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錄</b></p><p><b> 1.概述1</b></p><p> 2.設計方案分析2</p><p> 2.1換熱器的類型2</p><p> 2.2設計方案簡介3</p><p> 2.2.1 換熱器類型的選擇3
2、</p><p> 2.2.2流徑的選擇 4</p><p> 2.2.3流速的選擇5</p><p> 2.2.4材質(zhì)的選擇6</p><p> 2.2.5管程結構6</p><p> 2.2.6殼程結構與相關計算公式6</p><p> 3.工藝及結構尺寸計算8<
3、;/p><p> 3.1物性數(shù)據(jù)的確定8</p><p> 3.2 估算傳熱面積8</p><p> 3.2.1熱流量8</p><p> 3.3工藝結構尺寸9</p><p> 3.3.1管徑和管內(nèi)流速 9</p><p> 3.3.2管程數(shù)和傳熱管數(shù)9</p>
4、<p> 3.3.3平均傳熱溫差校正及殼程數(shù)9</p><p> 3.3.4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10</p><p> 3.3.5 殼體內(nèi)徑10</p><p> 3.3.7 其他附件11</p><p> 3.3.8 接管11</p><p><b> 4換熱器核算11
5、</b></p><p> 4.1殼程表面?zhèn)鳠嵯禂?shù) 11</p><p> 4.2 污垢熱阻和管壁熱阻12</p><p> 4.3傳熱系數(shù)K13</p><p> 4.3.1傳熱面積裕度 14</p><p> 4.4 壁溫核算 14</p><p> 4.
6、5 換熱器內(nèi)流體的流動阻力15</p><p> 4.5.1 管程流體阻力15</p><p> 4.5.2 殼程阻力15</p><p><b> 5.結果匯總17</b></p><p><b> 6.文獻參考18</b></p><p><b&
7、gt; 7.編者小結19</b></p><p>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任務書</p><p> 一 設計題目:列管換熱器的工藝設計</p><p><b> 二 設計條件</b></p><p> 某生產(chǎn)過程中,反應器的混合氣體經(jīng)與進物料換熱后,用循環(huán)冷卻水將其從105℃進一步冷卻到55℃后,進入吸
8、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組分。已知混合氣體的流量為320000kg/h,壓力為7MPa,循環(huán)冷卻水的壓力為0.4 MPa,循環(huán)冷卻水的入口溫度為20℃,出口溫度36℃。</p><p> 已知該混合氣體在此溫度范圍內(nèi)的物性數(shù)據(jù):密度9kg/m3;定壓比熱容3.297kJ/(kg℃);熱導率0.0279W/(m℃);黏度1.5*10-5Pas.</p><p><b> 設計任務&l
9、t;/b></p><p> 設計一列管換熱器。設計一列管換熱器。</p><p> 1 根據(jù)生產(chǎn)任務的要求確定設計方案</p><p> (1)換熱器類型的選擇</p><p> (2)換熱器內(nèi)流體流入空間的選擇</p><p><b> 2 化工計算</b></p>
10、<p> (1)傳熱面積的計算</p><p> (2)管數(shù)、管程數(shù)及管子排列,管間距的確定</p><p> (3)殼體直徑及殼體厚度的確定</p><p> 3 換熱器尺寸的確定及有關構件的選擇</p><p> 4 換熱器流體阻力的計算及其輸送機械的選擇(選做)</p><p><b
11、> 四 設計結果總匯</b></p><p> 1、設計說明書(目錄、概述、工藝設計計算(包括選擇結構,傳熱計算,壓力核算等)、結構設計與說明、設計總結、參考文獻)</p><p> 2、工藝流程示意圖(手繪于設計說明書中)。</p><p> 3、工藝條件圖(A2)。</p><p><b> 五 參考
12、文獻</b></p><p> ?。?] 賈紹義,柴誠敬.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p><p> ?。?]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p><p> [3] 譚天恩,麥本熙,丁惠華.化工原理(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8</p><p&
