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針灸學ACUPUNCTURE,第一部分經絡一、針灸的起源,二、經絡學說的形成,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tǒng)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臟腑相互關系的一種理論學說。,1、通過對“針感”等傳導的觀察得氣受針者覺得針刺部位有酸、麻、脹等感覺,醫(yī)者在刺手上也會感覺到有針下沉重、緊澀的現(xiàn)象。2、通過對腧穴療效的總結3、通過對體表病理現(xiàn)象的推理4、從解剖生理知識得到啟發(fā),三、經絡系統(tǒng)的主要內容,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通路,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的含義,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分布在較深部;絡,有網絡的含義,是經脈別出的分支,分布在較淺部,三、經絡系統(tǒng)的主要內容,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以及附屬于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浮絡、孫絡等。,四、十二經脈,又稱“十二正經”1、十二經脈的命名陰經凡與臟相連屬,循行在肢體內側的經脈。陽經凡與腑相連屬,循行在肢體外側的經脈。2、十二經脈的分布規(guī)律陽明前少陽中太陽后太陰前厥陰中少陰后,3、十二經脈的走向和相接規(guī)律,循行走向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藏,4、十二經脈的表里絡屬規(guī)律,陰經陽經里表臟腑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屬臟絡腑)(屬腑絡臟),五、奇經八脈,概念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系,“別道奇行”故稱奇經。,生理功能,1、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lián)系2、對十二經氣血又蓄積和滲灌的調節(jié)功能,督脈、任脈的概念督脈“陽脈之海”任脈“陰脈之?!笔浢}督脈、任脈十四經,正經與奇經的不同點,正經與臟腑有絡屬關系,有表里配合關系。為氣血運行的通路,有溝通臟腑、貫通上下、內外,協(xié)調陰陽的作用。奇經不與臟腑有直接相連屬,沒有表里配合關系。能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lián)系,并有調節(jié)和溢蓄氣血的作用。,六、經絡的功能與作用,生理功能1、溝通表里上下,聯(lián)系臟腑器官。靈樞海論“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府藏,外絡于支節(jié)?!?、運行氣血,濡養(yǎng)臟腑組織。靈樞脈度“內溉臟腑,外濡腠理?!?3、協(xié)調陰陽,調節(jié)機能平衡靈樞本藏“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者也?!?、傳導感應,調整虛實靈樞刺節(jié)真邪“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病理反應1、傳注病邪2、反映病候指導疾病的診斷1、辨證歸經頭痛前額部陽明經顳側部少陽經后枕部太陽經巔頂部厥陰經藥物歸經白芷柴胡羌活2、經絡、腧穴診斷,指導疾病的治療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用于疾病的預防保健強壯穴足三里、大椎、關元,七、經絡的實質是什么,1、經絡與生物電學說2、經絡與神經學說3、經絡與神經體液學說4、經絡與第三平衡學說,第二部分腧穴一、定義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二、腧穴的分類,1、十四經穴2、經外奇穴3、阿是穴,三、腧穴的主治規(guī)律,1、近治作用2、遠治作用3、特殊作用,四、腧穴定位,1、體表解剖標志取穴法,固定標志活動標志2、“骨度”折量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法4、簡便取穴法,復習思考題,1、經絡系統(tǒng)包含哪些主要內容2、十二經脈是根據(jù)什么來命名的3、十二經脈的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4、十二經脈的走向和相接的特點是什么5、十二經脈表里絡屬關系是什么,6、經絡的生理功能是什么7、奇經八脈的組成、特點、生理功能是什么8、正經與奇經的區(qū)別9、腧穴的定位依據(jù)是什么10、腧穴是如何分類的11、腧穴的主治規(guī)律,,,,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44
大?。?0.6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月經不調概說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色、經量、經質出現(xiàn)異常改變,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針灸有一定效果,多在經前5~7日開始針治,連續(xù)5~7次,至下次月經來潮前再針。注意經期衛(wèi)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刺激。病因病機月經多與腎、肝、脾密切相關,腎氣旺盛,肝脾調和,沖任脈盛,則經血按時而下。素體陽盛,過食辛辣,熱伏沖任;或肝郁化火,熱擾血海;或久病陰虧,陰虛內熱,熱擾沖任;或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思慮傷脾,因而統(tǒng)攝無權,沖任不固,而致月經先期?;蚋螝獠皇?,血為氣滯;或腎氣虧虛,失其封藏,沖任失調,以致血海溢蓄失常,使月經先后無定期。辯證分型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氣虛虛熱實熱月經后期推遲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寒實虛寒月經先后無定期氣滯腎虛月經先期治則清熱調經處方關元血海隨證配穴實熱太沖,虛熱三陰交、太溪,氣虛足三里、脾俞、氣海,心煩神門,月經過多隱白。操作毫針刺,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氣虛者針后加灸或用溫針灸,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月經后期治則溫經散寒,和血調經處方氣海三陰交隨證配穴小腹冷痛灸關元、歸來;少腹脹痛、經血有塊血海,氣郁太沖。操作毫針刺,寒證、虛證用針加灸,氣滯者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計30MIN,10次為一療程。月經先后無定期治則調補肝腎處方關元三陰交肝俞隨證配穴胸脅脹痛支溝、陽陵泉,腰骶疼痛次髎,肝郁氣滯太沖。操作毫針刺,虛證用補法,氣郁用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為L療程。耳針法選穴內生殖器內分泌腎肝脾方法毫針刺,每次取2~4穴,捻轉法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針15~20MIN。也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皮膚針法選穴取脊柱兩側下腹部帶脈區(qū)小腿內側關元及陽性物反應處方法中等刺激強度叩擊,每日1次,7日為一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3~5日,經期暫停。穴位注射法選穴脾俞腎俞三陰交血海肝俞足三里關元方法用5%當歸液或10%丹參液,每穴05ML,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痛經概說婦女行經期間或行經前后出現(xiàn)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脹痛,甚則劇痛難忍,甚或惡心嘔吐等為“痛經”。以青年婦女較為多見?,F(xiàn)代醫(yī)學分為原發(fā)性痛經和繼發(fā)性痛經兩類。針刺治療有很好作用,但痛經原因較多,必要時作婦科檢查,以明確診斷。注意經期衛(wèi)生,避免精神刺激,防止受涼或過食生冷。病因病機實證多因經期受寒飲冷,坐臥濕地,冒雨涉水,寒邪客于沖任;或肝郁氣滯,經血滯于胞宮。虛證多因脾胃素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氣血虧虛,或稟賦素弱,肝腎不足,精血虧損,行經后精血更虛。辨證分型刺灸法實證治則散寒逐瘀,通經止痛處方中極次髎地機隨證配穴寒痛歸來艾灸,氣滯太沖,腹脹天樞。操作毫針刺,瀉法,寒邪甚者可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為一療程。虛證治則調補氣血,溫養(yǎng)沖任處方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隨證配穴腎氣虛腎俞、太溪。操作毫針刺,補法,可溫灸。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為L療程。耳針法選穴內生殖器內分泌交感神門方法毫針刺,中等度捻轉,每次取2~3穴,每次留針15~20MIN。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皮膚針法選穴下腹部任脈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腹股溝部腰骶部督脈方法中或重等刺激強度,每日叩打1次,月經前1~2日開始治療。穴位注射法選穴關元地機三陰交血海方法用5%當歸注射液或10%紅花注射液,每次取2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連續(xù)注射2~5次。經閉概說發(fā)育正常女子年齡超過18歲仍無月經來潮,或已形成月經周期,但又連續(xù)中斷3個月以上者,稱為“經閉”?,F(xiàn)代醫(yī)學稱前者為原發(fā)性閉經,后者為繼發(fā)性閉經。妊娠、哺乳和絕經期以后的停經屬正常生理現(xiàn)象,不屬經閉范疇。經閉首先應與早期妊娠鑒別。針灸治療必須進行有關檢查,以明確發(fā)病原因,采取相應配合治療。病因病機多因稟賦不足,腎氣未充或飲食勞倦,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大病,耗損氣血,或失血過多等均可導致血??仗摱a生經閉。亦有七情內傷,肝氣郁結,氣滯血瘀;或飲冷受寒,辨證分型血枯經閉肝腎不足兼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口干咽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質紅,苔少,脈弦細。氣血虛弱兼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脈沉緩。血滯經閉氣滯血瘀經閉不行,情志抑郁,或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小腹脹痛拒按,舌質紫黯或邊有瘀點,脈沉弦。寒凝血滯經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喜得溫暖,苔白,脈沉遲。血枯經閉治則養(yǎng)血調經處方關元脾俞腎俞足三里隨證配穴潮熱盜汗太溪,心悸內關,納呆中脘。操作毫針刺,補法,可施灸。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血滯經閉治則舒肝理氣,溫經散寒,健脾化濕處方中極太沖三陰交合谷隨證配穴胸脅脹滿內關,小腹脹滿歸來。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耳針法選穴內生殖器內分泌卵巢方法毫針刺,中等刺激,每次2~3穴,每日1次,每次留針15~20MIN,10次為一療程。也可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皮膚針法選穴腰骶督脈膀胱經足三陰經方法輕或中等刺激強度叩擊,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崩漏概說崩漏指婦女非周期性子宮出血。發(fā)病急驟,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為“崩”;發(fā)病勢緩,出血量少,淋漓不絕者為“漏”。崩與漏雖出血情況不同,但兩者常互相轉化,崩血量少可能致漏,漏勢發(fā)展亦可能為崩,故多以崩漏并稱。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多見。病因病機因沖任損傷,不能固攝經血因素體陽盛,外感熱邪,致熱傷沖任,迫血妄行或素性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職有因七情所傷,沖任郁滯或經期產后余血未盡血不歸經發(fā)為崩漏有因飲食勞倦,憂思過度,以致?lián)p傷脾氣,統(tǒng)攝無權,造成沖任不固有因腎陽虛衰,失于封藏或腎陰虛致虛火動血,而成崩漏。辨證分型實證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斷。血熱濕熱氣郁血瘀虛證暴漏下血,或淋漓不凈。脾虛腎陽虛腎陰虛實證治則清熱利濕,理氣行瘀處方關元三陰交隱白隨證配穴血熱血海,濕熱陰陵泉,氣郁太沖,血瘀地機。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為一療程。虛證治則補虛調經處方氣海三陰交腎俞足三里隨證配穴盜汗陰郄,不寐神門。操作毫針刺,補法,可施灸。每日1~2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為一療程。耳針法選穴內生殖器內分泌卵巢腎方法毫針刺,每次選2~3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針30~60MIN。亦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皮膚針法選穴腰骶督脈膀胱經足三陰經方法輕或中等刺激強度叩擊,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次為一療程。穴位注射法選穴參照刺灸法穴位。方法用5%當歸注射液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M1,每日1次。帶下概說婦女陰道內流出無色、粘稠、無臭液體,行經期間、經前和妊娠期帶下稍有增多屬正常生理現(xiàn)象。若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異?;虬槿怼⒕植堪Y狀者稱帶下病??梢娪诂F(xiàn)代醫(yī)學的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針灸治療有一定療效,赤帶量多須做婦科檢查。注意衛(wèi)生,保持外陰部清潔。病因病機沖任不固,帶脈失約飲食勞倦,損傷脾胃腎氣不足,下元虧損,黃帶多者為脾經濕熱,白帶多者屬虛寒。亦有情志不舒,肝氣郁結,郁久化熱,致血與熱相搏,濕熱下注而致赤白帶下。辨證分型脾虛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粘稠,綿綿不絕,伴面色萎黃,納少便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膩,脈緩弱腎虛帶下清冷,量多色白,質稀薄,淋漓不斷,腰酸疼痛,小腹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濕毒帶下量多色如膿,或夾有血塊,或混濁如米泔,臭穢,陰中瘙癢,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針灸法治則健脾利濕,補益腎氣,固攝帶脈處方帶脈白環(huán)俞氣海三陰交隨證配穴濕熱陰陵泉,寒濕關元,腎虛腎俞。操作毫針刺,補虛瀉實。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為一療程,可灸。胎位不正概說正常胎位絕大多數(shù)為枕前位。妊娠30周后,產前檢查發(fā)現(xiàn)胎位呈枕后位、臀位、橫位等,稱胎位不正,常見于經產婦或腹壁松弛的孕婦。若治療數(shù)次無效當查明原因,轉科處理。因盆腔狹窄、子宮畸形所致不屬針灸治療范圍。耳針法選穴內生殖器內分泌膀胱三焦方法毫針刺,每次選2~3穴,中等刺激強度,每日L次,每次留針15~20MIN。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穴位注射法選穴參照刺灸法穴位。方法用5%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ML,每日1次。刺灸法選穴至陰方法放松腰帶仰臥床上,或坐在靠背椅上,以艾條灸兩側至陰穴15~20MIN,每日1~2次,灸至胎位正常。滯產概說自分娩開始至宮口完全開張為第一產程,如子宮收縮不能逐漸增強,使第一產程時間超過24H,為滯產?,F(xiàn)代醫(yī)學中因子宮收縮無力而致滯產可參照本節(jié)施治。針灸對于宮收縮無力的滯產具有催產作用,因子宮畸形、盆腔狹窄等引起者可轉產科處理。病因病機滯產多因產婦氣血虛弱,胞宮收縮無力,或氣滯血瘀所致。前者常因體質素虛,正氣不足,或臨盆過早,胞漿早破,耗血傷氣所致;后者多因臨產時過度緊張,或妊娠期間過度安逸,或臨產時感受寒邪以致氣機不利,血流不暢所致。辯證分型氣血虛弱腹部陣痛減弱,墜脹不甚,下血量多,面色蒼白,神疲氣短,舌淡,脈沉細無力氣滯血瘀腹痛劇烈,下血量少,精神緊張,胸脘脹悶,舌質黯紅,脈沉實而疾數(shù)不勻。刺灸法治則理氣,調血,下胎處方三陰交合谷至陰隨證配穴氣血虛弱足三里穴,心悸氣短內關。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耳針法選穴腰椎皮質下內分泌內生殖器方法毫針刺,中等刺激,每隔3~5MIN捻轉1次,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穴位注射法選穴合谷三陰交方法用5%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根據(jù)子宮收縮情況間隔15~30MIN重復1次。乳少概說產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無,稱為乳少,亦稱“缺乳”、“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治療同時補充營養(yǎng),并糾正哺乳方法。病因病機乳汁缺少多由體質虛弱,或分娩失血過多,氣血耗損,致氣血生化之源不足;亦有因產后情志不遂致肝郁氣滯,乳汁運行不暢。辨證分型氣血虛弱產后乳少,乳房無脹感,面色少華,食少神疲,舌淡少苔,脈虛細。肝郁氣滯產后乳少,乳房脹痛,情志抑郁,胸脅脹滿,食欲減退,苔薄,脈弦。刺灸法治則益氣補血,疏肝解郁處方乳根膻中少澤方義乳根疏通陽明及乳房部局部經氣;膻中為氣會,功在調氣,少澤乃通乳有效穴。三穴相配,可奏通乳、催乳之功。隨證配穴氣血虛弱脾俞、足三里,肝郁氣滯太沖。操作毫針刺,補虛瀉實。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氣血虛者可灸。耳針法選穴胸內分泌交感方法毫針刺,中等刺激強度,每日1次,每次留針15~20MIN。皮膚針法選穴第3~5胸椎旁開2寸的兩側平行線肋間乳房周圍方法第3~5胸椎旁開處,從上而下垂直叩打4~5次,沿肋間向左右兩側叩打5~7次,兩乳房放射狀叩打,乳暈部作環(huán)形叩打。每日1次。陰挺概說子宮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脫出陰道口外,或陰道壁膨出;稱為陰挺?,F(xiàn)代醫(yī)學稱為子宮脫垂。針灸治療陰挺有一定效果,治療期間不宜參加重體力勞動。體質虛弱或有繼發(fā)感染者可配合藥物治療。病因病機多因分娩時用力過度,或產后過早體力勞動,以致脾虛氣弱,中氣受損而氣虛下陷;或因素體虛弱,孕育過多,房勞傷腎,以致胞絡損傷不能系胞而成。辨證分型脾虛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狀如鵝卵,勞則加劇,小腹下墜,精神疲憊,四肢無力,帶下色白,質稀量多,舌淡苔薄,脈虛弱。腎虛子宮下垂,狀如鵝卵,小腹下墜,腰腿酸軟,小便頻數(shù),頭暈耳鳴,舌淡紅,脈沉而弱。刺灸法治則補脾益腎,固攝胞宮處方百會氣海維道子宮隨證配穴脾虛足三里,腎虛太溪。操作毫針刺,補法,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耳針法選穴內生殖器皮質下脾俞腎俞方法毫針刺,間歇性強刺激,每次選2~3穴,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電針法選穴子宮足三里方法子宮穴、足三里用補法,兩穴得氣后接通電針儀,用斷續(xù)波或疏密波,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通電15~20MIN。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19
