎矩的單位是,剪力的單位是。</p>

77、;<p>  12.1.3 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p><p>  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考慮恒荷載、活荷載和地震作用三種荷載效應的組合。組合過程列于表-21。</p><p>  表-21 用于承載力計算的框架梁抗震基本組合(第二層AB框架梁)</p><p>  注 1.表中彎矩的單位是,剪力的

78、單位是。</p><p>  2.對于受彎混凝土梁,受彎時,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受剪時,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p><p>  12.2 框架柱內力組合</p><p>  選擇第二層B軸線框架柱為例進行內力組合,考慮恒荷載、活荷載、風荷載和水平地震作用四種荷載。</p><p>  12.2.1 控制截面的內力</p>&l

79、t;p>  對于框架柱,直接采用軸線處的內力,不換算成柱邊緣截面的內力值,這樣算得得鋼筋用量比需要的鋼筋用量略微多一些。框架柱控制截面的內力值詳見表-22。</p><p>  表-22 第二層B軸線框架柱控制截面的內力值</p><p>  注 表中彎矩的單位是,軸力的單位是。</p><p>  12.2.2 非抗震設

80、計時的基本組合。</p><p>  非抗震設計時的基本組合是考慮恒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三種荷載效應組合。彎矩和軸力組合過程列于表-23,剪力組合過程列于表-24。</p><p>  表-23 用于承載力計算的框架柱非抗震彎矩和軸力基本組合表(第二層B軸線框架柱)</p><p>  注 表中彎矩的單位是,軸力的單位是。</p><

81、p>  表-24 用于承載力計算的框架柱非抗震剪力基本組合表(第二層B軸線框架柱)</p><p><b>  注 剪力的單位是。</b></p><p>  12.2.3 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p><p>  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考慮恒荷載、活荷載和地震作用三種荷載效應的組合。彎矩和軸力組合

82、過程列于表-25,剪力組合過程列于表-26。</p><p>  表-25 用于承載力計算的框架柱抗震彎矩和軸力基本組合表(第二層B軸線框架柱)</p><p>  注 表中彎矩的單位是,軸力的單位是。</p><p>  表-26 用于承載力計算的框架柱抗震剪力基本組合表(第二層B軸線框架柱)</p><p>  

83、注 1.剪力的單位是。2. 對于框架柱,受剪時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p><p>  13 框架梁柱截面設計</p><p>  13.1 框架梁抗震截面設計</p><p>  13.1.1 選擇最不利組合內力</p><p>  由表-21可知,抗震設計時框架梁彎矩的最不利內力有一種組合,具體列于下面。在進行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時,應根

84、據(jù)“強剪弱彎”的原則對梁端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進行調整。</p><p><b>  左端:</b></p><p><b>  跨中:</b></p><p><b>  右端:</b></p><p>  13.1.2 框架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p>&l

85、t;p>  第二層AB框架梁的截面尺寸為:350㎜×800㎜,混凝土為C30,縱向受力鋼筋采用HRB400級,箍筋采用HPB235級。查出材料的設計值如下。</p><p>  混凝土:C30 </p><p>  鋼筋強度:HRB400 </p><p><b>  HPB235 </b></p><

86、p>  二級抗震相對受壓區(qū)高度:</p><p><b>  二級抗震:</b></p><p><b>  A支座:</b></p><p>  梁截面尺寸350㎜×800㎜,按矩形截面計算。</p><p><b>  所以取</b></p>

87、<p>  選216+220,實際配。</p><p>  框中截面(跨中按T形截面計算)</p><p>  翼緣計算寬度的確定“</p><p><b>  按計算跨度:</b></p><p><b>  按梁肋凈距:</b></p><p><b&

88、gt;  由以上可知:。</b></p><p><b>  T形截面類型判斷:</b></p><p>  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p><p><b>  鋼筋面積計算:</b></p><p>  選420,實際配。</p><p><b>  

89、B支座:</b></p><p>  選420,實際配。</p><p><b>  A支座:</b></p><p><b>  B支座:</b></p><p>  13.1.3 框架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p><p>  為避免梁在彎曲破壞前發(fā)生剪切破

90、壞,應按“強剪弱彎”的原則調整框架梁端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該框架梁的抗震等級為二級,框架梁端截面剪力設計值V,應按下式進行調整,即</p><p><b>  梁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b></p><p>  梁端控制截面剪力的調整詳見表-27。需要說明:在表中梁右端的彎矩均為負值(參考一級框架),將絕對值較小的彎矩取為零。表-27中、為不考慮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的梁端

91、彎矩組合值。</p><p>  表-27 梁端剪力“強剪弱彎”調整</p><p>  注 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p><p>  非抗震組合時,框架梁左端最大剪力組合值為267.2kN,框架梁右端最大剪力組合值為170.2kN。從表-27可知,框架梁左端最大剪力組合值為101.5kN,框架梁右端最大剪力組合值為15

92、7.3kN。所以取非抗震組合時的剪力設計值。</p><p>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及陪箍計算詳見表-28.表中,說明按構造陪箍即可。</p><p>  表-28 第二層AB框架梁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計算(抗震設計)</p><p>  注 表中剪力V已乘以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p><p>  13.2 框架柱非抗震

93、截面設計</p><p>  13.2.1 框架柱正截面受彎承載能力計算</p><p>  第二層B軸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為:500㎜×500㎜,混凝土為C30,縱向受力鋼筋采用HRB400級,箍筋采用HPB235級。查出材料的設計值如下。</p><p>  混凝土:C30 </p><p>  鋼筋強度:HRB400 <

94、;/p><p><b>  HPB235 </b></p><p>  二級抗震相對受壓區(qū)高度:</p><p><b>  軸壓比驗算:</b></p><p>  由表-23可知,柱底最大的軸力為1040kN。需要說明:驗算軸壓比時的軸力組合值不考慮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p><

95、;p>  軸壓比,滿足二級抗震要求。</p><p>  框架柱正截面受彎承載能力的計算過程詳見表-29。</p><p>  表-29 框架柱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非抗震設計)</p><p>  13.2.2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計算</p><p>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的計算過程詳見

96、表-30.</p><p>  表-30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的計算(非抗震設計)</p><p><b>  截面尺寸復核:</b></p><p>  因為 </p><p><b>  所以,滿足&

97、lt;/b></p><p>  剪跨比: ,取</p><p>  13.3 框架柱抗震設計</p><p>  強柱弱梁調整柱彎矩:</p><p>  所以取非抗震組合的柱端彎矩。</p><p>  強剪弱彎調整柱剪力:</p><p>  所以取非抗震組合的柱剪力值。<

98、;/p><p>  框架柱正截面受彎承載能力的計算過程詳見表-31。</p><p>  表-31 框架柱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非抗震設計)</p><p>  13.2.2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計算</p><p>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的計算過程詳見表-32.</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