13、gt; ?。?] 時鈞 主編.化學工程手冊(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6</p><p> ?。?] 潘國昌,郭慶豐.化工設備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p><p> ?。?] 上海醫(yī)藥設計院.化工工藝設計手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p><p> [7] 路秀林,王者相 等.塔設備.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14、</p><p> ?。?]化工設備技術全書編輯委員會. 化工設備全書—換熱器設備設計.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1988</p><p> [9]陳敏恒,叢德茲等. 化工原理(上、下冊)(第二版).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p><p> ?。?0]柴誠敬,劉國維,李阿娜.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p>&
15、lt;p><b> 1.概述</b></p><p> 在不同溫度的流體間傳遞熱能的裝置稱為熱交換器,簡稱為換熱器。換熱器是化學、石油化學劑石油煉制工業(yè)中以及其他一些行業(yè)中廣泛使用的熱量交換設備,它不僅可以單獨作為加熱器、冷卻器等使用,而且是一些化工單元操作的附屬設備,因此在化工生產(chǎn)中占重要地位。通常在化工廠的建設中換熱器的投資比例為11%,在煉油長高達40%。</p>
16、<p> 在換熱器中至少要有兩種溫度不同的流體,一種流體溫度較高,放出熱量;另一種流體則溫度較低,吸收熱量。35%~40%。隨著我國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能源利用、開發(fā)和節(jié)約的要求不斷提高,因而對換熱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強。換熱器的設計、制造、結構改進及傳熱機理的研究十分活躍,一些新型高效換熱器相繼問世。隨著換熱器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換熱器的類型也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換熱器各有優(yōu)缺點,性能各異。在換熱器設計中,首先應根
17、據(jù)工藝要求選擇適用的類型,然后計算換熱所需傳熱面積,并確定換熱器的結構尺寸。 </p><p> 完善的換熱器在設計或選型時應滿足以下各項基本要求:</p><p> ?。?)合理地實現(xiàn)所規(guī)定的工藝條件 :傳熱量、流體的熱力學參數(shù)(溫度、壓力、流量、相態(tài)等)與物理化學性質(zhì)(密度、粘度、腐蝕性等)是工藝過程所規(guī)定的條件。 </p><p&
18、gt; ?。?)安全可靠:換熱器是壓力容器,在進行強度、剛度、溫差應力以及疲勞壽命計算時,應遵照我國《鋼制石油化工壓力容器設計規(guī)定》與《鋼制管殼式換熱器設計規(guī)定》等有關規(guī)定與標準。這對保證設備的安全可靠起著重要的作用。 </p><p> (3)有利于安裝、操作與維修:直立設備的安裝費往往低于水平或傾斜的設備。設備與部件應便于運輸與裝拆,在廠房移動時不會受到樓梯、梁、柱的妨礙,根據(jù)需要可添
19、置氣、液排放口,檢查孔與敷設保溫層。 </p><p> ?。?)經(jīng)濟合理:評價換熱器的最終指標是: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通常為1年)固定費用(設備的購置費、安裝費等)與操作費(動力費、清洗費、維修費等)的總和為最小。動力消耗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而流速的提高又有利于傳熱,因此存在一最適宜的流速。傳熱面上垢層的產(chǎn)生和增厚,使傳熱系數(shù)不斷降低,傳熱量隨之而減少,故有必要停止操作進行清洗。在清洗時不僅無
20、法傳遞熱量,還要支付清洗費,這部分費用必須從清洗后傳熱條件的改善得到補償,因此存在一最適宜的運行周期。 嚴格地講,如果孤立地僅從換熱器本身來進行經(jīng)濟核算以確定適宜的操作條件與適宜的尺寸是不夠全面的,應以整個系統(tǒng)中全部設備為對象進行經(jīng)濟核算或設備的優(yōu)化。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難度很大,當影響換熱器的各項因素改變后對整個系統(tǒng)的效益關系影響不大時,按照上述觀點單獨地對換熱器進行經(jīng)濟核算仍然是可行的。</p>&
21、lt;p> 綜上所述,對列管式換熱器進行工藝設計。</p><p><b> 2.設計方案分析</b></p><p><b> 2.1換熱器的類型</b></p><p> 列管式換熱器又稱為管殼式換熱器,是最典型的間壁式換熱器,歷史悠久,占據(jù)主導作用,主要有殼體、管束、管板、折流擋板和封頭等組成。一種流體