頁數(shù): 49
大小: 0.1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第一章經絡理論基礎篇針灸理論經絡的定義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包括經脈和絡脈經路徑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主干,深,里(經絡的主體部分)絡網絡絡脈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分支,淺,表。經絡是人體聯(lián)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運行氣血、協(xié)調陰陽、調節(jié)人體各部的通路。結構功能經脈與絡脈的比較定義經絡學說是闡述人體經絡系統(tǒng)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一種系統(tǒng)的理論。地位是祖國醫(y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中醫(y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等各個方面,幾千年來一直指導著中醫(yī)各科的臨床實踐,其與針灸學科的關系最為密切。經絡學說針刺等感傳的觀察體表病理現(xiàn)象的推理腧穴功效的總結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fā)經絡學說的形成經絡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經絡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孫絡、浮絡經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附屬結構臟腑肢節(jié)(五官九竅)十二經脈即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胃、膽、膀胱)和足三陰經(脾、肝、腎)的總稱。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十二正經十二經脈十二經脈的名稱是結合手足、陰陽、臟腑三方面而確定的。經脈循行分布于四肢的內、外和所屬臟腑的陰陽屬性不同,有陰經、陽經之分。太陰-陽明盛手足少陰-太陽一陰一陽三陰三陽三陰厥陰-少陽衰三陽十二經脈的命名1陰陽屬性盛衰陰臟、內側三陰太陰前陽明三陽陽腑、外側(內側)厥陰中側少陽(外側)里少陰后太陽表2臟腑隸屬臟陰經舉例腑陽經手--循行至手---起止部位太前循行路線3手足循行陰--屬臟,內側緣手上肢肺--屬肺臟---所屬臟腑足下肢經--經脈十二經脈的名稱手六經彩繪圖足六經彩繪圖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地分布于頭面、軀干和四肢,縱貫全身。十二經脈的分布規(guī)律內屬于府藏(內行部分)外絡于支節(jié)(外行部分)十二經脈外行部分外絡于支節(jié)四肢分經,頭、軀干部分部四肢分經四肢的內側面為陰,外側面為陽各分三陰三陽太陰、陽明前厥陰、少陽中(側)少陰、太陽后特殊足厥陰內踝8寸交出足太陰之前頭、軀干部分部手三陰胸手、足三陽頭(“頭為諸陽之會”)足三陰腹及胸。陽明體前前頭少陽體側側頭太陽體后后頭軀干部的經脈分布手太陰肺經屬于肺絡于大腸手少陰心經屬于心絡于小腸陰經屬于臟手厥陰心包經屬于心包絡于三焦絡于表里腑足太陰脾經屬于脾絡于胃足少陰腎經屬于腎絡于膀胱足厥陰肝經屬于肝絡于膽手陽明大腸經屬于大腸絡于肺手太陽小腸經屬于小腸絡于心陽經屬于腑手少陽三焦經屬于三焦絡于心包絡于表里臟足陽明胃經屬于胃絡于脾足太陽膀胱經屬于膀胱絡于腎足少陽膽經屬于膽絡于肝十二經脈內行部分陰經循行重體內善治臟腑病陽經循行重體表善治外經病十二經脈循行規(guī)律陰、臟、里陽、腑、表陰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陽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經屬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屬臟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腑絡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絡腑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臟十二經脈的屬絡表里關系“十二經脈內屬于臟腑”陰經屬本臟而絡表里腑,陽經屬本腑而絡表里臟臟與腑有表里相合的關系陰經與陽經有表里屬絡關系十二經脈就形成了六組表里屬絡關系互為表里的經脈在生理上密切聯(lián)系,病變時相互影響,治療時相互為用表里屬絡關系為十二經脈所特有十二經脈的屬絡表里關系與十二臟腑有特定的屬絡關系與其他臟腑也有聯(lián)系,尤其陰經與臟腑聯(lián)系較廣除手厥陰心包經外,各經脈與五官九竅、咽、喉等器官均有聯(lián)系。陰經圖表十二經脈與臟腑器官的聯(lián)絡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靈樞逆順肥瘦所載“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十二經脈循行走向十二經脈的銜接表里陰陽經在四肢末端銜接同名陽經在頭面部銜接異名陰經在胸部銜接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圖標十二經脈的氣血循環(huán)流注定義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的總稱。命名“奇”有異的含義,與十二正經不同,無表里屬絡,“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名稱多反映其循行分布和各自的功能特點。奇經八脈不象十二經脈那樣有規(guī)律除任督脈,其余六脈借道縱橫交錯于十二經脈基本概況任、督、沖三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然后別道而行。一源三岐督脈陽脈之海任脈陰脈之海沖脈十二經之海,血海奇經八脈的循行分布任脈督脈帶脈沖脈陰蹺陽蹺陰維陽維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lián)系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lián)系起來,達到統(tǒng)攝有關經脈氣血、協(xié)調陰陽的作用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jié)作用當十二經脈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奇經八脈的作用任督二脈各有所屬腧穴其它六脈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經脈與任督脈之中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專屬腧穴與主治,是經絡系統(tǒng)中的主要部分,故相提并論,合稱“十四經”奇經八脈的腧穴定義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稱為“十五絡脈”。命名以所別出的經脈、腧穴名稱而定名□□□之別□□□絡脈□□循行分布十二經脈的別絡從本經絡穴別出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11)均走向其表里的經脈軀干部的三絡,分布身體的前、后、側面。十五絡脈分布作用四肢十二經之絡絡穴(肘膝以下)相表里經溝通表里兩經加滲補充經脈循行之不足強灌前任脈別絡鳩尾散布于腹溝通腹部經氣表氣軀干后督脈別絡長強散布于頭,別走足太陽溝通背部經氣里血側脾之大絡大包胸脅溝通側胸部經氣經孫絡、浮絡難以計數(shù),遍布全身輸布氣血十五絡脈分布及作用孫絡從絡脈中分出的細小分支浮絡浮行于淺表部位的絡脈血絡出現(xiàn)郁瘀血現(xiàn)象的絡脈絡脈十五絡脈是全身絡脈中的主要絡脈對全身無數(shù)細小的絡脈起主導作用作用加強了陰陽表里經之間的聯(lián)系,尤其是十二經脈在體表之間(四肢肘膝以下)的聯(lián)系。軀干部的三絡,主要是加強身體前、后、側的溝通聯(lián)系。遍布全身的絡脈,其作用主要是促進氣血滲灌輸布,以濡養(yǎng)全身組織。十五絡脈定義是十二經脈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深入體腔(聯(lián)絡臟腑器官)的支脈。命名其名稱以所別出的經脈名稱而命名?!酢酢踔酢酢踅泟e循行分布具有離、入、出、合的特點離從十二經脈分出稱“離”(別)四肢肘膝上下入進入胸腹腔稱“入”合與表里經別同行稱“合”各會合于相表里的陽經出于頭頸部出來稱“出”十二經別“別行之正經”十二經別循行示意圖陰陽經的經別于均腘中陽經經脈陰經經別陽經經別陰、陽經別出于項部陽經經別入于本經,陰經經別合于陽經離入出合經別聯(lián)系簡圖陽經陰經陰經經別合于相表里的陽經,陽經經別合于本經陽經經脈。這樣,十二經別以表里兩兩相合為六對,稱之為“六合”。作用加強了表里兩經和臟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加強了十二經脈對頭面的聯(lián)系補充了經脈在循行分布上的不足,使十二經脈對人體各部的聯(lián)系更趨周密擴大了腧穴的主治范圍十二經別“六合”定義是指與十二經脈相應的筋肉部分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jié)的體系命名隨所轄經脈而命名?!酢酢踅浗钛蟹植寂c經脈體表循行通路基本一致走向均從四肢末端走向頭面、胸腹。行于體表,不入內臟手足三陽之筋都到頭目手三陰之筋到胸膈足三陰之筋到陰部作用聯(lián)結筋肉,約束骨骼,利于關節(jié)的屈伸,保持人體正常的運動功能十二經筋主運動六陰結于胸腹手三陰經筋聚于賁膈肌足三陰經筋聚于陰器六陽結于頭面手三陽經筋聚于角額角足三陽經筋聚于九頁目下結聚多在關節(jié)、骨節(jié)突出及肌肉豐厚處散絡十二經筋分布圖示定義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應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在皮膚所散布的部位分布區(qū)域以十二經脈體表的分布范圍為依據(jù)作用保衛(wèi)機體,抗御外邪傳注病邪皮→絡→經→腑→臟反應病候臨床上,從外部的診察和施治,可推斷和治療內部的疾病十二皮部氣街、四海經絡的根結、標本指經脈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對應關系標上,本下四肢為本,頭面軀干為標標本根,根本,開始;結,結聚,歸結。根結所表述的是一種向心性的經氣循行輸注,即從四肢末端流向頭、胸、腹。十二經脈以四肢為根,頭、胸、腹三部為結“四根三結”根結的理論,說明經氣循行兩極相連的關系,闡述了人體四肢與頭面軀干的有機聯(lián)系和腧穴之間的配合作用。根結十二經脈的“根”與“本”、“結”與“標”位置相近或相同,意義也相似。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經氣始生始發(fā)之地,為經氣之所出;結者,標者,部位在上,皆為經氣歸結之所。它們反映的是十二經脈的向心性的經氣輸注,強調了肘膝以下諸穴的重要作用,為五輸穴等特定穴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根結與標本氣街是經氣匯聚通行的共同道路。人體從上至下橫分為頭、胸、腹、脛四氣街特點橫向為主、上下分部、近鄰臟腑、前后相連核心內容橫貫臟腑經絡,縱分頭、胸、腹、脛作用從另一角度闡述了經氣運行的規(guī)律,為臨床配穴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氣街海,是水流歸聚之所,十二經氣血象百川歸海一樣匯集到一定部位,由此形成了“?!钡母拍?。定義水谷、氣、血、髓四者的匯集所在,稱為四海。胃為水谷之海;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膻中為氣之海;腦為髓海。四海概括了人體經氣的生成、輸布、聚集的四個主要部位。原氣、宗氣、營氣和衛(wèi)氣共同構成人體的真氣(正氣),真氣行于經絡者稱做“經氣”或“脈氣”。四海的部位與氣街類似髓海位于頭部,氣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各部相互聯(lián)系,主持全身氣血津液。四海聯(lián)系臟腑、溝通內外構成有機整體中醫(yī)整體觀運行氣血、營養(yǎng)全身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者也抗御病邪、保衛(wèi)機體當病邪侵犯人體時,孫絡和衛(wèi)氣可以發(fā)揮重要的抗御作用。經絡的作用說明病理變化指導辨證歸經指導針灸治療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病理狀態(tài)下,經絡是病邪傳注的途徑,可反映癥候征候經絡氣血阻滯疼痛或腫脹氣血郁積而化熱紅、腫、熱、痛氣血運行不足麻木不仁、肌膚萎軟及功能減退經絡虛證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臟腑病→經絡、腧穴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說明病理變化經絡的實證辨證歸經在經絡學說的指導下,通過辨析患者的癥狀、體征以及相關部位發(fā)生的病理變化,以確定疾病所在的經脈。舉例前額及前頭痛陽明頭痛側頭痛少陽頭痛后頭及項痛太陽頭痛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指導辨證歸經腧穴的選取循經取穴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針灸方法的選用經絡、臟腑病用皮膚針扣刺皮部或皮內針進行治療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指導針灸治療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21
頁數(shù): 52
大?。?5.3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第三章經絡腧穴各論【目的要求】1、掌握十四經脈的循行,及其臟腑屬絡關系和與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2、熟悉十四經脈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十四經腧穴,重點掌握常用經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點和操作要求手太陰經穴概覽本經腧穴主要分布于胸部、上肢外側前緣、手部。本經共有腧穴11個,重點穴中府、尺澤、孔最、列缺、太淵、魚際、少商。應掌握的解剖標志胸骨角、鎖骨、第一肋間隙、腋前皺襞,肱二頭肌,肱二頭肌肌腱,橈骨莖突,腕橫紋,橈動脈,第一掌骨,赤白肉際,指甲角等。手太陰經常用穴定位胸中府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肘尺澤肱二頭肌肌腱橈側,肘橫紋上(微屈肘)前孔最腕橫7寸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臂列缺紋上15寸橈骨莖突上方腕太淵腕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橈A橈側)手魚際第1掌骨中點,赤白肉際。少商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肺經穴位主治表本經腧穴主治胸、肺、喉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軀干部腧穴中府近治作用為主肺、胸病變遠治作用特殊作用尺澤急性吐瀉、小兒驚風孔最咳血肘膝以下腧穴列缺胸、肺、喉病頭痛、項強太淵無脈證魚際發(fā)熱、失音少商咽喉腫痛、昏迷手厥陰經穴概覽本經腧穴主要分布在胸部、上肢內側的中間、掌中、指尖。本經有腧穴9個,重點腧穴曲澤、間使、內關、大陵和勞宮。應掌握的解剖標志乳頭,肱二頭肌長、短頭,肱二頭肌肌腱,掌長肌腱,橈側腕屈肌腱,掌指關節(jié),中指端等。手厥陰經常用穴定位肘曲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尺側。間使掌長肌腱與腕橫紋上3寸前臂內關橈側腕屈肌腱腕橫紋上2寸大陵之間腕橫紋正中手勞宮2、3掌骨間,握拳中指尖下。心包經穴主治表本經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遠治作用特殊作用曲澤急性吐瀉間使瘧疾、癲癇內關心、胸、胃、神志病胃痛、嘔吐大陵心痛、驚悸勞宮口臭、口瘡手少陰經穴概覽本經腧穴主要分布在腋窩、上肢內側的后緣、手部。應掌握的解剖標志腋窩,肱二頭肌,肱二頭肌肌腱,尺側腕屈肌腱,腕橫紋,第四、五掌指關節(jié),指甲角等。本經計9穴,重點穴極泉、少海、通里、陰郄、神門。手少陰經常用穴定位腋極泉腋窩頂點,腋A搏動處(腋A內側)肘少海屈肘,肘橫紋內側端~肱骨內上髁連線中點。前臂通里腕橫紋上1寸陰郄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腕神門腕橫紋上手少陰重點經穴主治表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極泉心胸及局部病證;脅肋疼痛、瘰疬少海瘰疬通里舌強不語、暴喑陰郄心、胸、神志病盜汗神門失眠手三陰經上肢腧穴總匯手陽明經穴概覽手陽明大腸經腧穴主要分布于上肢外側前緣、肩前、頸部及面部。掌握的解剖標志指甲角、第二掌指關節(jié)、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腕背橫紋、肘橫紋、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結節(jié)、喉結、胸鎖乳突?。ㄐ毓穷^、鎖骨頭)、鼻翼、鼻唇溝等。本經計20穴,重點穴位商陽、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扶突、迎香。手陽明經常用穴定位商陽食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手三間第2掌指關節(jié)后。合谷第1、2掌骨之間,約當?shù)?掌骨橈側中點。腕陽溪腕橫紋橈側,拇短長伸肌腱之間(拇指上翹)前臂偏歷陽溪與曲池腕上3寸手三里連線上肘下2寸肘曲池屈肘,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上臂臂臑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三角肌下端)肩肩髃肩峰與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肩平舉,肩前凹陷中)頸扶突平喉結(旁開3寸),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面迎香鼻翼中點外(05寸)鼻唇溝中。手陽明經穴位主治本經腧穴主治口、齒、鼻等頭面器官病,咽喉病,及經脈循行所過的上肢外側前緣、肩前、頸部的病變。商陽高熱、昏迷三間嗜臥合谷汗證、滯產陽溪頭面器官病,熱病腕痛偏歷水腫、耳疾手三里上肢不遂曲池上肢不遂、熱病、隱疹臂臑目疾肩髃隱疹扶突局部病癥肺疾迎香面疾、膽道蛔蟲癥手少陽經穴概覽手少陽三焦經腧穴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肩、頸部、側頭部、面部,應掌握的解剖標志指甲角、第四、五掌指關節(jié),腕背橫紋,指總伸肌腱,尺、橈骨,尺骨鷹嘴,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結節(jié),第七頸椎,下頜角,胸鎖乳突肌,耳廓,耳尖,下頜骨髁狀突,眉梢等。