22、在管內(nèi)流動,其行程稱為管程;另一種流體在管外流動,其行程稱為殼程。管束的壁面即為傳熱面。</p><p> 其主要優(yōu)點是單位體積所具有的傳熱面積大,傳熱效果好,結構堅固,可選用的結構材料范圍寬廣,操作彈性大,因此在高溫、高壓和大型裝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換熱器。為提高殼程流體流速,往往在殼體內(nèi)安裝一定數(shù)目與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擋板。折流擋板不僅可防止流體短路、增加流體流速,還迫使流體按規(guī)定路徑多次錯流通過管束,使湍流程
23、度大為增加。</p><p> 列管式換熱器中,由于兩流體的溫度不同,使管束和殼體的溫度也不相同,因此它們的熱膨脹程度也有差別。若兩流體溫差較大(50℃以上)時,就可能由于熱應力而引起設備的變形,甚至彎曲或破裂,因此必須考慮這種熱膨脹的影響。</p><p><b> 2.1.1換熱器</b></p><p> 換熱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
24、其他許多工業(yè)部門的通用設備,在生產(chǎn)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產(chǎn)規(guī)模、物料的性質(zhì)、傳熱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換熱器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p><p> 按用途它可分為加熱器、冷卻器、冷凝器、蒸發(fā)器和再沸器等。根據(jù)冷、熱流體熱量交換的原理和方式可分為三大類:混合式、蓄熱式、間壁式。</p><p> 間壁式換熱器又稱表面式換熱器或間接式換熱器。在這類換熱器中,冷、熱流體被固體壁面隔開,互不接觸
25、,熱量從熱流體穿過壁面?zhèn)鹘o冷流體。該類換熱器適用于冷、熱流體不允許直接接觸的場合。間壁式換熱器的應用廣泛,形式繁多。將在后面做重點介紹。</p><p> 直接接觸式換熱器又稱混合式換熱器。在此類換熱器中,冷、熱流體相互接觸,相互混合傳遞熱量。該類換熱器結構簡單,傳熱效率高,適用于冷、熱流體允許直接接觸和混合的場合。常見的設備有涼水塔、洗滌塔、文氏管及噴射冷凝器等。</p><p>
26、蓄熱式換熱器又稱回流式換熱器或蓄熱器。此類換熱器是借助于熱容量較大的固體蓄熱體,將熱量由熱流體傳給冷流體。當蓄熱體與熱流體接觸時,從熱流體處接受熱量,蓄熱體溫度升高后,再與冷流體接觸,將熱量傳給冷流體,蓄熱體溫度下降,從而達到換熱的目的。此類換熱器結構簡單,可耐高溫,常用于高溫氣體熱量的回收或冷卻。其缺點是設備的體積龐大,且不能完全避免兩種流體的混合。</p><p> 工業(yè)上最常見的換熱器是間壁式換熱器。根據(jù)
27、結構特點,間壁式換熱器可以分為管殼式換熱器和緊湊式換熱器。</p><p> 緊湊式換熱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等。</p><p> 管殼式換熱器包括了廣泛使用的列管式換熱器以及夾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類型的換熱器。其中,列管式換熱器被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標準換熱設備,在許多工業(yè)部門被大量采用。列管式換熱器的特點是結構牢固,能承受高溫高壓,換熱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藝成熟,選材范
28、圍廣泛,適應性強及處理能力大等。這使得它在各種換熱設備的競相發(fā)展中得以繼續(xù)存在下來。</p><p> 使用最為廣泛的列管式換熱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則安裝在殼體內(nèi)。因此,這種換熱器也稱為管殼式換熱器。常見的列管換熱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帶膨脹節(jié)的固定管板式、浮頭式和U形管式等幾種類型。</p><p><b> 2.2設計方案簡介</b></
29、p><p> 2.2.1 換熱器類型的選擇</p><p> 根據(jù)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四種。以下根據(jù)本次的設計要求,介紹幾種常見的列管式換熱器。</p><p> (1)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p><p> 這類換熱器如圖1-1所示。固定管辦事?lián)Q熱器的兩端和殼體連為一體,管子則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結余構簡單;在相同的殼體直徑
30、內(nèi),排管最多,比較緊湊;由于這種結構式殼測清洗困難,所以殼程宜用于不易結垢和清潔的流體。當管束和殼體之間的溫差太大而產(chǎn)生不同的熱膨脹時,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脫開,從而發(fā)生介質(zhì)的泄漏。</p><p><b> (2)U型管換熱器</b></p><p> U型管換熱器結構特點是只有一塊管板,換熱管為U型,管子的兩端固定在同一塊管板上,其管程至少為兩程。管束可以自
31、由伸縮,當殼體與U型環(huán)熱管由溫差時,不會產(chǎn)生溫差應力。U型管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只有一塊管板,密封面少,運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間清洗方便。其缺點是管內(nèi)清洗困難;喲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彎曲半徑,故管板的利用率較低;管束最內(nèi)程管間距大,殼程易短路;內(nèi)程管子壞了不能更換,因而報廢率</p><p> 較高。此外,其造價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p><p> (3) 浮頭式換熱
32、器</p><p> 浮頭式換熱器的結構如下圖1-3所示。其結構特點是兩端管板之一不與外科固定連接,可在殼體內(nèi)沿軸向自由伸縮,該端稱為浮頭。浮頭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黨環(huán)熱管與殼體間有溫差存在,殼體或環(huán)熱管膨脹時,互不約束,不會產(chǎn)生溫差應力;管束可以從殼體內(nèi)抽搐,便與管內(nèi)管間的清洗。其缺點是結構較復雜,用材量大,造價高;浮頭蓋與浮動管板間若密封不嚴,易發(fā)生泄漏,造成兩種介質(zhì)的混合。</p><p&
33、gt; (4)填料函式換熱器</p><p> 填料函式換熱器的結構如圖1-4所示。其特點是管板只有一端與殼體固定連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縮,不會產(chǎn)生因殼壁與管壁溫差而引起的溫差應力。填料</p><p> 函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結構較浮頭式換熱器簡單,制造方便,耗材少,造價也比浮頭式的低;管束可以從殼體內(nèi)抽出,管內(nèi)管間均能進行清洗,維修方便。其缺點是填料函乃嚴不高,殼
34、程介質(zhì)可能通過填料函外樓,對于易燃、易爆、有度和貴重的介質(zhì)不適用。</p><p> 所設計的換熱器用于冷卻混合氣體且兩流體溫度變化情況:熱流體進口溫度110℃,出口溫度60℃;冷流體進口溫度29℃,出口溫度39℃,該換熱器用循環(huán)冷卻水冷卻,冬季操作時,其進口溫度會降低,考慮到這一因素,估計該換熱器的管壁溫和殼體壁溫之差較大,因此初步確定選用浮頭式換熱器。</p><p> 2.2.2
35、流徑的選擇 </p><p> 在具體設計時考慮到盡量提高兩側傳熱系數(shù)較小的一個,使傳熱面兩側傳熱系數(shù)接近;在運行溫度較高的換熱器中,應盡量減少熱量損失,而對于一些制冷裝置,應盡量減少其冷量損失;管、殼程的決定應做到便于清洗除垢和修理,以保證運行的可靠性。</p><p><b> 參考標準:</b></p><p> 不潔凈和易結垢的流
36、體宜走便于清洗管子,浮頭式換熱器殼程便于清洗。</p><p> 腐蝕性的流體宜走管內(nèi),以免殼體和管子同時受腐蝕,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檢修。</p><p> 壓強高的流體宜走管內(nèi),以免殼體受壓,其中冷卻介質(zhì)循環(huán)水操作壓力高,宜走管程。</p><p> 飽和蒸氣宜走管間,以便于及時排除冷凝液,且蒸氣較潔凈,冷凝傳熱系數(shù)與流速關系不大。</p>
37、<p> 被冷卻的流體宜走殼程,便于散熱,增強冷卻效果。</p><p>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對流傳熱系數(shù)的流體宜走管內(nèi),因管程流通面積常小于殼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p><p> 粘度大的液體或流量較小的流體,宜走殼程,因流體在有折流擋板的殼程流動時,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斷改變,在低Re(Re>100)下即可達到湍流,以提高對流傳熱系數(shù)。</p&g