取穴體位為屈肘,側掌,掌心向胸。本經計23穴,重點穴中渚、陽池、外關、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絲竹空。手少陽經常用穴中渚第4、5掌指關節(jié)后之間凹陷中。上肢陽池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外關尺、橈骨之間2寸支溝腕背橫紋上3寸肩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肩YU后寸許的凹陷中。翳風平耳垂下緣后方,下頜角與乳突之間。頭面耳門耳屏上切跡前,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絲竹空眉梢處凹陷中。手少陽經穴主治主治療側頭病,耳、目、咽喉病,以及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變。中渚耳疾陽池側頭病,耳、目、瘧疾、消渴支溝咽喉病、脅肋、熱病便秘、脅痛外關外感熱病、上肢痹痛肩髎肩背痛翳風耳疾、面癱、頰腫耳門局部病癥耳疾絲竹空偏頭痛、目疾手太陽經穴概覽本經腧穴多位于上肢外側后緣、肩胛部、頸項、面頰等部位。應掌握的解剖標志指甲角、第五掌指關節(jié)、鉤骨、三角骨、尺骨莖突、尺骨小頭、尺骨鷹嘴、肱骨內上髁、肩胛岡、肩峰、岡下窩、岡上窩、第一胸椎、第七頸椎、胸鎖乳突肌、下頜角、目外眥、顴骨、耳屏等。本經主要循行于上肢外后側,計19穴,重點穴少澤、后溪、腕骨、支正、天宗、顴髎、聽宮。手太陽小腸經穴少澤小指尺側指甲角旁01寸。上肢后溪第5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中,橫紋頭赤白肉際。腕骨第5掌骨基底部與鉤骨之間。支正腕上5寸,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陽谷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凹陷中,赤白肉際。小海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尺N溝中肩胛天宗岡下窩中點,平第4胸椎。肩胛岡下緣中點與肩胛下角連線上13折點處面顴髎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約平鼻翼下緣)聽宮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手太陽經穴主治主治頭面器官病、咽喉病、熱病及經脈循行所過的上肢外側后緣、肩胛部、頸項部、面部病變。少澤乳少、昏迷、高熱后溪頭面器官病、落枕、腰扭傷、盜汗支正咽喉病、熱病疥瘡生疣天宗顴髎局部病癥聽宮頭頸穴位刺灸法頭面部穴平刺或斜刺0308寸,不宜直接灸迎香治鼻病,向鼻根方向刺四白斜刺、平刺0308寸頸部穴直刺0508寸注意避開血管、氣管、神經等組織器官耳前穴直刺051寸上肢穴位刺灸方法肩部直刺或斜刺1-15寸上臂直刺05-1寸肘部直刺1寸左右尺澤可點刺出血,不宜疤痕灸前臂直刺051寸根據(jù)肌肉的厚薄厚081寸薄0305寸列缺向上斜刺0305寸腕部穴直刺0305寸注意避開血管、神經、肌腱太淵避開橈動脈(分撥法)手部直刺031寸;合谷孕婦忌(引起子宮收縮)井穴-點刺出血或淺刺01寸;不宜疤痕灸,孕婦忌(刺激強)胸部向外斜刺或平刺(小于25度較安全)0508寸不可向內深刺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21
頁數(shù): 40
大小: 3.2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督脈經穴概覽本經腧穴主要分布在骶腰背后正中線上、頭部、面部。應掌握解剖標志尾骨、骶管裂孔、各脊椎棘突、枕骨粗隆、發(fā)際、人中溝、上唇系帶及髂嵴高點、肩胛下角、肩胛岡等。本經計28穴,重點穴長強、命門、腰陽關、至陽、大椎、啞門、風府、百會、上星、素髎、水溝。督脈經穴主治表本經腧穴主治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局部病癥及相應的內臟疾病長強婦科病痔瘡、癲狂癇癥命門前陰病腎病腰陽關腸病腰痛、下肢痿痹至陽黃疸、身熱大椎心肺病熱病、項強、瘧疾啞門暴喑、舌強不語風府頭項五官頭痛、眩暈、項強百會神志病脫肛、眩暈、陰挺上星鼻病素髎口齒鼻病驚厥水溝神志?。ɑ杳裕┭箯娡矗ㄕ校┐叹囊c頭部平刺0508寸百會治療神志病可向四神聰透刺,防止刺入顱內(小兒囟門未閉者)鼻部斜刺或點刺03寸。人中向上斜刺頸椎(風府、啞門)直刺或向下頜方向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更不可向前上方深剌,以免誤入枕骨大孔損傷延髓刺灸要點胸椎向上斜刺,過深會誤傷脊髓。腰椎直刺05-10寸尾骶稍向上刺注如刺入脊髓腔則有落空感刺中脊髓則有觸電、麻木惡心感長強進針與尾骶骨平行,在直腸與尾骶骨之間任脈經穴概覽本經腧穴主要分布在會陰部、腹胸前正中線、頸部、頦部。應掌握的解剖標志陰囊根部、大陰唇后聯(lián)合、肛門、恥骨聯(lián)合、肚臍、胸劍聯(lián)合、胸骨角、胸骨上窩,喉結、頦唇溝等。本經計24穴,重點穴中極、關元、氣海、神闕、中脘、下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漿等。任脈經穴主治表本經腧穴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器官病證,少數(shù)腧穴有強壯作用。中極婦科病膀胱病癥關元前陰病氣海腸病強壯作用神闕急救、強壯中脘胃腸病痰證、失眠下脘膻中心胸肺病乳少天突咳喘、曀膈頸咽喉舌病廉泉舌強不語承漿口齒病癥刺灸要點上腹部穴不宜深刺以避誤傷內臟下腹部直刺0515寸;孕婦忌;注意排空小便針關元以下穴尿潴留,向下斜刺,不宜多提插神闕禁針艾炷條灸胸部平刺08寸膻中不宜用電針(心)頸部天突先直刺02再沿胸骨柄緩慢向下刺入051寸廉泉向舌根斜刺0508寸經外奇穴常用穴頭面四神聰、印堂、太陽、球后、金津、玉液、夾承漿、牽正、翳明、安眠四肢十宣、四縫、八邪、落枕穴、腰痛穴、肩內陵、膝眼、膽囊穴、闌尾穴、八風軀干三角灸、、子宮穴、定喘穴、夾脊、腰眼主治局部作用、特殊作用(針對某些病癥)經外奇穴四神聰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印堂兩眉頭連線之中點。頭面太陽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后約1橫指處。球后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金津、玉液舌系帶兩旁之靜脈上。左金津,右玉液(張口,卷舌)翳明翳風穴后1寸。牽正耳垂前05~1寸。三角灸以患者兩口角之間長度為一邊,作等邊三角形,頂角置于臍心,底邊呈水平線,兩底角處是穴。軀干提托關元穴旁開4寸。子宮中極旁開3寸。定喘大椎穴旁開05寸。夾脊胸1~腰5各椎棘突下旁開05寸。(一側17穴)腰眼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平腰陽關)經外奇穴腰痛點手背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腕橫紋與掌指關節(jié)中點處,一側2穴。手落枕穴外勞宮手背2、3掌骨間,指掌關節(jié)后約05寸。八邪手背,各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四逢2、3、4、5指掌面,近端指關節(jié)中點。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肩臂臂中腕橫紋~肘橫紋的中點,橈、尺骨之間。肩前肩內陵①腋前皺襞頂端~肩YU連線的中點。②腋前皺襞上1寸。經外奇穴鶴頂髕底中點上方凹陷處。百蟲窩血海上1寸。下肢內膝眼髕韌帶內側凹陷中。膽囊穴陽陵泉直下2寸。闌尾穴足三里直下2寸。八風足背,各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19
頁數(shù): 23
大?。?0.9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穴位注射法療法住院三區(qū)車德文教學目標1、掌握穴位注射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熟悉穴位注射的適應范圍和注意事項。一、定義【定義】穴位注射又稱“水針”,是在穴位內進行藥物注射的一種技術操作。將針刺及藥物對穴位的滲透刺激作用和藥物的藥理作用結合在一起,發(fā)揮綜合效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達到11大于1的功效。二、發(fā)展歷史所謂“水針”,是相對于原來針灸所采用的“金針”而言。這種療法始創(chuàng)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在蓬勃的搞中醫(yī)現(xiàn)代化。于是很多醫(yī)生在臨床中嘗試用注射器代替原來的金針,很快,這種方法拓展到穴位封閉,等很多治療領域。并取得了巨大發(fā)展。三、作用機制及原理優(yōu)勢1在穴位處注射藥物后在組織局部直接產生治療作用或通過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再到達靶器官發(fā)揮作用。2研究表明穴位相對于非穴位,其神經、血管更為密集,因此在接受相同物理及藥物刺激時更為敏感,反應更為強烈。(即藥物的吸收速度更快、生物利用度更高)。四、穴位注射療法作用1止痛作用2防御作用3調整作用五、適應范圍(1)運動系統(tǒng)疾病痹證(肩周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腿痛(腰肌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扭傷等。(2)神經系統(tǒng)疾病頭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證、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癲狂癇證等。(3)消化系統(tǒng)疾病胃痛(胃下垂、潰瘍病、胃腸神經官能癥)、腹瀉、痢疾等。(4)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癆等。(5)心血管病心悸(心動過速)、心痛(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等。(6)外科、皮膚科疾病乳癰、腸癰、腹痛(潰瘍病穿孔、腸梗阻、膽石證、膽道感染)、淋證(尿路結石)、風疹、痤瘡、銀屑病等。(7)五官科疾病咽喉腫痛、目赤腫痛、中耳炎、鼻炎等。(8)婦產科、小兒科疾病陰挺(子宮脫垂、催產;小兒肺炎、小兒腹瀉等。六、常用藥物常用藥物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藥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藥物有(1)中草藥制劑復方當歸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脈注射液、人參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銀黃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藍根注射液、威靈仙注射液等;2維生素類制劑維生素BL注射液、維生素B6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3其他常用藥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鹽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輔酶A、神經生長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堿、加蘭他敏、強地松龍、鹽酸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七、施術前準備1應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避免污染。2根據(jù)病情、操作部位、藥量需求選擇不同型號的一次性無菌注射器和一次性無菌針,一般臨床上以1ML、25ML、5ML注射器較為常用。七、施術前準備3藥物的劑量(嚴格執(zhí)行藥品使用說明書用量。)穴位注射的用藥劑量也決定于注射部位及藥物的性質和濃度A、頭面部和耳穴等處用藥量較小,每個穴位一次注入藥量為0105ML;B、四肢及腰背部肌肉豐厚處用藥量較大,每個穴位一次注入藥量為215ML;C、刺激性較小的藥物,如葡萄糖、生理鹽水等用量較大,如軟組織勞損時,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D、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如乙醇)以及特異性藥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較小,即所謂小劑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為常規(guī)用量的11013。E、中藥注射液的常用量為12ML。七、施術前準備4藥品的質量藥品的包裝應無破損,瓶身應無裂縫,藥物應無渾濁變色而且無霉菌。5穴位選擇選穴原則同針刺法,但作為本法的特點,常結合經絡、穴位按診法以選取陽性反應點。如在背部、胸腹部或四肢的特定穴部位出現(xiàn)的條索、結節(jié)、壓痛,以及皮膚的凹陷、隆起、色澤變異等,軟組織損傷可選取最明顯的壓痛點。一般每次24穴,不宜過多,以精為要。6熟悉注射部位的解剖結構避免損傷重要神經及血管。八、操作方法一、取藥1術者戴好口罩、肥皂水洗手,再以清水沖洗;亦可直接消毒啫喱干洗手。2核對患者名字、年齡、藥物、濃度、劑量、時間、用法及過敏史。3從包裝取出注射器時,將針頭斜面與注射器刻度調節(jié)到一個水平面旋緊。4碘棉簽消毒注射藥物瓶頸,砂輪鋸瓶頸后在消毒,后折斷瓶頸。5用注射器將針頭斜面向下放入藥劑瓶的液面下面、左手食指、中指夾住瓶頸下緣,拇指、無名指和小指握住針筒,右手拇、食、中指持活塞,吸凈藥液,藥液吸入針管后再次核對,將注射器空氣排出,蓋好注射帽,放入注射盤中備用,準備好無菌棉簽及皮膚消毒劑。八、操作方法二、消毒按無菌原則用消毒液自中心向外旋涂擦5X5CM區(qū)域2次,不留空隙。三、持針方式、進針方式、進針角度將注射器內空氣排盡,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依據(jù)穴位所在的部位、注射器的規(guī)格等選擇不同的持針方式、進針方式及進針角度。持針方式1執(zhí)筆式如手持鋼筆姿勢,用拇指和食指在注射器前夾持,以中指在后頂托扶、適用于各種注射器的操作八、操作方法三、持針方式、進針方式、進針角度2三指握式以拇指在內、食指中指在外的方法握持注射器。主要適用于進針及進針后的提插操作。3掌握式用拇指、中指、無名指握住注射器,將食指前伸抵按針頭,小魚際抵住活塞。主要適用于斜刺及平刺,如背腧穴的進針可采用掌握式。八、操作方法三、持針方式、進針方式、進針角度4五指握持式以拇指和其他四指對掌握注射器,適用于短小或粗徑注射器的操作進針方式1單手持針以執(zhí)筆式或五指握持式握持注射器,針尖距離穴位05CM,瞬間發(fā)力刺入,是較常用的進針方式。常用于如腎腧、大腸腧、陽陵泉、足三里的進針等等。八、操作方法三、持針方式、進針方式、進針角度進針方式2舒張進針法對于松弛或者有皺紋的部位,可將虛偽兩側的皮膚用左手拇指、食指向兩側用力繃緊,一邊進針。操作時應注意兩指相對用力時腰均衡固定皮膚、不能使鎖定的注射點移動位置,然后右手持針從兩指之間刺入穴位。多用于腹部、臀部和顏面部的穴位進針。八、操作方法三、持針方式、進針方式、進針角度進針方式3提捏進針左手拇、食指輕輕地提起所要刺入穴位兩旁的皮膚,右手持針從捏起皮膚前端刺入。多用于皮肉淺薄或者深部有重要臟器的部位。例如肩井穴。八、操作方法三、持針方式、進針方式、進針角度進針角度1直刺法將針體直刺入皮膚、使針體與皮膚成90度。適用于人體不多數(shù)的穴位,淺刺和深刺都可應用,如足三里、陽陵泉等。八、操作方法三、持針方式、進針方式、進針角度進針角度2斜刺法將針斜刺入皮膚,使針體與皮膚呈45度。適用于骨骼邊緣和不適宜深刺的穴位。如膀胱經的第1、2側線的穴位(第1側線穴位向內斜刺,第2側線向外斜刺;為避開血管、肌腱和瘢痕組織也宜斜刺進針。八、操作方法三、持針方式、進針方式、進針角度進針角度3、橫刺法又稱沿皮刺、平刺,是沿皮下進針橫刺穴位的方法,針體與皮膚呈15度角。適用于頭面、胸背部穴位及肉淺薄的穴位。如列缺等八、操作方法三、體位的選取選擇患者舒適及便于患者醫(yī)療操作的體位,常用體位有1仰臥位。2俯臥位。3俯伏坐位。八、操作方法四、操作首先使患者取舒適體位,選擇適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針頭,抽取適量的藥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對準穴位或陽性反應點,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將針緩慢推進,達定深度后產生得氣感應,如無回血,無麻木、觸電感(表示刺中神經),便可將藥液注人。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藥液;緩慢注藥法凡急性病、體強者可用較強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體弱者,宜用較輕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則用中等刺激,推液也宜中等速度。分層注藥法如所用藥液較多時,可由深至淺,邊推藥液邊退針,或將注射針向幾個方向注射藥液。八、操作方法四、操作出針方式出針根據(jù)部位的深淺,選擇不同的出針方式肌肉淺薄部位出針時可用左手用無菌棉簽壓迫在穴位旁邊,右手快速拔針即可,壓迫052分鐘。肌肉豐厚部位先把針拔到皮下停留片刻,然后緩慢出針,壓迫052分鐘。八、操作術后囑患者保持舒適體位休息3至5分鐘,以便觀察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九、注射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十、注意事項1、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及無菌操作規(guī)程,使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操作前要檢查注射器情況。注射器的處理按消毒隔離規(guī)范要求執(zhí)行,防止感染。2、按醫(yī)囑處方進行操作,熟練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注射藥量遵醫(yī)囑而定。十、注意事項3注意藥物的性能、藥理作用、劑量、配伍禁忌、副作用、過敏反應,及藥物的有效期,藥液有無沉淀變質等情況。凡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如青霉素、鏈霉素、普魯卡因等,必須先做皮試,陽性反應者不可應用。副作用較強的藥物,使用亦當謹慎。4、風池穴近延髓,故應嚴格掌握針刺角度和深度,針刺深度應控制在頸圍的110內,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傷及延髓。脊髓兩側腧穴注射時,針尖斜向脊髓為宜,避免直刺引起氣胸。十、注意事項5、注射時避開血管豐富的部位,避免藥物注入血管內?;颊哂杏|電感時針體往外退出少許后再進行注射。藥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誤入脊髓腔,有損傷脊髓的可能,嚴重者可導致癱瘓。6、孕婦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陰交、合谷穴等,不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產。年老體弱及初次接受治療者,最好取臥位,注射部位不宜過多,以免暈針。十、注意事項7、出現(xiàn)滯針時不要強行拔針,應在扎針部位周圍輕輕拍打使肌肉足夠放松才拔針,避免斷針,彎針的發(fā)生。【禁忌癥】1疲乏、饑餓或精神高度緊張時。2皮膚有感染、瘢痕或腫痛部位。3出血傾向及高度水腫。十一、禁忌癥中風穴位注射處方用穴位注射法治療中風偏癱一般根據(jù)針灸治療時的處方原則辨證取穴。穴位注射選穴每次以12個穴位為好,最多不超過4個穴位,并宜選用肌肉豐滿的部位進行穴位注射。選穴穴位注射法治療中風偏癱一般上肢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下肢取穴足三里,陽陵泉,豐隆,懸鐘。注射用藥注射川芎嗪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頸椎病1頸型頸椎病選穴阿是穴、頸椎夾脊穴。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頸椎病2神經根型頸椎病選穴主穴阿是穴、頸椎夾脊穴。配穴根據(jù)疼痛循經而治1)疼痛放射至上肢外側前緣可選肩髃、曲池、手三里。2)疼痛放射至上肢外側后緣可選肩貞、天宗;3)疼痛放射至上肢外側中線可選外觀、肩髎。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頸椎病3椎動脈型頸椎病選穴阿是穴、風池。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肩周炎選穴阿是穴。配穴1肩前疼痛,配肩髃、手三里。2肩后疼痛,配肩貞、天宗;3側方疼痛,可配肩髎。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肘部疾病選穴曲池、阿是穴、手三里、肘髎。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腰部疾病選穴阿是穴、委中、腰陽關、承山。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腰椎間盤突出癥選穴阿是穴、腰椎華佗夾脊穴。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踝部疾病選穴主穴阿是穴。配合照海、丘墟。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髖部疾病選穴環(huán)跳、風市。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膝關節(jié)疾病選穴足三里、委中、血海、梁丘。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膝關節(jié)疾病選穴足三里、委中、血海、梁丘。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常用處方足三里穴位足三里穴位定位位于小腿前外側,在竇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注射用藥當歸注射液每穴051ML。療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應強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足三里穴位的作用健脾和胃,痛經活絡。適用于急慢性胃腸炎、痢疾,闌尾炎,便秘,冠心病,貧血,耳鳴,失眠,高血壓等病癥。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21