38、t;<p> 若兩流體的溫度差較大,傳熱膜系數(shù)較大的流體宜走殼程,因為壁溫接近傳熱膜系數(shù)較大的流體溫度,以減小管壁和殼壁的溫度差。</p><p> 綜合考慮以上標準,確定混合氣應走殼程,循環(huán)冷卻水走管程。</p><p> 2.2.3流速的選擇</p><p> 表2-1換熱器常用流速的范圍</p><p> 由于增
39、加流體在換熱器中的流速,將加大對流傳熱系數(shù),減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積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熱阻,使總傳熱系數(shù)增大,從而可減小換熱器的傳熱面積。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體阻力增大,動力消耗就增多。故擬取循環(huán)水流速為1.1m/s。</p><p> 2.2.4材質(zhì)的選擇</p><p> 列管換熱器的材料應根據(jù)操作壓強、溫度及流體的腐蝕性等來選用。在高溫下一般材料的機械性能及耐腐蝕性能要下降。
40、同時具有耐熱性、高強度及耐腐蝕性的材料是很少的。</p><p> 目前 常用的金屬材料有碳鋼、不銹鋼、低合金鋼、銅和鋁等;非金屬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根據(jù)實際需要,可以選擇使用高級冷拔傳熱管(碳鋼)。</p><p><b> 2.2.5管程結構</b></p><p> 換熱管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錯列、三角形
41、直列、三角形錯列和同心圓排列,如下圖所示。</p><p> (a) 正方形直列 (b)正方形錯列 (c) 三角形直列 </p><p> (d)三角形錯列 (e)同心圓排列 </p><p> 正三角形排列結構緊湊;正方形排列便于機械清洗。對于
42、多管程換熱器,常采用組合排列方式。每程內(nèi)都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間為了便于安裝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式。</p><p> 管板的作用是將受熱管束連接在一起,并將管程和殼程的流體分隔開來。管板與管子的連接可脹接或焊接。</p><p> 2.2.6殼程結構與相關計算公式</p><p> 介質(zhì)流經(jīng)傳熱管外面的通道部分稱為殼程。 殼程內(nèi)的結構,主要由折流板
43、、支承板、縱向隔板、旁路擋板及緩沖板等元件組成。由于各種換熱器的工藝性能、使用的場合不同,殼程內(nèi)對各種元件的設置形式亦不同,以此來滿足設計的要求。各元件在殼程的設置,按其不同的作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殼側介質(zhì)對傳熱管最有效的流動,來提高換熱設備的傳熱效果而設置的各種擋板,如折流板、縱向擋板。旁路擋板等;另一類是為了管束的安裝及保護列管而設置的支承板、管束的導軌以及緩沖板等。</p><p> 殼體是一個圓筒形
44、的容器,殼壁上焊有接管,供殼程流體進人和排出之用。直徑小于400mm的殼體通常用鋼管制成,大于400mm的可用鋼板卷焊而成。殼體材料根據(jù)工作溫度選擇,有防腐要求時,大多考慮使用復合金屬板。</p><p> 介質(zhì)在殼程的流動方式有多種型式,單殼程型式應用最為普遍。如殼側傳熱膜系數(shù)遠小于管側,則可用縱向擋板分隔成雙殼程型式。用兩個換熱器串聯(lián)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為降低殼程壓降,可采用分流或錯流等型式。</p&
45、gt;<p> 殼體內(nèi)徑D取決于傳熱管數(shù)、排列方式和管心距t。計算式如下:</p><p><b> 單管程 </b></p><p> D=t(nc-1)+(2~3)d0式中 t——管心距,mm;</p><p> d0——換熱管外徑,mm;</p><p> nc——橫過管束中心線的管數(shù),該
46、值與管子排列方式有關。</p><p><b> 正三角形排列: </b></p><p><b> 正方形排列: </b></p><p><b> 多管程 </b></p><p> 式中 N——排列管子數(shù)目</p><p> ??; η——
47、管板利用率。</p><p> 正角形排列:2管程 η=0.7~0.85</p><p> >4管程 η=0.6~0.8</p><p> 正方形排列:2管程 η=0.55~0.7</p><p> >4管程 η=0.45~0.65</p><p> 殼體內(nèi)徑D的計算值最終應圓整到標準值。<
48、/p><p> 在殼程管束中,一般都裝有橫向折流板,用以引導流體橫向流過管束,增加流體速度,以增強傳熱;同時起支撐管束、防止管束振動和管子彎曲的作用。</p><p> 折流板的型式有圓缺型、環(huán)盤型和孔流型等. 圓缺形折流板又稱弓形折流板,是常用的折流板,有水平圓缺和垂直圓缺兩種。切缺率(切掉圓弧的高度與殼內(nèi)徑之比)通常為20%~50%。垂直圓缺用于水平冷凝器、水平再沸器和含有懸浮固體粒子
49、流體用的水平熱交換器等。垂直圓缺時,不凝氣不能在折流板頂部積存,而在冷凝器中,排水也不能在折流板底部積存。弓形折流板有單弓形和雙弓形,雙弓形折流板多用于大直徑的換熱器中。</p><p> 折流板的間隔,在允許的壓力損失范圍內(nèi)希望盡可能小。一般推薦折流板間隔最小值為殼內(nèi)徑的1/5或者不小于50 mm,最大值決定于支持管所必要的最大間隔。</p><p> 殼程流體進出口的設計直接影響換
50、熱器的傳熱效率和換熱管的壽命。當加熱蒸汽或高速流體流入殼程時,對換熱管會造成很大的沖刷,所以常將殼程接管在入口處加以擴大,即將接管做成喇叭形,以起緩沖的作用;或者在換熱器進口處設置擋板。</p><p> 3.工藝及結構尺寸計算</p><p> 3.1物性數(shù)據(jù)的確定</p><p> 定性溫度:對于一般氣體和水等低粘度流體,其定性溫度可取流體進出口的平均值。
51、故課程混合氣體的定性溫度為</p><p><b> ℃</b></p><p><b> 管程流體的定性溫度</b></p><p><b> ℃</b></p><p> 根據(jù)定性溫度,分別查取殼程和管程流體的有關物性數(shù)據(jù)。對混合氣體來說,最可靠的物性參數(shù)是實測值。
52、若不具備此條件,則應分別查取混合物各組分的有關物性參數(shù),然后按相應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合氣體的物性參數(shù)。</p><p> 混合氣體在80℃下的有關物性數(shù)據(jù)如下: </p><p> 循環(huán)冷卻水在28℃的物性數(shù)據(jù):</p><p> 3.2 估算傳熱面積</p><p><b> 3.2.1熱流量</b>&
53、lt;/p><p> 3.2.2平均傳熱溫差 先按純流體計算</p><p> 3.2.3傳熱面積 由于殼程氣體的壓力較高,故可選去較大的K值。假設K=350W/(㎡.K)則估算的傳熱面積為</p><p> 3.2.4冷卻水用量</p><p><b> 3.3工藝結構尺寸</b></p><p
54、> 3.3.1管徑和管內(nèi)流速 </p><p> 選用較高級冷拔管(碳鋼),取管內(nèi)流速。</p><p> 3.3.2管程數(shù)和傳熱管數(shù) </p><p> 依據(jù)傳熱管內(nèi)徑和流速確定單程傳熱管數(shù)</p><p> 按單管程計算,所需傳熱管長度為</p><p> 按單管程設計,傳熱管過長,宜采用多管程
55、結構。根據(jù)本設計實際情況,采用非標設計,現(xiàn)取傳熱管長,則該換熱器的管程數(shù)為</p><p> 傳熱管總數(shù) </p><p> 3.3.3平均傳熱溫差校正及殼程數(shù) </p><p> 按單殼程,多管程結構,查溫差校正系數(shù)圖得</p><p><b> 平均傳熱溫差</b></p><
56、p> 由于平均溫差校正系數(shù)大于0.8,同時殼程流體流量較大,故取單殼程合適。</p><p> 3.3.4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p><p> 采用組合排列法,即每程內(nèi)均按正三角形取管心距,則 </p><p> 隔板中心到離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離 </p><p> 各程相鄰管的管心距為44mm。</p>
57、<p> 管束的分程方法,每程各有傳熱管637根,其前后官箱中隔板設置和介質(zhì)的流通順序化工單元過程設計及設備課程設計P68圖3-14選取的。</p><p> 3.3.5 殼體內(nèi)徑 </p><p> 采用多管程結構,殼體內(nèi)徑按下列公式估算。取管板利用率,則殼體內(nèi)徑為</p><p> 按卷制殼體的進級擋,可取.</p><p
58、> 3.3.6 折流板 </p><p>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nèi)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高度為</p><p><b> 取折流板間距,則</b></p><p><b> 折流板數(shù)</b></p><p> 切缺率(切掉圓弧的高度與殼內(nèi)徑之比)通常為20%~
59、50%。</p><p><b> 切缺率=</b></p><p> 3.3.7 其他附件 </p><p> 拉桿數(shù)量與直徑按標準選取,本換熱器殼體內(nèi)徑為1450mm,故其拉桿直徑為拉桿數(shù)量不少于10個。</p><p> 殼程入口處,應設置防沖擋板</p><p><b>