頁數(shù): 44
大小: 2.1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平衡針灸運動針刺療法1簡介平衡針灸學是由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王文遠教授成功創(chuàng)立的傳統(tǒng)醫(yī)學與現(xiàn)代醫(yī)學在針灸領域相結合的一門現(xiàn)代針灸學。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特色技術2005年被評為國家衛(wèi)生部農村與社區(q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2006年被評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農村與社區(q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2009年正式列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一期常見病適宜技術推廣項目。2定義平衡針灸學是研究人體生命科學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通過針灸調節(jié)大腦中樞系統(tǒng)的平衡,達到對各臟器生理功能修復的科學。它所闡明的規(guī)律是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外周神經靶點,在大腦中樞靶位調控下,依靠病人自我修復的現(xiàn)代針灸學。3靶點靶位通過針刺外周神經靶點,利用傳入神經通路至大腦中樞靶位,使失調紊亂的中樞系統(tǒng)瞬間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通過傳出信息通路完成對靶向病變部位的應急性調整,達到機體恢復新的平衡。4理論來源陰陽整體中醫(yī)學認為人體自身是由多個系統(tǒng)組成的有機整體,維持著正常的陰陽動態(tài)平衡。祖國醫(yī)學早在內經中就有“臟腑相關”、“形神合一”等論述,這就構成了人體自身的整體觀。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當內因、外因、不內不外因破環(huán)了陰陽動態(tài)平衡。必然會出現(xiàn)“有諸內必形諸外”的整體反應原理。平衡針灸學就是將病理過程的形成和消失歸結為把平衡失調達到重新恢復平衡的功能動態(tài)變化。神經交叉神經系統(tǒng)包括了周圍神經和中樞神經,是調節(jié)機體適應內外環(huán)境的最高組織結構,在功能和形態(tài)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體。對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tǒng)功能的整體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兩者在機能上互相協(xié)調,相互依賴共同完成人體接受對側肢體的感覺沖動和管理對側肢體的運動平衡針灸學主要取決于神經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經反饋信息原理,達到機體的自身調整、完善、修復、自我治愈疾病的目的。生物全息生物全息學是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1980年創(chuàng)立的一個生物學新學科。它的貢獻揭示了一個與經絡對等的一種穴位分布的普遍規(guī)律即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因為“生物體每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在化學組成的模式上與整休相同,是整體成比例的縮小‘身體任何部分都是整體的全息單位,部分等于整體,在人體分布的全息律與經絡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它們交錯著支配穴位的分布在結構上互相聯(lián)系,功能上互相協(xié)調,病理上相互影響,治療上相互效應這就是作者運用全息針刺療法達到整體平衡消除疾病的方法之一。經絡經絡是內連五臟六腑,外連肢節(jié)百骸,貫穿上下左右,溝通表里內外,將機體的各個組織器官聯(lián)成一個有機的整休使機體保持著協(xié)調統(tǒng)一,同時經絡具有運行氣血、調節(jié)陰陽傳遞信息的功能。通過人體的經絡系統(tǒng)即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信息系統(tǒng),達到陰陽動態(tài)平衡,取穴原則多為交叉取穴、遠道取穴、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此源于內經的巨刺針法,遠道刺法與繆刺法。5特點自身平衡自身平衡系統(tǒng)的實質就是人體內的自我調控功能。通過針灸來調整、完善、修復大腦高級神經中樞,從而激發(fā)、調動機體內的物質能量,促進機體在病理狀態(tài)下的良性轉歸,將過去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改為頭痛醫(yī)腳,腳痛醫(yī)手的平衡取穴方法。系統(tǒng)平衡平衡針灸就是通過直接針刺神經干或神經支,將針刺神經的信息通過人體信息高速公路,反饋到大腦高級中樞,通過神經信息高速公路來完成對機體各系統(tǒng)的調控支配作用。單穴療法單穴療法原則上是一病一穴,一癥一穴,80以上的病癥均可采用一個穴位。平衡針灸取穴總計38個平衡穴位??焖籴槾陶麄€針刺過程控制在3秒鐘之內。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針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針感扎出來即可出針。但對一些慢性疾病、癥狀較重的患者,可以給予留針。即時效應80以上的病人3秒鐘即可見效。對發(fā)病時間短、癥狀輕、體質好、年齡小的病人經一次性治療即可臨床治愈,即使發(fā)病時間長、癥狀重、年齡大、體質差的病人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也可使癥狀改善,減少病人痛苦。針感效應針感是反映平衡針灸療效的重要標志。只要將要求的針感扎出來即可產生治療效果。此外平衡針灸在針刺手法中不過于強調針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補法、瀉法、平補平瀉,只強調一個提插手法。離穴不離經平衡針灸不過于強調穴位的定位,要求的是針刺神經干或神經支,因為神經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不可能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穴名穴位名稱通俗易懂。其主要特點是以部位、功能、主治來命名。如治療頭部病變的平衡穴位叫頭痛穴,治療腰部病變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療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安全安全無副作用是平衡針灸學最根本的要求A、最長時間不超過3秒鐘不易暈針。B、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不會刺傷臟器。臨床平衡針灸來源于臨床,先有臨床實踐,后有科學理論,再根據(jù)平衡針灸療法的調控理論指導運用于臨床。國內外已有4000多家醫(yī)院、萬余名平衡針灸醫(yī)務人員采用平衡針灸療法醫(yī)治患者,是深受病人歡迎的簡單、方便的實用療法。6取穴原則(一)特異性取穴原則腰痛穴(二)區(qū)域性取穴原則頸痛穴(三)交叉性取穴原則肩痛穴,肘痛穴,膝痛穴,踝痛穴,腕痛穴1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額正中。功能活血化愈,調節(jié)神經,止痛消炎。主治腰部軟組織損傷,椎間盤脫出,強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不明原因的各種腰痛。取穴原則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則。2明目穴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下頜角與乳突中間之凹陷處。功能通竅開目,消炎止痛,調節(jié)視神經。主治近視,白內障,青光眼,花眼,沙眼,電光性眼炎,急性結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經麻痹,面癱后遺癥,面肌痙攣,流行性腮腺炎,下頜關節(jié)炎,三叉神經痛,神經性耳鳴,耳聾。取穴原則交叉取穴。3牙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處(耳前下頜骨外緣凹陷處)。功能通牙關,開竅祛風,止痛,抑菌消炎。主治由齲齒,牙外傷,牙齒過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種牙痛。還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面癱后遺癥,面肌痙攣,流行性腮腺炎,下頜關節(jié)炎,三叉神經痛,中風性失語流誕。取穴原則交叉取穴。4膝痛穴定位相當于曲池穴外1寸處。功能祛風濕,疏通經絡,消炎止痛,調節(jié)神經。主治膝關節(jié)疼痛。取穴原則交叉取穴5踝痛穴定位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正中,即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功能鎮(zhèn)靜安神,消炎止痛,調節(jié)內臟,調節(jié)心律。主治踝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踝關節(jié)扭傷,跟骨骨刺,足跟痛。臨床還可用于治療心率不齊,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頑固性失眠,治療腕管綜合征。取穴原則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頑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雙側同時取穴。6肩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頭與外踝連線的上13處。即足三里穴下兩寸,偏外一寸。功能消炎止痛,降壓,醒腦,擴張血管,調節(jié)內臟,調節(jié)胃腸,內分泌。主治肩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肩周炎,根型頸椎病,頸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頭痛,高血壓,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帶狀皰疹,肋間神經痛,急性腰扭傷,癔癥性昏厥,上肢癱瘓,中暑,休克,昏迷,癲癇,精神分裂癥。取穴原則交叉取穴7腕痛穴定位位于足背踝關節(jié)的橫紋的中央,旁開1寸處。功能消炎退熱,鎮(zhèn)靜鎮(zhèn)痛,調節(jié)神經,疏通經絡,清肝明目,滋腎壯陽。主治腕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腕關節(jié)扭傷,腕關節(jié)腱鞘炎,臨床還用于治療近視,花眼,砂眼,白內障,青光眼,急性結膜炎,電光性眼炎取穴原則交叉取穴。8肘痛穴定位位于髕骨與髕韌帶兩側的凹陷中。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經活絡,理氣止痛。主治肘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內上髁炎。不明原因的肘關節(jié)疼痛。以及偏癱,蕁麻疹,肘關節(jié)扭傷。取穴原則交叉取穴。9胃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頜正中點旁開3厘米(15寸)。功能理氣活血、舒筋止痛。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急性胃痙攣、膈肌痙攣等。取穴原則男左女右取穴。10腹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陽陵泉處)。功能消炎利膽,理氣降逆,通經活絡。主治急性腸炎、急性胃炎、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癥。取穴原則交叉取穴。11頸痛穴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與第五掌骨之間,及指掌關節(jié)前凹陷中。功能舒經活血,消炎止痛,通經活絡。主治頸部軟組織損傷、落枕、頸肩綜合征。取穴原則交叉取穴。12頭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結合之前凹陷中。(太沖與行間之間)。功能清利頭目,解痙止痛,降壓,醒腦開竅。主治偏頭痛,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頸性頭痛等。取穴原則交叉取穴。13痔瘡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側面,尺撓骨之間,前臂背側腕關節(jié)至肘關節(jié)連線的上13處。功能解毒瀉火,退熱通便,消炎止痛。主治內痔,外痔,肛裂,便秘。取穴原則男左女右,左右交叉。14咽痛穴定位此穴位于第二掌骨橈側緣的中點。功能消炎退熱,鎮(zhèn)靜止痛,增強機體免疫力。主治急慢性咽炎,及慢性喉炎,及慢性扁桃體炎。取穴原則交叉取穴。15面癱穴定位位于肩部,鎖骨外13處斜向上二寸。。功能活血化瘀,熄風通絡,促進神經修復。主治面神經麻痹,面癱后遺癥,面肌痙攣。取穴原則交叉取穴。16臀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肩關節(jié)腋外線的中點,即肩峰至腋皺壁連線的12處。功能活血化淤,理氣散結,消炎止痛,調節(jié)神經。主治臀部軟組織損傷,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梨狀肌損傷綜合征,原發(fā)性坐骨神經痛。取穴原則交叉取穴。17乳腺穴定位位于肩胛骨中心處,肩胛內上緣與肩胛下角連線的上13。功能通絡止痛,消癰散癤,消炎止痛。主治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產后缺乳,乳房脹痛等。取穴原則對應取穴。18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開45厘米處。功能消炎止痛,調節(jié)神經,祛風濕,疏通經絡,醒腦開竅,鎮(zhèn)靜安神。主治頸肩綜合征。頸間肌筋膜炎,肩關節(jié)周圍炎。以及精神分裂癥,癲癇,癔癥性昏厥,偏癱,梨狀肌損傷,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取穴原則交叉取穴。19耳聾穴定位位于股外側,髖關節(jié)于膝關節(jié)連線的中點。功能調節(jié)內耳平衡,聰耳開竅,強腰膝,理氣血。主治神經性耳聾,暴震性耳聾,美尼爾綜合癥,神經性耳鳴,以及骨外側皮肌炎,急性蕁麻疹,丹毒。取穴原則交叉取穴。20胸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背側,尺撓骨之間,腕關節(jié)與肘關節(jié)連線的下13處。功能擴張冠狀動脈,消炎止痛,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內臟,調節(jié)心神,血糖,血脂,血壓,調節(jié)內分泌。主治胸部軟組織損傷,肋間神經痛,非化膿性肋間軟組織炎,胸膜炎,心絞痛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率不齊。取穴原則交叉取穴。商丘市中醫(yī)院針灸科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19
頁數(shù): 35