60、 3.3.8 接管</b></p><p> 殼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nèi)液體流速,則接管內(nèi)徑為</p><p> 圓整后取管內(nèi)經(jīng)為360mm。</p><p> 管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nèi)液體流體流速,則接管內(nèi)徑為 </p><p> 圓整后取管內(nèi)徑為340mm。</p><p><b&
61、gt; 4換熱器核算</b></p><p> 4.1殼程表面?zhèn)鳠嵯禂?shù) </p><p><b> 用克恩法計算</b></p><p><b> 當量直徑</b></p><p><b> 殼程流體通截面積 </b></p><p&
62、gt; 殼程流體流速及其雷諾數(shù)分別為</p><p><b> 普朗特數(shù)</b></p><p><b> 粘度校正</b></p><p><b> 管內(nèi)表面積傳熱系數(shù)</b></p><p><b> 管程流體流通截面積</b></p&
63、gt;<p><b> 管程流體流速</b></p><p><b> 普朗特數(shù)</b></p><p> 4.2 污垢熱阻和管壁熱阻 </p><p> 按表3-1,可取 </p><p> 表3-1 一些物料的污垢熱阻大致數(shù)據(jù)范圍</p><p&g
64、t; 管外側污垢熱阻 </p><p> 管內(nèi)側污垢熱阻 </p><p> 管壁熱阻 依表3-2,碳鋼在該條件下的熱導率</p><p> 表3-2 常用金屬材料的熱導率</p><p> 碳鋼在該條件下的熱導率為50W/m·K。所以</p><p><b> 4.3傳熱
65、系數(shù)Kc</b></p><p> 4.3.1傳熱面積裕度 </p><p><b> 傳熱面積Ac為</b></p><p> 該換熱器的實際傳熱面積</p><p> 該換熱器的面積裕度計算</p><p> 傳熱面積裕度合適,該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chǎn)任務。</p&g
66、t;<p> 4.4 壁溫核算 </p><p> 因管壁很薄,管壁熱阻很小,且由于該換熱器用循環(huán)冷卻水,冬季操作時,循環(huán)水的進口溫度將會降低。為確??煽?,取循環(huán)冷卻水進口溫度為15℃,出口溫度為36℃計算傳熱管壁溫。另外,由于傳熱管內(nèi)側污垢熱阻較大,會使傳熱管壁溫上升,降低了殼體和傳熱管壁溫之差。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熱阻較小,殼體和傳熱管間壁溫可能較大。計算中,應按最不利的條件考慮,因此,取兩
67、側污垢熱阻為零件計算傳熱管壁溫。于是按</p><p> 式中液體的平均溫度和氣體的平均溫度分別為</p><p><b> 傳熱管平均壁溫</b></p><p> 殼體壁溫,可近似取為殼程流體的平均溫度,即T=80℃.</p><p> 殼體壁溫和傳熱管壁溫之差為</p><p>
68、該溫差較大,故需設溫度補償裝置。由于換熱器殼程流體壓力較高,因此,需選用浮頭式換熱器較為適宜。</p><p> 4.5 換熱器內(nèi)流體的流動阻力</p><p> 4.5.1 管程流體阻力</p><p> 由Re=27025,傳熱管對粗糙度,查莫狄圖得,流速u=1.100m/s,,所以 </p><p> 管程流體阻力在允許范圍之
69、內(nèi)</p><p> 4.5.2 殼程阻力</p><p><b> 流體流經(jīng)灌輸?shù)淖枇?lt;/b></p><p> 流體流過折流板缺口阻力</p><p><b> 總阻力</b></p><p> 由于該換熱器殼程流體的操作壓力較高,所以殼程流體的阻力也比較適宜。
70、</p><p><b> 5.結果匯總</b></p><p><b> 結算結果一覽表</b></p><p><b> 6.文獻參考</b></p><p> ?。?] 賈紹義,柴誠敬.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p><
71、p> [2]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p><p> ?。?] 譚天恩,麥本熙,丁惠華.化工原理(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8[4] 時鈞 主編.化學工程手冊(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6</p><p> [5] 潘國昌,郭慶豐.化工設備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p>
72、<p> [6] 上海醫(yī)藥設計院.化工工藝設計手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p><p> [7] 路秀林,王者相 等.塔設備.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p><p> ?。?]化工設備技術全書編輯委員會. 化工設備全書—換熱器設備設計.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1988</p><p> ?。?]陳敏恒,叢德茲等. 化工