大?。?15.4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足少陰腎經主講人范康懷生命科學系學習內容經脈循行主治概要本經腧穴27穴足少陰腎經循行靈樞,經脈篇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邪走1足心,出于然谷2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足少陰腎經主治概要腎病婦科病循行所過處相關病足少陰腎經穴腎經足底穴涌泉井穴KI1定位足趾跖屈時約當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主治1開竅醒神A急救脫癥用灸閉癥用刺B癲癇小兒驚風C眩暈頭痛肝腎陰虛2回陽救逆四肢厥冷膝下冷痛轉筋凍瘡等。3通調二便腎陽虛大便干燥小便不利冷秘五更泄瀉等4止咳平喘肺腎氣虛腎不納氣5調經益腎生殖系疾病腎虛咬痛6通絡止痛局部的腳痛麻木等應用1腳痛取三分厚鮮姜片用針灸針刺小孔置涌泉穴灸7壯后換姜片涌泉灸14壯10次一個療程2失眠艾條灸雙側涌泉各1520MIN溫和灸每日一次,7天一療程。操作直刺0508寸頭部疾用灸或藥物貼敷涌泉治巔疾肘后歌頂心頭痛眼不開,涌泉下針定安泰。百癥賦厥寒、厥熱涌泉清。腎經足部穴太溪輸穴原穴KI3定位內踝高點與跟腱后緣連線的中點凹陷處主治側重滋腎陰①腎臟疾病證②頭面五官病③腰下肢痛證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小便頻數(shù)消渴泄瀉頭痛目眩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失眠應用太溪神門治療心腎不交的失眠太溪三陰交治療消渴下消操作直刺0508寸照海KI6屬性八脈交會穴通陰蹻脈定位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主治腎膀胱病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小便頻數(shù)癃閉五官熱病咽喉干痛目赤腫痛神志病癇癥失眠應用列缺照海相配治療肺膈喉嚨病晝發(fā)癲癇用申脈夜發(fā)癲癇用照海照海治癲癇大成潔古曰癇病夜發(fā),灸陰蹺、照海穴也。操作直刺0508寸腎經小腿穴復溜經穴定位太溪上2寸當跟踺的前緣主治①腎虛津液失調證②胃腸?、垩轮醇脖I汗熱病無汗或者汗出不止腹脹泄瀉應用汗癥合谷復溜相配既可發(fā)汗又可止汗發(fā)汗瀉復溜補合谷止汗瀉合谷補復溜操作直刺051寸腎經膝部穴陰谷合穴定位屈膝腘窩內側,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鍵之間主治益腎調經癲狂腎虛泌尿生殖系病月經不調膝股內側痛腎經腹部穴大赫KI12定位臍下4寸旁開05寸主治男科病遺精陽痿等婦科病陰挺帶下等操作直刺115寸肓俞KI16定位臍旁05寸主治胃腸病月經不調疝氣操作直刺115寸腎經胸部穴本經小結經脈循行取穴要點主治概要操作注意事項特定穴循行要點主脈腎陰經,起小趾,走足心,上內踝,行腿內,穿脊柱,屬腎臟,絡膀胱主脈腎上肝,穿膈肺,循喉嚨,至舌根。支脈肺走心接心包經。取穴要點1110穴(涌泉陰谷)分布于下肢內側后緣。此10穴取穴應掌握的主要解剖標志為舟骨、內踝、半腱肌腱、半膜肌腱。21112穴(橫骨幽門)分布于腹部。取穴應在腹正中線旁開0。5寸。32227穴(步廊俞府)分布于胸部。取穴應在胸正中線旁開2寸。主治要點腎病婦科病循行所過處相關病刺灸注意事項涌泉穴多灸或藥物貼敷;胸部穴均斜刺或平刺,不可深刺。特定穴腎經足底穴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18
頁數(shù): 34
大?。?1.0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針灸學基礎FUNDAMENTALSOFACUPUNCTUREMOXIBUSTION第一臨床醫(yī)學院針灸學教研室趙倉煥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2緒言1針灸學的定義2針灸學的內容3針灸學的優(yōu)點4針灸學的特點和學習方法5針灸學的起源6針灸學的發(fā)展7針灸學的國外傳播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3一、針灸學的概念和范疇針灸學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研究經絡腧穴、刺灸技術和治療方法,探討針灸防治疾病規(guī)律,闡明針灸作用機制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自身特定的學術范疇。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4二、針灸學的內容21針灸基礎理論22針灸技術23針灸治療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5三、針灸學的優(yōu)點31適應證廣32療效明顯33應用方便34經濟安全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6四、針灸學的發(fā)展簡史針灸的起源時期起源的時間原始時代的氏族公有制時期大約從10萬年前~距今4千年,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灸術的起源圖針術的起源圖123罐術的起源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7針灸理論的創(chuàng)立時期時間春秋戰(zhàn)國、秦、漢。著作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圖。黃帝內經、難經。針具砭圖、青銅針圖、金針、銀針圖、、鐵針。針灸模型彩繪經絡漆木人圖、針灸陶人圖。醫(yī)家醫(yī)緩、醫(yī)和、秦越人(扁鵲)、華佗、張仲景。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8針灸學術的繁榮時期時間魏、晉、唐、宋、元、明代。著作皇甫謐針灸甲乙經、葛洪肘后備急方;孫思邈千金要方、王燾外臺秘要;王執(zhí)中針灸資生經、竇材扁鵲心書;何若愚子午流注針經、滑壽十四經發(fā)揮;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9楊繼洲針灸大成、徐鳳針灸大全、高武針灸聚英,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圖,汪機的針灸問對。針灸專科唐代太醫(yī)署中設針灸???。醫(yī)學教育唐代醫(yī)學教育設針灸專業(yè);王惟一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針灸銅人模型圖。針灸方法針刺手法、艾卷灸、雷火針法、太乙針法、時間針法。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10針灸發(fā)展的低谷時期時間清、民國時期。著作吳謙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廖潤鴻針灸集成、李學川針灸逢源。事件重藥而輕針,針灸逐漸轉入低潮。公元1822年,清王朝竟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醫(yī)院針灸一科,著永遠停止”;西醫(yī)排斥中醫(yī);國民黨廢除中醫(yī)案;承淡安成立針灸學社,開展針灸函授教育;延安白求恩和平醫(yī)院設針灸門診。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11針灸事業(yè)的振興時期時間建國至今。事件針灸學習和研究機構的設立及學術會議的召開;大量針灸著作的出版發(fā)行;針灸臨床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針灸標準化、規(guī)范化研究成果顯著;針刺麻醉,針灸治病原理的研究;經絡實質的研究。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12五、針灸的對外傳播和國際交流6世紀時(公元541年)針灸傳到朝鮮和日本,16世紀傳到歐洲,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傳到美洲。中國醫(yī)療隊將針灸帶到了非洲。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使用針灸,針灸已成為世界醫(yī)學的一部分。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13六、針灸學學科特點和學習方法針灸學的學科特點針灸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中醫(yī)臨床應用學科。理論體系完整,治療技術獨特,診療常為一體,適應范圍廣范、易于國際推廣。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14針灸學的學習方法1明確目的要求2學習針灸基礎理論3掌握針灸技術4熟悉針灸治療WHO公布推廣適宜用針灸治療的43種病癥這一疾病名單的確定是基于臨床經驗,而不是臨床對照研究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性鼻竇炎、急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性扁桃體炎,以及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尤其對兒童和無并發(fā)癥的患者較有效)。眼科疾患急性結膜炎、中樞性視網膜炎、兒童近視眼、無合并癥的白內障。口腔疾患牙痛、拔牙后的疼痛、牙齦炎、急慢性咽炎。胃腸道疾患食道和賁門痙攣、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分泌過多、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緩解疼痛)、急性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結腸炎、急性桿菌性痢疾、便秘、腹瀉、麻痹性腸梗阻。神經肌肉疾患頭痛和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癱(早期,如36個月內)、中風后的癱瘓、末梢神經炎、脊髓灰質炎后遺癥、美尼爾氏癥、神經性膀胱功能紊亂、遺尿、肋間神經痛、頸肩綜合征、凍結肩(肩周炎)、網球肘、坐骨神經痛、下背部疼痛、骨關節(jié)炎。舊石器時代北京猿人遺址新石器時代砭石新石器時代瑪瑙石葉新石器時代骨針、骨錐、骨鏃、骨笄新石器時代骨針(附針筒)冰人“奧茨”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商周砭石(上),玉石針(下)春秋砭針(上),匈奴銅刀西周熨石(上),青銅針(下)西漢金針西漢銀針西漢青銅針脈經帛書東漢石畫像西漢彩繪經絡漆木人東漢針灸陶人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33明仿宋針灸銅人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34清針灸銅人201977第一臨床醫(yī)學院35明奇經八脈考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21
頁數(shù): 35
大小: 0.6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201977針灸毫針刺法(三)201977針灸教學目標1、掌握常見的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與處理。2、熟悉針刺宜忌。201977針灸教學內容第五節(jié)針刺宜忌第六節(jié)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復習思考題201977針灸第五節(jié)針刺宜忌一、部位宜忌二、體質宜忌三、病情宜忌四、時間宜忌201977針灸一、部位宜忌1在重要臟器組織的部位針刺時,應嚴格掌握針刺的深度、角度和方向,防止刺傷臟器。2均須避開血管和筋骨,對于重要血管附近的穴位,要注意針刺方向與深度,避免大幅度捻轉、提插。3乳中、神闕禁針。小兒出生18個月內囟門未合時,其所在部位不可針刺。4婦女懷孕三個月以內,下腹部腧穴禁針;懷孕三個月以上,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針刺。至于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一些具有通經活血作用的腧穴,孕婦更應禁針。5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以及深部膿瘍的局部,均不宜針刺。201977針灸二、體質宜忌對強壯者,可適當深刺,留針時間較長,刺激量較大。對瘦弱者,宜淺刺,留針時間較短,刺激量較?。粚π?,則淺刺,不留針。對孕婦有習慣性流產史者慎用針刺。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201977針灸三、病情宜忌(一)疾病性質表證者宜淺刺,里證者宜深刺;虛證者用補法,實證者用瀉法;寒證者宜深刺,久留針,用灸法;熱證者宜淺刺,疾出,并可刺出血。(二)危重癥候內經中提出“五奪”皆屬元氣耗傷、氣血大虧的病候,均不可瀉;“五逆”都是脈與證不符的危重病證,皆不宜針刺。(三)暫時現(xiàn)象對勞累、饑餓、大渴、大飽、醉酒、情緒激動緊張、氣血不定等情況,必須經過處理后方可針刺。201977針灸四、時間宜忌(一)留針的久暫對表證和熱證,留針時間宜短;對里證和虛寒證,留針宜長。(二)施術時間或時令候時辰而刺候時令而刺201977針灸第六節(jié)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一、暈針二滯針三、彎針四、斷針五、針刺異常感六、刺傷臟器組織201977針灸一、暈針現(xiàn)象輕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出冷汗、精神疲乏、胸悶泛惡、脈沉細。重肢厥神昏、血壓下降、脈微欲絕。原因①精神過度緊張;②體虛、過勞、饑餓、大汗、大瀉、大失血后;③體位不適;④手法過重。以上原因致腦暫時性缺血。201977針灸處理輕靜臥片刻,給予溫開水或糖水出針平臥重指掐或針刺急救穴,并可溫灸保暖升陽益氣穴必要時可配用現(xiàn)代急救措施預防1針對病因預防。2針刺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神態(tài),詢問病人的感覺,及時發(fā)現(xiàn)暈針先兆并處理。201977針灸二、滯針原因①精神緊張或疼痛致肌肉痙攣;②行針時捻轉角度過大或持續(xù)單向捻轉,致肌纖維纏繞針身?,F(xiàn)象提插、捻轉、出針均感滯澀、困難。若勉強捻轉、提插,患者感到疼痛。處理①緩解肌肉緊張。②因單向捻轉而致者,向相反方向捻針。預防針對病因預防。201977針灸三、彎針原因①進針手法不熟,用力過猛;②針下碰到堅硬物質;③變動體位;④針柄受到外力碰壓;⑤滯針處理不當?,F(xiàn)象針身彎曲,針柄改變了方向和角度。伴行針及出針困難,患者疼痛。處理針身輕度彎曲將針緩慢退出;彎曲角度較大順著彎曲方向將針退出;體位移動所致恢復原來體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將針緩緩起出。預防針對病因預防。201977針灸四、斷針原因①針具質量差,有損壞剝蝕,針前未檢查;②行針時強力提插、捻轉,肌肉猛力收縮;③針身全刺入腧穴內;④移動體位或外物碰撞針柄;⑤彎針、滯針未及時正確處理?,F(xiàn)象針身折斷,殘斷露于皮膚之外或沒于皮膚之下。處理醫(yī)者鎮(zhèn)靜殘端外露鑷子取出;患者保持原體位殘端與皮膚相平輕壓針孔兩旁,取出;斷端完全內陷X線下定位,用手術取出;預防針對病因預防。201977針灸原因針尖帶鉤或針刺時誤傷血管?,F(xiàn)象針刺部位出血,腫脹疼痛,皮膚呈青紫色。預防仔細檢查針具,熟悉解剖部位,避開血管針刺。出針時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眼區(qū)腧穴針刺更應注意。要詢問有無出血病史。處理用消毒干棉球壓迫止血。若微量出血一般不必處理。如局部青紫腫痛較重,先冷敷止血,再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揉按。五、針刺異常感(一)血腫201977針灸(二)針刺后遺感原因①有針遺留;②手法過重,留針過長;③手法與病情相悖所致?,F(xiàn)象出針后不能移動體位;或局部遺留酸脹麻木等不適的感覺;或原有癥狀加重。處理遺留之針立即起出。遺留不適感輕者用手指在局部揉按;重者加用艾條灸,或熱敷。原有癥狀加重查明原因,調整治則和手法。預防針對病因預防。201977針灸(三)針穴疼痛原因①進針時停在皮表時間過長;②針尖帶有鉤毛;③行針手法過重;④刺及血管、肌腱、骨骼;⑤針刺時移動體位或外物碰壓針柄?,F(xiàn)象針刺部位疼痛。處理停止使用不當手法,用手指在針刺部位循按。如滯針、彎針,則用相應方法處理。預防針對病因預防。201977針灸六、刺傷臟器組織(一)創(chuàng)傷性氣胸現(xiàn)象針后突感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甚則呼吸困難,紫紺,出冷汗及血壓下降等。檢查時,肋間隙變寬;叩診呈鼓音;聽診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嚴重者,氣管向健側移位。X線胸透可見肺組織被壓縮現(xiàn)象。原因針刺胸背部等處的腧穴過深,或方向不當,刺傷肺臟,空氣進入胸膜腔所致。201977針灸處理立即起針,采取半臥位休息。輕者密切觀察,給予鎮(zhèn)咳、鎮(zhèn)痛、抗感染等對癥處理。重者及時搶救,如胸腔排氣、輸氧、抗休克等。預防針刺胸背部等處的腧穴,應嚴格掌握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醫(yī)者思想要集中,提插幅度不宜過大。病人體位要舒適,不宜長時間留針。肺氣腫病人尤應謹慎。201977針灸(二)刺傷腦脊髓原因風府、啞門、風池等穴針刺過深或角度、方向不當,可誤傷延腦;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間的腧穴、夾脊穴針刺過深、方向不當,可刺傷脊髓。現(xiàn)象傷及延腦頭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刺傷脊髓觸電樣感覺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暫時性肢體癱瘓。處理及時出針,輕者休息,對癥處理;重者及時搶救。預防針刺上述腧穴時,嚴格掌握針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避免提插,禁用粗針搗刺。201977針灸(三)刺傷內臟原因在相應內臟部位腧穴針刺過深,或提插幅度過大?,F(xiàn)象刺傷肝、脾出血、疼痛,甚者出現(xiàn)急腹癥癥狀。刺傷腎臟疼痛及叩擊痛、血尿。肝、脾、腎三臟出血過多時,可出現(xiàn)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刺傷心臟輕者強烈刺痛,重者劇烈撕裂痛,引起心外射血,即刻導致休克等危重情況。刺傷膽囊、膀胱、胃、腸疼痛、急腹癥癥狀。201977針灸處理輕者臥床休息,一般能自愈。重者應注意觀察血壓,加用止血藥;出現(xiàn)急腹癥及休克時,采取相應急救方法處理。預防針刺胸腹、腰背部的腧穴時,應掌握好針刺的深度,行針幅度不宜過大。特別是對心臟擴大,或肝、脾腫大的病人尤其應該注意。201977針灸(四)刺傷神經根和神經干原因深刺或搗刺位于神經根和神經干上的腧穴?,F(xiàn)象沿神經分布路線灼痛、麻木和運動障礙等末梢神經炎癥狀。處理輕者,按摩可恢復;重者,加用理療、藥物等進行治療。預防在神經根和神經干部位的腧穴針刺時,不可深刺、搗刺。201977針灸復習思考題1、孕婦在針刺時要注意什么2、暈針是怎樣引起的如何處理和預防3、試述針刺引起外傷性氣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18
頁數(shù): 24
大小: 0.3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第三章經絡腧穴各論經脈方面,將學習十四經脈的循行路徑,包括體表路徑,即有腧穴分布部分;和體內路徑,即沒有腧穴分布部分,主要是與相關臟腑的聯(lián)系,即屬絡關系。學習經脈的主要病候,即該經脈功能失調會出現(xiàn)什么癥候。同時學習經脈的主治概要,即這條經脈各腧穴共同治療的病癥。我們需要重點掌握十二經脈的體表路徑、絡屬臟腑和任、督脈的循行路徑。腧穴方面我們準備介紹120個臨床常用腧穴,每個腧穴學習其定位、取穴方法、作用、主治、配穴應用以及操作方法,實踐課將學習在人體上準確找到腧穴,稱為點穴。要求掌握腧穴的定位、主治和一些重要的操作注意事項。經絡學說是針灸學的基礎理論,腧穴定位和主治是針灸學的基本知識,點穴是針灸學的基本技能,都很重要。隨著所學的經脈和腧穴逐步增加,很容易混淆,要及時復習、比較,經常動手點穴,以加深印象。手太陰肺經THELUNGMERIDIANOFHTAIYIN目的要求1掌握本經的體表循行,及其臟腑屬絡關系和與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重點掌握所講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點和刺灸方法。2熟悉經脈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了解其余穴位的內容。(一)經脈循行1、循行路線起于中焦,向下聯(lián)絡大腸,回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通過橫膈,屬于肺臟,從肺系橫行出來,向下沿上臂內側,下行到肘窩中,沿著前臂內側前緣,進入寸口,經過手掌大魚際邊緣,出拇指橈側端。手腕后方的支脈,從列缺處分出,沿著臂側走向食指的橈側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體內起于中焦,下絡大腸,返循胃口,上膈屬肺。體表從胸前壁外上方,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止于拇指橈側端。支脈從腕后到食指橈側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2、循行分布特點走向從胸走手位置手內側前緣循行體內聯(lián)系屬肺,絡大腸。并與胃、氣管、喉嚨聯(lián)系。屬性陰經屬絡關系屬肺絡大腸起止穴中府少商交接關系上接足厥陰肝經,下交手陽明大腸經。(二)主要病候靈樞經脈是動則病,風寒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shù)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人?、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咳血、傷風、胸部脹滿、咽喉腫痛、缺盆部和手臂內側前緣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癥。(三)主治概要肺系疾病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咳血,胸痛。外經病肩背痛,肘臂攣痛,手腕痛。(四)常用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個穴位解剖標志鎖骨及鎖骨下窩、腋前皺襞、第一肋間隙、肱二頭肌,肱二頭肌肌腱,橈骨莖突取穴要點腕橫紋,橈動脈,第一掌骨,赤白肉際,指甲角。骨度分寸腋前皺襞至肘橫紋為9寸肘橫紋至腕橫紋為12寸兩乳之間為8寸1中府(肺募穴)定位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處(云門下1寸)。功能清宣上焦、疏調肺氣主治配穴肺俞、尺澤、太淵氣管炎(俞募)定喘、內關哮喘復溜肺燥咳嗽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宜向內深刺,免傷肺臟而致氣胸。現(xiàn)代研究治肺癆、診斷作用、緩解哮喘定位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功能清肺降氣,和腸舒筋。主治配穴肺俞、中府咳嗽,氣喘,胸痛魚際、孔最肺熱咯血少商、魚際急性咽喉腫痛委中點刺急性吐瀉、丹毒曲池肘臂攣痛刺灸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删摹,F(xiàn)代研究隱壓、調整結腸蠕動、神經性嘔吐2尺澤(合穴)3孔最(郄穴)定位腕橫紋上7寸,尺澤與太淵穴的連線上。尺澤與太淵連線中點上1寸。功能清熱降逆、理氣止血主治配穴肺俞、中府、風門咳嗽,氣喘曲澤、肺俞咳血天突、豐隆失語膈俞(郄會)呼吸系統(tǒng)出血癥曲池肘臂攣痛刺灸直刺051寸。可灸?,F(xiàn)代研究魚腥草注射液支氣管擴張引起的咯血4、列缺(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任脈天星十二穴)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簡易取穴)功能宣肺祛風、疏經通絡、利咽主治配穴魚際、少商急性咽喉腫痛太溪、照海(八脈交會穴)陰虛咽痛、失語合谷(原絡)牙痛,偏頭痛,前額痛。陽溪、偏歷腱鞘炎刺灸針尖向上斜刺05~08寸??删摹,F(xiàn)代研究配腎俞或照海增強腎功能、排尿量增加、調解血管舒縮功能5太淵(輸穴原穴八會穴脈會)定位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功能清宣肺氣,復脈通絡。主治配穴偏歷(原絡)外感咳嗽,頭痛。神門唾血,振寒,嘔血上氣。內關、沖陽、三陰交無脈癥。列缺肋間神經痛及咳嗽,頭身痛。刺灸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可灸(不宜疤痕灸)?,F(xiàn)代研究降壓、改善肺通氣功能。6、魚際(滎穴)定位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功能宣肺解表、清熱利咽主治配穴合谷、商陽咳嗽,咽喉腫痛合谷、間使、神門、肺俞、腎俞失語大椎、肺俞外感發(fā)熱四縫、大橫小兒疳積刺灸直刺05~08寸。少灸,治小兒疳積可用割治法?,F(xiàn)代研究平喘7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橈側,距指甲角01寸。功能醒腦開竅,清熱利咽。主治配穴急癥中風昏迷配中沖、水溝、足三里。小兒驚風配合谷、曲池。熱病咽喉腫痛配天突、合谷。狂證配大敦。刺灸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可灸。(孕婦慎用刺法)現(xiàn)代研究CO中毒而昏迷手太陰肺經小結1、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下絡大腸,屬肺。體表循行于上肢內側手少陰和手厥陰之前,過魚際,止于少商。支脈從列缺分出,在商陽與手陽明大腸經相連。聯(lián)系臟腑有肺、大腸、胃、膈、咽喉、氣道。2、本經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右對稱。手太陰經常用穴定位胸中府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肘尺澤肱二頭肌肌腱橈側,肘橫紋上(微屈肘)前孔最腕橫7寸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臂列缺紋上15寸橈骨莖突上方腕太淵腕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橈A橈側)手魚際第1掌骨中點,赤白肉際。少商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3、肺經穴位主治表本經腧穴主治胸、肺、喉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軀干部腧穴中府近治作用為主肺、胸病變遠治作用特殊作用尺澤急性吐瀉、小兒驚風孔最咳血肘膝以下腧穴列缺胸、肺、喉病頭痛、項強太淵無脈證魚際發(fā)熱、失音少商急癥、熱病4、中府、云門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肺臟,造成氣胸,少商、魚際、尺澤治療實熱證時,用三棱針點刺出血,關節(jié)部位腧穴不宜用直接灸(尺澤、經渠、太淵針刺時避開橈動脈,勿傷及,慎直接灸,禁化膿灸)。病例1李某某女43歲北京某大學教師1997年11月7日初診,因急性扁桃腺炎咽痛,扁桃腺紅腫,發(fā)熱。青霉素肌注后體溫降至正常,但咽痛、音啞不能講課。查咽紅腫,脈浮。予少商雙側點刺出血3滴。出血后即自覺咽部通暢松快。隔日再次點刺放血,音啞全消。2瑪麗女巴西黑人1998年8月10日初診,患者身體肥胖,喝喝而喘,說話不能連貫,舌質略紅,脈弦滑。即刻針中府、尺澤、列缺、豐隆、膻中,毫針瀉法,5分鐘行針一次,20分鐘后完全不喘,喜笑顏開。隔日又來門診,仍宗上法,鞏固療效。手陽明大腸經LARGEINTESTINEMERIDIANOFHYANGMINGLI目的要求1掌握手陽明大腸經的體表循行,及其臟腑屬絡關系和與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重點掌握所講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點和刺灸方法。2熟悉經脈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了解其余穴位的內容。(一)經脈循行1、循行路線起于食指末端,沿著食指橈側緣向上,通過第一、第二掌骨之間,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前臂橈側,進入肘外側,再沿上臂外側前緣,上走肩端,沿肩峰前緣,向上交會到第七頸椎棘突下,再向前下行到鎖骨上窩,絡于肺,通過膈肌,屬于大腸。頸部支脈,從鎖骨上窩分出,上行頸部,通過面頰,進入下齒中,回繞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脈向右,右脈向左,上行挾著鼻孔到鼻翼兩旁,與足陽明胃經相接。體表從食指橈側端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經肩頸上顏面,在人中溝交叉到對側,在鼻翼旁與足陽明胃經相接。體內絡肺,屬大腸。面部支脈進入下齒齦,繞上唇。2、循行分布特點走向從胸走手位置手外側前緣循行體內聯(lián)系屬大腸,絡肺。并與鼻、下齒有聯(lián)系屬性陽經屬絡關系屬大腸絡肺起止穴商陽迎香交接關系上接手太陰肺經,下接足陽明胃經(二)主要病候①腹痛腸鳴泄瀉便秘痢疾②咽喉腫痛齒痛鼻流清涕或出血③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腫或寒冷等癥(三)主治概要頭面五官疾病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頭痛,鼻衄。熱病身熱,熱病無汗,多汗。外經病瘰疬,肩臂痛,上肢不遂。(三)常用腧穴起于商陽,止于迎香,左右各20個穴位解剖標志指甲角、第二掌指關節(jié)、第二掌骨、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腕背橫紋、肘橫紋、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結節(jié)、鎖骨、肩胛崗、喉結、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鎖骨頭)、鼻翼、鼻唇溝等。1、商陽(井穴)定位食指橈側甲角旁約01寸。功能清熱瀉火,醒腦開竅。主治配穴合谷、商陽咳嗽,咽喉腫痛感冒發(fā)熱,熱病無汗少商、中沖、關沖中風、中暑昏迷合谷、陽谷、大椎熱病刺灸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F(xiàn)代研究胃蠕動增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shù)诙乒菢飩戎悬c處。(另兩種取穴法)功能祛風解表,清熱通絡。主治配穴水溝口唇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曲池遍身風疹。復溜多汗癥或無汗癥頰車、下關下齒痛,口眼斜。手三里、肩髃上肢不遂。三陰交滯產,胎盤不下。三陰交、至陰穴催產。列缺(原絡)大腸經病變。大椎、風池感冒太沖(同時針刺,稱為“開四關”)常用于急救,小兒驚風(氣機不利引起的精神障礙)。刺灸直刺05~1寸??删?。孕婦慎用?,F(xiàn)代研究針麻止痛、引產、預防流感2、合谷(原穴、回陽九針穴、三大清熱要穴、孕婦敏感穴、手背三大要穴)3、手三里定位肘橫紋下2寸,陽溪與曲池穴連線上。功能祛風通絡、和胃利腸主治配穴頰車腮腺炎、齒痛溫溜、曲池、中渚、豐隆失音合谷、外關、肩髃上肢痿痹。上巨虛、天樞腹痛腹瀉。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F(xiàn)代研究調節(jié)大腸功能,提高皮膚痛閾4、曲池(合穴、降壓要穴、三大清熱要穴、皮膚病三要穴、通關利節(jié)要穴、上肢不遂必取要穴)定位屈肘,當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功能祛風解表,清熱涼血。主治配穴太沖高血壓合谷、外關感冒、咽喉腫痛、目赤痛。外關、大椎高熱上肢癱瘓配合谷、外關、肩髃、手三里。風池、血海、足三里、委中蕁麻疹、濕疹、神經性皮炎刺灸直刺08~15寸??删摹,F(xiàn)代研究調節(jié)胃腸蠕動、治療闌尾炎、心率、血壓調節(jié)5、肩髃(手陽明,陽蹺脈交會穴)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肩峰前下方凹陷中。功能活血通絡,疏風清熱主治配穴天宗或肩髃透極泉肩周炎曲池上肢麻痹陽溪風熱癮疹刺灸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F(xiàn)代研究改善肢體血液循環(huán)針麻處方5、迎香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功能活血通絡,通竅驅蟲。主治配穴合谷面癢合谷、頰車透地倉口喎。合谷、列缺、印堂、上星鼻塞,鼻、不聞香臭。透四白加陽陵泉膽道蛔蟲,止痛效果良好。刺灸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灸(不宜疤痕灸)現(xiàn)代研究鼻病首選穴、慢性支氣管炎手陽明大腸經小結1經脈走向從食指橈側端,沿上肢外側前緣經肩、頸上顏面,止于對側鼻翼旁。體內支屬大腸,絡肺。聯(lián)系的器官有齒(入下齒中)、口、鼻(還出夾口上夾鼻孔)。2、本經共有腧穴20個,起于商陽,止于迎香。手陽明經常用穴定位商陽食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手三間第2掌指關節(jié)后。合谷第1、2掌骨之間,約當?shù)?掌骨橈側中點。腕陽溪腕橫紋橈側,拇短長伸肌腱之間(拇指上翹)前臂偏歷陽溪與曲池腕上3寸手三里連線上肘下2寸肘曲池屈肘,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上臂臂臑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三角肌下端)肩肩髃肩峰與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肩平舉,肩前凹陷中)頸扶突平喉結(旁開3寸),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面迎香鼻翼中點外(05寸)鼻唇溝中。手陽明經穴位主治本經腧穴主治口、齒、鼻等頭面器官病,咽喉病,及經脈循行所過的上肢外側前緣、肩前、頸部的病變。商陽高熱、昏迷合谷汗證、滯產陽溪頭面器官病,熱病腕痛手三里上肢不遂曲池上肢不遂、熱病、隱疹臂臑目疾肩髃隱疹扶突局部病癥肺疾迎香面疾、膽道蛔蟲癥操作要點商陽淺刺或點刺放血。合谷孕婦慎針。迎香向上斜刺或平刺,不宜艾炷灸。病例1張先生48歲男北京市建工程處項目負責人,患者因工程緊張勞累上火牙痛,經中日醫(yī)院牙科治療,好三天,又發(fā)作?,F(xiàn)癥左側下牙痛,影響飲食和睡眠,脈弦。取陽明經下關(左)、合谷(雙)和阿是穴(左)毫針速刺瀉法。每3分鐘捻轉提插1次,針感較強,20分鐘出針。牙痛止,夜寐安,跟蹤15天,牙痛未發(fā)。2洪某40歲男園林處工程師,患鼻炎10余年,經常噴嚏連連,鼻堵鼻干,不聞香臭,鼻腔較寬大。西醫(yī)診斷為萎縮性鼻炎。取手陽明經迎香、合谷,采用經絡導平儀治療,每次30分鐘,隔日一次,10次一療程。一療程后覺鼻腔濕潤,兩療程似有嗅覺,三療程明顯好轉,鼻不堵不干,有嗅覺。足陽明胃經THESTOMACHMERIDIANOFFOOTYANGMING(一)經脈循行1、循行路線起于鼻翼旁,上行到鼻根部,與旁側足太陽經交會,向下沿著鼻柱外側,進入上齒齦內,回出環(huán)繞口唇,向下交會于頦唇溝處,再向后沿著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頜大迎處,沿著下頜角上行耳前,經過顴弓,沿著發(fā)際到達前額。頸部支脈,從大迎前下走人迎,沿著喉嚨,進入鎖骨上窩部,向下通過橫膈,屬于胃,絡于脾。胸腹部直行的脈,從鎖骨上窩向下,經乳頭向下挾臍旁,進入少腹兩側氣沖;胃下口的支脈,沿著腹里向下到氣沖會合,再由此下行經大腿前側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蓋,沿脛骨外側前緣,下經足跗,進入第二足趾外側端。小腿部的支脈,從膝下三寸處分出,進入足中趾外側;足部支脈,從跗上分出,進入足大趾內側端,與足太陰脾經相接。體表起于鼻翼旁,上行眼眶下緣,折回下行口角,在下頜角前分成兩支,一支上額角,另一支下沿頸前外下行缺盆,循乳中,夾臍旁兩寸,經下肢前緣下行,止于足次趾外側端。脛部支脈從膝下三寸至中趾外側,跗部支脈從足背至大趾內側端,與足太陰脾經相接。體內屬胃,絡脾。入上齒齦?!粼陬^面部沿目中線下行至口角旁,循下頜骨向外至下頜角分成兩支,一支循耳前上額角,另一支沿頸前外側下缺盆?!粼谛夭垦氐诙染€下行,即乳中線或鎖骨中線,距前正中線4寸?!粼诟共垦氐诙染€下行,距前正中線2寸?!粼诖笸妊伧那吧霞c髕骨外側緣連線下行?!粼谛⊥妊孛劰乔熬壨?寸下行(豐隆在脛骨前緣外2寸)。◆在足部沿踝橫紋中點與足次趾外側端連線循行。2、循行分布特點走向從頭走足位置面部胸前下肢前外側循行屬性陽經體內聯(lián)系胃、脾、眼、鼻、口、上齒、乳房屬絡關系屬胃絡脾起止穴起承泣;止厲兌上接手陽明大腸經,下交足太陰脾經靈樞經脈是動脈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加拔,脊痛,腰似折,脾不可以曲,腘加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腘、踹、腳皆痛,小指不用。腸鳴腹脹,水腫,胃痛,嘔吐或消谷善饑,口渴,咽喉腫痛,鼻衄,胸及膝髕等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病,發(fā)狂等癥。(本經病候主“血”所生病。并經多氣多血,辰時氣血注此)(二)主要病候(三)主治概要脾胃疾病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痢疾。頭面五官疾病頭痛,口眼歪斜,齒痛,面痛,牙關緊閉。外經病乳癰,膝痛,下肢痿痹,腳氣。其他神志?。岵?、發(fā)狂)(四)常用腧穴起于承泣,止于厲兌,左右各45個穴位瞳孔、眼球、眶骨、眶下孔、鼻翼、口角、咬肌、顴弓、下頜骨(下頜切跡)、額角發(fā)際、胸鎖乳突肌、喉結、鎖骨、肋骨、乳頭、肚臍、恥骨聯(lián)合、髂前上棘、臀橫紋、髕底、髕尖、脛骨前嵴、足背橫紋、拇長與趾長伸肌腱、足二、三跖骨結合部、足二、三趾間的紋頭、趾甲角。1、承泣(明目要穴)定位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功能疏風活絡、開竅明目主治配穴肝俞夜盲風池、睛明、耳尖放血疏風清熱、瀉火解毒目赤腫痛風池、光明視神經萎縮足三里、合谷、攢竹、風池眼瞼外翻及口眼歪斜刺灸押手固定眼球,沿眶下緣緩慢直刺03~07寸,不宜提插和大幅度捻轉;禁灸?,F(xiàn)代研究近視、散光、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炎、色盲、減慢心率2、四白定位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功能疏風通絡、清頭明目主治配穴頰車、攢竹、太陽通經活絡口眼歪斜,角膜炎涌泉、大杼滋陰潛陽頭痛目眩豐隆、太沖目翳、眼瞼瞤動、青光眼刺灸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不可過度提插捻轉;不宜灸?,F(xiàn)代研究眼疾,面神經麻痹、痙攣,三叉神經痛,耳鼻喉手術針麻常用穴。3、地倉(口區(qū)三大要穴三穴四處)定位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功能祛痰止涎、通絡鎮(zhèn)痙主治配穴地倉透頰車、合谷口眼歪斜地倉透頰車,用電針,配太陽面癱頰車、合谷、巨髎唇緩不收、流涎刺灸直刺02~03寸,或向頰車方向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F(xiàn)代研究面癱,小兒單純性流涎4、頰車面癱(嘴角歪斜)、牙痛要穴定位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功能開關通絡、祛風調氣主治配穴下關、合谷、內庭顳頜關節(jié)紊亂癥合谷、下關、內庭瀉陽明熱邪牙痛、顳頜關節(jié)炎地倉、合谷、陽白、攢竹口眼歪斜,頰腫,齒痛刺灸直刺03~05寸,或向地倉方向斜刺05~1寸;可灸?,F(xiàn)代研究顳頜關節(jié)紊亂癥,面癱,甲亢5、下關定位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張口有隆起)(張口定位,閉口進針)功能祛風止痛,聰耳啟關主治配穴聽宮、翳風、合谷顳頜關節(jié)炎單用此穴可治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Ⅰ支痛魚腰Ⅱ支痛四白Ⅲ支痛夾承漿頰車、合谷、外關牙關緊閉陽溪、關沖、液門、陽谷耳鳴,耳聾大迎、翳風、完骨牙齒齲痛。刺灸直刺03~05寸(閉口進針,進針后不可張口);可灸。