73、原理(上、下冊)(第二版).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p><p> ?。?0]柴誠敬,劉國維,李阿娜.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p><p> [11] 匡國柱,史啟才. 化工單元過程及設備課程設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12] 李功祥,陳蘭英,崔英德.常用化工單元設備設計.廣州:華南理
74、工大學出版社,2003</p><p> [13] 陳志平,曹志錫,潘濃芬.過程設備設計與選型基礎.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p><p><b> 7.編者小結</b></p><p> 兩周的課程設計結束了,在這次的課程設計中不僅檢驗了我所學習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設計過
75、程中,與同學分工設計,和同學們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相互監(jiān)督。學會了合作,學會了運籌帷幄,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 </p><p>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不斷發(fā)現(xiàn)錯誤,不斷改正,不斷領悟,不斷獲取。最終的核算環(huán)節(jié),本身就是在踐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觀。這次課程設計終于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終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會的發(fā)展和學習實踐過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
76、不能遇到問題就想到要退縮,一定要不厭其煩的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然后一一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荊斬棘,而不是知難而退,那樣永遠不可能收獲成功,收獲喜悅,也永遠不可能得到社會及他人對你的認可!</p><p> 課程設計給我很多專業(yè)知識以及專業(yè)技能上的提升,給了我許多道,給了我很多思,給了我莫大的空間。同時,設計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對抽象的理論有了具體的認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充
77、分理解到化工原理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更特別是對精餾原理及其操作各方面的了解和設計,對實際單元操作設計中所涉及的個方面要注意問題都有所了解。通過這次對精餾塔的設計,不僅讓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而且對知識也是一種鞏固和提升充實.</p><p> 在此感謝我們的**老師,老師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一直是我工作、學習中的榜樣;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這次課程設計的細節(jié)和每個數(shù)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 列管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換熱器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
- 化工原理換熱器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課程設計
- 化工原理換熱器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和選用
- 化工原理列管式換熱器課程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