6、頭維定位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功能祛風瀉火、止痛明目主治配穴大陵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四白、攢竹眼輪匝肌痙攣列缺、合谷、風池、率谷偏頭痛、眼痛攢竹、陽白迎風流淚百會、風池、通天穴位注射ATP脫發(fā)刺灸平刺05~1寸。不宜灸。現(xiàn)代研究脫發(fā),高血壓眩暈7、梁門定位臍中上4寸(中脘),旁開2寸。功能健脾理氣、和胃調中主治配穴公孫、足三里、內關和胃降逆止痛胃痛,腹脹,嘔吐胃俞、脾俞、腎俞、上巨虛溫腎健脾便溏中脘透刺胃下垂刺灸直刺08~12寸。過飽者禁針,肝大者慎針,不宜作大幅度提插,可灸。8、天樞(大腸的募穴,止瀉要穴)定位臍中旁開2寸。功能調中和胃、理氣健脾主治配穴上巨虛(幕合)解毒清熱利濕急性菌痢足三里和中止瀉小兒腹瀉上巨虛、闌尾穴理氣活血化瘀急性闌尾炎大腸俞(俞募)、足三里溫通氣機、調理腸腑腸麻痹、腹瀉中極、三陰交、太沖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月經不調、通經刺灸直刺1~15寸。腸麻痹不可深刺,妊娠禁針灸??删摹,F(xiàn)代研究腸道功能調節(jié),提高免疫功能,子宮頸癌9、歸來定位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2寸。功能理氣活血、調補肝腎主治配穴關元、中極、足三里子宮脫垂陰陵泉膀胱炎太沖溫經理氣疝氣偏墜血海、三陰交、次髎經閉刺灸直刺1~15寸,不宜提插捻轉,輕取,動作應柔和??删摹,F(xiàn)代研究針歸來、中極、血海等穴,可使繼發(fā)性閉經病人發(fā)生激素撤退性出血現(xiàn)象10、伏兔定位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的連線上,髕底上7寸。功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配穴足三里、豐隆、解溪下肢痿痹髀關、犢鼻腿痛風市、犢鼻、膝眼、足三里腳氣刺灸直刺1~2寸;可灸。11、梁丘(郄穴)定位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功能通調胃氣、舒筋活絡配穴足三里、中脘急性胃痛曲泉、陽關舒經活絡膝關節(jié)不得屈伸犢鼻、陽陵泉、陰陵泉舒筋活絡膝關節(jié)痛地五會乳癰刺灸直刺1~12寸;可灸。12、足三里(合穴、下合穴、本經代表穴、強壯保健穴、回陽九針穴)定位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中指)(取穴)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主治配穴中脘、內關脾胃?。ㄎ鸽渫矗┢⒂帷夂?、腎俞、天樞溫陽散寒、調理脾胃脾虛腹瀉三陰交高血壓曲池、豐隆、三陰交健脾化痰眩暈梁丘、期門、內關、肩井疏肝理氣、寬胸利氣乳癰髀關、解溪下肢痿痹懸鐘同灸預防老年中風治療各種虛證,為保健要穴刺灸直刺1~2寸??删模ǔS没摼谋=【模,F(xiàn)代研究胃腸蠕動雙向調節(jié)、增加唾液淀粉酶含量、血液成分有一定影響13、上巨虛大腸下合穴14、下巨虛小腸下合穴15、條口定位犢鼻下8寸(犢鼻與解溪之中點)功能活血通經、利氣止痛;主治肩周炎(遠端配穴)定位脛骨前嵴外一橫指。犢鼻下6寸犢鼻下9寸功能理脾和胃調理腸胃疏經理氣清熱利濕主治大腸疾病另乳癰配穴天樞、大腸俞腹痛、泄瀉支溝、天樞(募合)便秘幽門、太白痢疾足三里、闌尾穴腸癰刺灸直刺1~15寸??删?。15、豐?。ńj穴、化痰要穴)定位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嵴二橫指(中指)。功能健脾利濕、和胃化痰主治配穴肺俞、尺澤祛痰鎮(zhèn)咳咳嗽,哮喘復溜水腫(風逆四肢腫)陰陵泉痰濕頭痛照海、陶道滌痰醒神癲癇沖陽豁痰寧神(原絡配穴)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刺灸直刺1~15寸。可灸。16、解溪(經穴)定位足背踝關節(jié)橫紋的中央,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功能扶脾化濕、清熱安神、祛風通絡主治配穴血海、商丘和胃降逆腹脹商丘、丘墟、昆侖、太溪舒筋活絡踝部痛承光目眩頭痛刺灸直刺05~1寸(避開脛動、靜脈)??删?。17、內庭(滎穴、清胃火要穴、引熱下行要穴)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間的縫紋端。功能健脾和胃,清瀉胃火主治配穴合谷清瀉邪熱牙齦腫痛上星、太陽、頭維清利頭目頭痛、目赤腫痛天樞、上巨虛痢疾、泄瀉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删?。足陽明胃經小結1、經脈走向起于鼻翼旁,到目眶下沿目中線下行,在下頜角前分成兩支,一支上額角,另一支下缺盆,循乳中,夾臍旁兩寸,沿下肢前側下行,經足背,止于足次趾外側端。脛部支脈從足三里到中趾外側,跗部支脈到大趾內側端,與足太陰脾經相接。體內路徑屬胃,絡脾。聯(lián)系的臟腑包括胃、脾、膈、鼻、上齒、口唇、喉嚨。2、本經共有45個腧穴,起于承泣,止于厲兌。足陽明胃經常用穴位定位承泣目正視眶下緣與眼球之間四白瞳孔直下眶下孔中頭面地倉平口角頰車咬肌隆起最高處下關顴弓與下頜切跡之間凹陷中(合口)頭維額角發(fā)際直上05寸。正中線旁45寸梁門臍上4寸(平中脘)腹天樞距任2寸平臍(平神闕)歸來臍下4寸(平中極)大腿伏兔髂前上棘~髕底外側端連線上6寸梁丘髕底上2寸足三里3寸下小腿上巨虛犢鼻下6寸脛骨前緣外1橫指肢下巨虛9寸豐隆8寸2橫指犢鼻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解溪足背橫紋上,拇、趾長伸肌腱之間。足內庭第2、3趾間,趾蹼緣后赤白肉際(縫紋端)厲兌第2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3、足陽明經穴主治表本經腧穴主治胃腸病,頭面、目、鼻、口、齒痛,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承泣、四白、地倉、頰車、頭維、梁門、天樞、歸來局部病癥為主梁門、天樞胃腸消化系統(tǒng)病癥歸來前陰、婦科、泌尿系統(tǒng)病癥伏兔犢鼻局部病癥足三里強壯要穴梁丘胃腸病急性胃痛上、下巨虛大、小腸病癥豐隆痰證解溪頭面五官癲狂內庭胃腸、神志、熱病齒痛、熱病4操作要點面部血管豐富,進針要慢,防止出血和引起血腫,一旦引起皮下出血及血腫,24小時內應局部冷敷,以止血,24小時后可局部熱敷,以消瘀血。頭維平刺。頸部有重要血管,應避開血管,不可強刺及深刺。胸部有心、肺二臟,應淺刺、斜刺或平刺,少留針,嚴防傷及心、肺,造成氣胸等不良后果。腹部,上有肝膽、脾胃,下有膀胱腸道等器官,進針必須緩慢,直刺達到一定深度時,應少提插,避免刺傷腹腔器官。少腹穴孕婦禁刺,癃閉者禁直刺,一般病人針刺前應排空膀胱。天樞妊娠禁針灸、腸麻痹慎針。四白、頭維禁灸。舉例1畢松28歲男儀器設備管理員。1999年5月7日初診昨日晨起覺左頰板滯不舒,進而發(fā)現(xiàn)口角歪斜,左眼瞼閉合不全,急診。查左耳下壓痛,左鼻唇溝淺平,口角右斜,鼻中溝右移,左額紋消失,閉目不全,脈浮小數(shù),苔薄白,舌尖紅。診斷為面癱(風熱之邪客于絡脈)。針左側翳風、風池、頰車、地倉、人中、四白、攢竹、合谷(雙)、外關(雙),先淺刺,逐漸加重手法,共七次,完全恢復。2王某20歲男建筑工人1998年10月就診平素健康,因在露天吃肉食,晚突發(fā)腹痛,急診。查急痛病容,中脘部壓痛,無嘔吐便瀉。取中脘和足陽明經穴梁丘、足三里。毫針瀉法,25分鐘后,疼痛完全緩解。足太陰脾經THESPLEENMERIDIANOFFOOTTAIYINSP目的要求1掌握本經的體表循行,及其臟腑屬絡關系和與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重點掌握所講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點和刺灸方法。2熟悉經脈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了解其余穴位的內容。(一經脈循行1、循行路線起于足大趾末端,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經過大趾本節(jié)后的第一跖趾關節(jié)后面,上行至內踝前邊,再上小腿內側,沿脛骨后交出足厥陰經的前面,經膝股部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于脾,絡于胃,通過橫膈上行,挾食管兩旁,連系舌根,散布于舌下。腹部支脈,從胃部分出,上過橫膈,流注于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體表起于足大趾內側端,沿足內側、小腿內側脛骨后緣上行,在內踝上8寸交到足厥陰經之前,上行于小腿及大腿內側前緣,經腹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21
頁數(shù): 358
大?。?4.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西醫(yī)人員中醫(yī)知識培訓針灸學培訓課件仁懷市中醫(yī)院嚴武龍(主任醫(yī)師)一、人體主要穴位及其作用1合谷增強機體的防御能,對于白細胞具有雙向調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顯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對甲狀腺機能具有調整作用,對血液循環(huán)功能有調整作用,輕手法引起血管收縮,重手法引起血管擴張,能降低高血壓病人血中膽固朜的含量。2手三里針刺對胃的蠕動,張力,排空及小腸的運動機能,具有明顯增強作用。3曲池治皮膚的要穴,艾灸該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顯著增加,具有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對于感染炎癥的病人,具有較高的防治效率。4迎香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效。5頰車對甲亢病人有治療效應。6人迎有顯著的降壓效果,尤其對收縮壓最顯著。7足三里①對胃的蠕動,張力,排空,大小腸以闌尾的運動機能均有明顯作用,對胃酸和胃蛋白有雙向調整作用,②增強膽囊運動和排空能力,使膽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調整血壓作用,④對病人血糖有影響,⑤能使血液中細胞總數(shù)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細胞迅速上升,針刺能使痛閾明顯升高,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損傷神經的恢復。8豐隆針刺豐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縮反應,配曲池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治療有顯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9解溪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10公孫針刺公孫穴對胃的里蠕動,張力,排空,大小腸以及闌尾的運動機能,均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對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潰瘍,幽門痙攣,胃內容物滯留有良好作用。11三陰交為消化,生殖,泌尿系統(tǒng),婦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陰交配合谷,秩邊,針刺后立即加強子宮收縮,且持續(xù)時間延長,對婦科疾病手術的鎮(zhèn)痛作用十分顯著,對于膀胱張力具有調節(jié)作用,治療陣發(fā)性房心動過速,心房顫動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療效。12陰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針之,桴鼓相應,所苦頓解。13少??删徑饨Y腸痙攣,對痙攣性結腸炎的治療有良效。14神門治心臟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減慢,對神經垂體高血壓的動物,刺后可使血壓降低。15少澤電針少澤可使垂體后葉催產素的分泌增強。16后溪配申脈治療癲癇白天發(fā)作者為佳。17天宗對膽囊有收縮作用,針刺天宗,肩井,腎俞,對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療效,并提高免疫功能。18攢竹針刺攢竹可使心率減慢。19天柱可使頭痛清醒,記憶力增強,針刺天柱,能解除支氣管痙攣。20大杼針刺大杼,飛揚,足三里等留針7分鐘,可使血鈣增加。21風門?;几忻皞L之人,按之灸之,頗見功效。22肺俞針刺肺俞,能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氣道阻力,治療支氣管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可延緩動脈硬化。23心俞可使心率減慢,治療心房顫動有良效。24肝俞血小板增加,針刺肝俞可使膽道壓力降,解除括約肌痙攣,對血糖有調作用,針刺后白膽固醇明顯下降。25脾俞針刺全血血細胞減少病人的脾俞,能使血小板增加,艾炙脾俞對放射治療后白細胞數(shù)過低的癌癥病人,可使的細胞迅速上升,針刺脾俞可降低膽道壓力,解除括約肌的痙攣。26胃俞對消化道潰瘍,胃幽門痙攣,胃內容物滯留等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針刺可增強膽囊的收縮作用。27三焦俞對腎與輸尿管結故事石用三焦俞,腎俞,京門,天樞,氣海為主穴,治療后約半數(shù)患者能排出結石。28腎俞針刺腎俞,能顯著抑制鈉潴留,故有利尿作用。29殷門針刺殷門,肺俞可緩解支管哮喘證,一般在3~45MIN獲得緩解。30秩邊可使孕婦子宮收縮增強,即時效果顯著。31至陰矯正胎位有顯著療效。32涌泉對失血性休克動物的呼吸與循環(huán)機能有興奮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壓作用。33照海能促進腎臟泌尿功能,日排尿量顯著增多。34內關配公孫調理三焦平衡,增強胃腸功能,雙向調節(jié)心率。35風池治風之要穴,有雙向調整胃酸及胃蛋白酶。36環(huán)跳針刺環(huán)跳,具有促進神經再生作用,可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雙向調節(jié)。37懸鐘此穴與細胞生成有關,也是嗜酸性折細胞的敏感穴,對嗜酸性白細胞有特異性。38章門具有明顯的抗組織胺作用。39長強補腎,健脾,通絡,固銳。40大椎針刺大椎可使體溫下降,針刺大椎可使的細胞增加,并明顯左移,艾灸或電針,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針刺大椎可治心房顫動。41中極中極配關元,大赫有促進垂體性腺功能的作用。中極配血海,大赫,三陰交,可興奮下丘腦─垂體系統(tǒng),使黃體生成素增加。中極配頰車,對垂體,性腺功能有一定影響。42石門針刺婦女的石門并配合谷,經4~6次可使子宮變更達到避孕目的。43鳩尾針刺鳩尾,對血壓有調節(jié)作用。44膻中膻中配內關,足三里能有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二、常見急癥的針灸治療(一)暈厥多由元氣虛弱,病后氣血未復或產后失血過多,每因操勞過度、驟然起立等,致使經氣紊亂,氣血不能上充于腦,陽氣不能通達于四末發(fā)為暈厥;或情志異常波動,或外傷劇痛,致使經氣逆亂,氣血運行失常,清竅受擾,發(fā)為暈厥。自覺頭暈乏力,眼前發(fā)黑,泛泛欲吐,繼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兼見素體虛弱,疲勞驚恐而致昏仆,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氣短眼花,冷汗舌淡,脈細緩無力者,為虛證;偶因外傷、惱怒等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關緊閉,舌淡苔薄白,脈沉弦者,為實證。1基本治療治法蘇厥醒神。取督脈、手厥陰經穴為主。主穴水溝中沖涌泉足三里配穴虛證者,加氣海、關元、百會;實證者,加合谷、太沖。操作足三里用補法;水溝、中沖用瀉法;涌泉用平補平瀉法。配穴按補虛瀉實操作,關元、百會用灸法。2其他治療(1)耳針法選神門、腎上腺、心、皮質下。毫針刺,強刺激。(2)刺絡法選十二井穴、十宣、大椎。毫針刺后,大幅度捻轉數(shù)次,出針后使其出血數(shù)滴,適用于實證。(二)心絞痛突然發(fā)作的胸骨下部后方或心前區(qū)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肢前內側及無名指和小指。疼痛一般持續(xù)5~15分鐘,伴有面色蒼白,表情焦慮,出汗或恐懼感。多因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等因素誘發(fā)。1基本治療治法通陽行氣,活血止痛。取手厥陰、少陰經穴為主。主穴內關陰郄膻中操作毫針瀉法。2其他治療耳針法選心、小腸、交感、神門、內分泌。每次選3~5穴,毫針刺,中等刺激強度。(三)膽絞痛急性膽囊炎、膽石癥急性膽囊炎右上腹痛,呈持續(xù)性,并陣發(fā)性加劇。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區(qū),伴有惡心、嘔吐,右上腹膽囊區(qū)有明顯壓痛和肌緊張。部分患者出現(xiàn)黃疸和高熱,或摸到腫大的膽囊。膽石癥疼痛劇烈,惡心嘔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和高熱。發(fā)作一般時間短暫,也可延及數(shù)小時。1基本治療治法疏肝利膽,行氣止痛。取足少陽經穴、相應的俞募穴為主。主穴膽囊穴陽陵泉膽俞肝俞日月期門配穴嘔吐者,加內關、足三里;黃疸者,加至陽;高熱者,加曲池、大椎。操作毫針瀉法。2其他治療耳針法選肝、胰膽、交感、神門、耳迷根。急性發(fā)作時,毫針強刺激,持續(xù)捻針。疼痛緩解后,用耳穴壓丸法,兩耳交替進行。膽道蛔蟲癥上腹中部和右上腹突發(fā)的陣發(fā)性劇烈絞痛或劍突下“鉆頂”樣疼痛,可向肩胛區(qū)或右肩放射,伴有惡心、嘔吐,有時吐出蛔蟲,繼發(fā)感染時有發(fā)熱。疼痛時間數(shù)分鐘到數(shù)小時,一日發(fā)作數(shù)次。間隔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輕微。1基本治療治法解痙利膽,驅蛔止痛。取足少陽、手足陽明經穴為主。主穴膽囊穴陽凌泉迎香四白鳩尾日月配穴嘔吐者,加內關、足三里。操作毫針瀉法。迎香透四白,鳩尾透日月。每次留針1~2小時。操作毫針瀉法。2其他治療耳針法選腎、輸尿管、交感、皮質下、三焦。毫針刺,強刺激。操作毫針瀉法。三、常見病的拔罐治療(一)便秘部位手陽明大腸經(肘部以小臂的外上側)、足陽明大腸經(關節(jié)以下小腿的外靠近中間部分)。方法上述部位走罐,每周一次,十次為一療程。(二)實癥泄瀉(腹瀉)部位第一組穴位(背部)共6個兩兩關于脊柱對應脾俞穴(第11椎旁開15寸)2個、腎俞穴(第14椎旁開15寸)2個、大腸俞(第16椎旁開15寸)2個。第二組穴位(肚子)共4個穴位中脘(肚臍和心窩中點)1個、神闕(肚臍)1個、天樞(肚臍旁2寸)2個。方法每次一組穴位,下次另一組穴位,留罐15分鐘,6次為一療程。(三)實癥胃痛部位胃俞穴(背部2個)中脘穴(肚子1個)、足三里(腿上2個)方法血罐法(在穴位附近上先用針刺出品字型出血,再拔罐),每周23次,10次為一療程(四)虛癥胃痛部位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方法針罐(在穴位上先針灸再拔罐)15分鐘,每周3次,10次為一療程。不會針罐的,直接拔罐也可以在這些穴位就是效果要差點。(五)咽喉腫痛部位大椎穴、胃俞穴、肝俞穴方法血罐法隔日一次(六)后背痛部位督脈、膀胱經、委中穴方法督脈、膀胱經(都指在后背部位)走罐,委中穴(膝蓋后正中處)留罐15分鐘。(七)腰痛部位腎俞穴腰眼穴阿是穴(腰部壓痛點)方法撥罐留罐20分鐘,每周2次,10次一療程(八)坐骨神經痛部位腎俞穴、大腸穴、環(huán)跳穴、陰門穴、委中穴、承山穴方法針罐20分鐘,每周3次,6次一療程。(在后背、大腿小腿等處,按神經走向定穴)(九)痛經部位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關元穴、三陰交方法針罐法,月經前2天開始,每天一次10次一療程(十)月經不調部位肝俞、脾俞穴、腎俞穴、氣海、三陰交方法針罐法,每日一次,10次一療程(十一)頭痛部位督脈、膀胱經、走罐(背部),后頭痛加手太陽經、足太陽經(小腿、小臂部分下同),前頭痛加足陽明經、手陽明經,偏頭痛加同側的足少陽經、手少陽經,頭頂痛加手厥陰經、足厥陰經。方法撥罐四、常見病的推拿治療(一)背肌勞損體力勞動者或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經常會感到背部酸脹疼痛,勞累以后或陰雨天癥狀更加明顯,這就是我們講的背肌勞損。本病病人自覺癥狀比較明顯,有時還有背部沉重感,仿佛背著很重的東西,體檢時,局部的壓痛較輕,沒有特殊的體征。本病推拿治療效果理想,如配合練功,療效更佳。1點穴患者俯臥位,用拇指點按肩井、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委中等穴,每穴半分鐘。2松筋患者俯臥位,在背部使用滾法,用力要大,約10分鐘,再用拇指由上向下彈撥脊柱兩側的肌肉,然后局部使用快速的掌根揉搓。3理筋患者坐位,醫(yī)者在背部使用肘平推法3~5次。4結束手法患者坐位,醫(yī)者在其背部使用由上向下的直擦法,或由左向右的橫擦法20次。(二)頸椎病頸椎病多發(fā)于中、老年患者,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或有過頸部損傷史者更為多見。本病主要表現(xiàn)為頭、頸、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甚至出現(xiàn)肢體功能失常,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點穴用拇指點按風池、風府、肩井、極泉、天宗、曲池、合谷穴,每穴半分鐘。2松筋首先在肩頸上肢部使用滾法,重點是肩背部約10分鐘,然后用拿法拿肩部、上肢部,特別是拿肩井、風池和極泉穴,最后用一指禪推法,推頸部的兩側肌肉,約5分鐘。3活動頸部患者坐位,做頸部的搖法和拔伸法,注意手法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度。4舒筋在頸根部、肩部兩側使用側掌叩法,在肩部和上肢使用搓法,在手指部使用捻法和拔伸法,操作2遍。(四)急性腰扭傷患者在搬抬東西時,腰部扭了一下,感到腰部疼痛,轉動困難,甚至覺得下肢發(fā)軟,腰部發(fā)空,走路困難,經確診為急性腰扭傷,即可進行按摩治療。1點穴患者俯臥位,雙下肢伸直,用雙手拇指分別點按兩側委中穴,以患者自覺雙下肢酸脹為宜,操作半分鐘。2松筋患者俯臥位,在腰背部使以揉法或按壓法,操作約10分鐘,并用拇指點按壓痛點1分鐘。3活動腰部患者俯臥,醫(yī)者一手按住腰部,一手扳起對側的肩膀,雙手同時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如圖53,然后醫(yī)者按腰之手扳起對側大腿,另一只手按在腰部,雙手同時用力如圖54,醫(yī)者站在治療床的對側,一手扶其雙膝,一手扶起雙踝,搖晃5~7圈,然后按壓雙膝,使其盡量接近胸部如圖55。4結束手法在腰部使用橫擦法約2分鐘。(五)跟痛癥本病以中老年人為多見,主要由于骨刺引起,臨床常見走路或站立時,感到足跟疼痛,負重時加重,休息后減輕等現(xiàn)象。本病的治療方法很多,如針灸、熱敷、理療等,如能配合上推拿療法,效果會更加滿意。1點穴用拇指點按承山、三陰交、解溪、太溪等穴,每穴半分鐘。2松筋在小腿內側下13至跟腱處,首先使用一指禪推法,約3分鐘,然后再使用拿法,重點拿跟腱處(如圖62),操作35次。3理筋在足跟部找出壓痛點,用拇指在壓痛點上點揉3分鐘,并從壓痛點處向足心處用拇指平推10次(如圖63)。4結束手法在跟腱兩側使用擦法,以透熱為度。(六)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也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發(fā)于青壯年,由于遭受一次突然的外傷或反復多次輕度的下腰部損傷而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腰部及一側或兩側下肢疼痛,走路時可見身體斜向一側,多反復發(fā)作,延續(xù)多年不愈,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推拿治療對本病有較好的效果,注意急性期(3個月)內不要臥硬板床休息,不宜練功,如果配合腰部的牽引,效果會更好。1點穴患者俯臥位,用拇指或肘部點按腎俞、十七椎、腰陽關、環(huán)跳、委中、陽陵泉、承山等穴,每穴半分鐘。2松筋在患側和健側腰背部及下肢后側使用滾法,約10分鐘;再由上向下在腰背部使用掌按法3遍,在腰部掌按時,要加大力量,如果患者形體肥胖,可彈撥腰背部肌肉。在臀部可用拳擊法擊50拳,并用拇指彈撥小腿外側。3活動腰腿患者俯臥,醫(yī)者一手抱住患者雙大腿,一手按住腰部,兩手向相反方向同時用力,反復3次(如圖57)。令患者仰臥,患側下肢屈曲,醫(yī)者一手扶膝,一手拿踝,進行搖晃,然后扶膝之手用力按壓膝部,使其靠近胸部,這樣反復3次,再伸直患肢,努力向上抬起。4結束手法患者仰臥,醫(yī)者雙手握住患肢踝部,使用抖法。(七)偏癱偏癱就是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腦血栓形成等)的后遺癥。由于偏癱的病人活動不便,甚至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屬帶來了極重的負擔。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種推拿方法,對偏癱有一定的效果。1滾患肢患者取仰臥位,用滾法先施于患肢上側,滾完前面后再滾后面;然后再用同樣方法治療患側下肢。上下肢操作完畢共需10分鐘左右。(三)肩關節(jié)周圍炎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由于肩關節(jié)活動減少,以及肩部組織的退行性改變,或者是外傷、受寒后導致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甚至肩部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的疾病。1點穴用拇指點按肩髃、肩前壓痛點、肩后壓痛點、天宗、曲池、合谷,每穴半分鐘。2松筋患者坐位,醫(yī)者站其側,首先在肩部、肩前、肩后三角肌處使用滾法,然后再捏拿肩部、上臂部共10分鐘。3被動活動首先使用肩關節(jié)搖法,盡可能使肩關節(jié)活動到最大限度。4結束手法在肩部、上肢部用搓法操作3遍,再使用抖法,抖動幅度要小,頻率要快。2推頭患者取坐位,用一指禪推法由百會穴始分向四面推去,施于整個頭部,約5分鐘(如圖78)。3點穴用拇指點揉或肘部點揉,施于曲池、內關、尺澤、環(huán)跳、足三里、委中、承山,每穴半分鐘。(八)落枕落枕是由于睡覺時姿勢不正,或睡眠時頸部受風所致的頸部有僵硬,沉重,酸脹疼痛的感覺,以致于頸部轉側不利。1點穴用拇指點按風池、肩井、合谷、落枕穴,每穴半分鐘。2松筋首先在頸部兩側尋找壓痛點,在壓痛點上用拇指按揉約1分鐘,再用手捏拿頸部和肩部肌肉,約2分鐘。3活動頸部用手指按住患側的肌肉,頭部先作左右轉動,再作抬頭低頭運動,最后再作頸部環(huán)轉運動,當轉到某個角度出現(xiàn)疼痛時,手指立即按揉局部,頭部繼續(xù)轉動。4結束手法雙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頸部(如圖56)。雙掌根相對用力,捏擠頸部,并向上提起,反復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九)呃逆呃逆,俗稱打嗝,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小毛病,雖然一般的呃逆不需要去醫(yī)院治療,可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如果呃聲頻作,就會影響他人,自己也很狼狽。如果您掌握了下面所講的推拿手法,將使您或您的朋友擺脫這種尷尬局面。1點攢竹雙拇指按壓雙側攢竹穴,持續(xù)2分鐘。在按壓時,患者還可能再呃逆一次,但一會兒就會好的。操作一定要夠2分鐘。2點列缺用拇指點按一側的列缺穴,約2分鐘。要用力,使局部有脹痛的感覺。3彈缺盆用食指或中指彈撥一側缺盆穴內側。以感到向胸部竄麻為宜,一般只需要彈撥一下。4按膈俞用拇指按壓背部的膈俞穴或者附近的壓痛點,持續(xù)2分鐘。注意以上四種方法,可選用其中的一種,如果單用效果不明顯,可配合應用。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21
頁數(shù): 34
大?。?1.0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針灸臨床教研室陳梅落枕落枕(STIFFNECK)是指急性單純性頸項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證,系頸部傷筋。輕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數(shù)周不愈;如果頻繁發(fā)作,常常是頸椎病的反映。【病因病機】頸項側部主要由手三陽和足少陽經所主,因此,手三陽和足少陽筋絡受損,氣血阻滯,為本病的主要病機。西醫(yī)學認為本病是各種原因導致頸部肌肉痙攣所致?!颈孀C】主癥頸項強痛,活動受限,頭向患側傾斜,項背牽拉痛,甚則向同側肩部和上臂放射,頸項部壓痛明顯。風寒襲絡氣血瘀滯【治療】1基本治療治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主穴外勞宮阿是穴肩井后溪懸鐘配穴操作毫針瀉法。先刺遠端穴落枕、后溪、懸鐘,持續(xù)捻轉,囑患者慢慢活動頸項,一般疼痛可立即緩解。再針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點刺出血。方義2其他治療(1)拔罐法(2)耳針法【按語】1針灸治療本病療效極好,常立即取效,針后可配合推拿和熱敷。2睡眠時應注意枕頭的高低要適度,避免風寒。3中老年人反復出現(xiàn)落枕時,應考慮頸椎病。頸椎病頸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脊髓、神經根、血管及交感神經,并由此產生頸、肩、上肢一系列表現(xiàn)的疾病,稱其為頸椎骨性關節(jié)病,簡稱頸椎病。西醫(yī)將頸椎病分為5型,即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型。頸型、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的鑒別【病因病機】感受外邪、跌仆損傷、動作失度,可使項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肝腎不足,筋骨失養(yǎng);經絡受阻;頸椎病主要與督脈和手、足太陽經密切相關。【治療】治法活血通經。以頸夾脊及手足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取穴風池頸夾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關操作用毫針瀉法或平補平瀉法。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20
頁數(shù): 13
大小: 0.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針灸治療學講稿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高樹中首先需要明白的兩個問題什么是針灸治療學如何學習針灸治療學什么是針灸治療學用針灸的方法治療疾病。與經絡學、腧穴學、針法灸法學等的關系學習針灸治療學的重要性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學醫(yī)五年,治病一生。如何學習針灸治療學“三知”溫故而知新善思而知法勤用而知妙知識能力(思維動手創(chuàng)新)素質(醫(yī)德醫(yī)技體力)針灸治療學的基本內容上篇總論理論中篇各論臨床下篇附錄其它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研究進展、病例書寫教材編寫情況上篇總論第一章針灸治療作用思考1針灸可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說明針灸有什么作用2針灸可以治療失眠,說明針灸有什么作用3針灸可以治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過敏性疾病,說明針灸有什么作用針灸可以治療300多種病癥,針灸的治療作用到底有多少思考針灸的治療作用到底有多少答案是不是唯一的止痛、消炎、抗過敏、安眠、調整心律從西醫(yī)看作用數(shù)不清。解表、清里、和中、益氣、養(yǎng)血、滋陰、壯陽、健脾、補腎、瀉火、利水從中醫(yī)看作用也數(shù)不清。陰陽學說對我們的啟發(fā)“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睆埦霸罏楹文艹蔀槊t(yī)針灸治療作用作用有四清熱、溫寒、補虛、瀉實。作用有三疏通經絡、扶正袪邪、調和陰陽作用有二通經脈調血氣“醫(yī)道雖繁,可一言一蔽之,曰陰陽而已?!薄搬樀离m繁,可一言一蔽之,曰通調而已?!钡谝还?jié)疏通經絡為何說是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為何會引起經絡不通怎樣知道經絡不通是哪條經絡不通是經不通還是絡不通還是經絡都不通如何治療經絡不通“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針為不為,灸之所宜?!钡诙?jié)扶正祛邪腧穴是什么“神客在門”“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贬樉臑槭裁纯梢苑稣犘敖鹪拇蠹覍ξ覀兊膯l(fā)。鄒城百歲老中醫(yī)。針灸如何扶正袪邪機體狀態(tài)針灸方法針灸手法腧穴特性第三節(jié)調和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坝冕樦?,在于知調陰與陽。”“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針灸為何會取效為何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效果會有差異外因針灸內因機體第二章針灸治療原則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膘`樞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膘`樞官能“用針之要,無忘其神?!彼貑枌毭握摗胺泊讨?,必先治神?!薄吧鲜厣瘛薄氨匾黄渖?,令志在針?!薄敖洑庖阎粒魇匚鹗А!薄把a瀉反則病益篤?!钡谌箩樉呐R床辨證論治綱要思考中醫(yī)的辨證方法有哪些這些辨證方法是否可以通用于所有的疾病為何會出現(xiàn)“桂枝下咽,陽盛則斃?!薄肮欧浇癫〔幌嗄堋!薄搬樐軞⑸耍荒芷鹚廊?。”怪病多痰”等名言為何會出現(xiàn)“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陽亦不足”、“補脾不如補腎”,“補腎不如補脾”,傷寒、溫病等論爭會不會出現(xiàn)新的辨證方法針灸臨床應該如何選擇辨證方法第三章針灸臨床辨證論治綱要結論辨證方法是對疾病的規(guī)律性把握,病之規(guī)律變,則辨證方法亦變。八綱辨證辨病性經絡辨證與臟腑辨證最為常用臟腑病癥以臟腑辨證為主,其它病癥以經絡辨證為主,者常結合應用。第一節(jié)針灸臨床辨證論治要點明辨病證性質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突出經絡辨證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分清標本緩急知標本者,萬舉萬當做到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時一、明辨病癥性質陰陽陰證宜灸,陽證宜針表里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寒熱熱則疾之,寒則留之虛實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二、突出經絡辨證為何突出經絡辨證“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比绾瓮怀鼋浗j辨證見經絡辨證一節(jié)。三、注重整體觀念經絡的內聯(lián)外絡從陽引陰,從陰引陽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四、做到三因制宜察歲時于天道,定形氣于余心。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因人(因?。┮虻匾驎r第二節(jié)八綱證治陰陽陰證宜灸,陽證宜針表里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寒熱熱則疾之,寒則留之虛實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第三節(jié)臟腑證治思考1哪些腧穴與臟腑的聯(lián)系最緊密最直接2在針灸臨床運用臟腑辨證與中醫(yī)其它臨床各科運用臟腑辨證有無區(qū)別“氣街、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第三節(jié)臟腑證治五臟病的證治規(guī)律俞募穴原穴六腑病的證治規(guī)律俞募穴下合穴臟腑的五行生克補瀉如臟躁少海,笑不休神門臟腑病的臨床治療體會腹痛部位與臟腑病的關系大腸小腸皆屬于胃,大小腸分治。第四節(jié)氣血津液證治(或氣血精津)思考為何說怪病多痰也曾有過怪病多瘀的說法。為何沒有怪病多氣的說法王清任醫(yī)林改錯從理論上越改越錯,但為何其創(chuàng)的五逐瘀湯卻能大行其道久用不衰如何辨在氣在血在津液針灸如何治氣治血治津液第四節(jié)氣血津液證治如何辨在氣在血在津液氣舌苔,經主氣。血舌質,絡主血。津液痰飲、水氣第四節(jié)氣血津液證治如何治氣、治血、治津液三變刺法“有刺營者,有刺衛(wèi)者,有刺寒痹之留經者?!薄熬帽圆蝗ド碚?,視其血絡,盡去其血?!薄坝冕樦?,在于調氣?!薄胺泊讨?,氣調而止。”八會穴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爸杏惺⒕壅?,不可取之腧”,“打撲損傷破傷風,先于痛處下針攻?!别鲅植咳⊙橹?。經脈是主所生病三焦經氣所生病者胃經血所生病者;大腸經津液所生病者;小腸液所生病者。張仲景和葉天士就是氣血津液證治的大師。第五節(jié)經絡證治一、經絡辨證二、按經論治一、經絡辨證(一)辨證歸經經脈證候(二)辨位歸經病變部位(三)經絡診察歸經1經絡望診2經穴觸診(1)循經按壓(2)穴位按壓3經絡電測定4知熱感度測定(一)辨證歸經經脈病候如心懸若饑狀石學敏院士有深入研究(二)辨位歸經頭痛“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視其虛實,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恝堅,轉引而行之?!保ㄈ┙浗j診察歸經1經絡望診可見的經絡現(xiàn)象紅線等“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北怡o心書“昔人望而知病者,不過熟其經絡故也?!?經穴觸診揣穴(1)循經按壓靈樞刺節(jié)真邪“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后取之而下之。”(2)穴位按壓“察其所痛,以知其應?!薄霸谯е薪Y絡如黍米?!薄鞍雌涮帲瑧谥卸唇饽似潆蛞??!鄙w國才穴位壓痛辨病診斷法經絡辨證的其它方法3經絡電測定4知熱感度測定二、按經(絡)論治(一)十二經論治(二)奇經八脈證治(三)絡脈證治(四)經筋證治(一)十二經論治“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具體包括1經脈所過部位的病癥2所屬臟腑的病癥3所聯(lián)系的臟腑及相應組織器官的病癥皆宜取該經脈的穴位治療。詳靈樞經脈(二)奇經八脈記住奇經八脈為病之原文。多用八脈交會穴內關治心絞痛、胃痛陰維為病苦心痛外關治外感寒熱陽維為病苦寒熱照海治足內翻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李時珍奇經八脈考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奇經用藥孫朝宗奇經八脈證治方論(三)絡脈證治十五絡脈虛實病候最基本的病理變化絡脈瘀阻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刺絡出血“病在血,調之絡?!薄熬帽圆蝗ド碚?,視其血絡,盡去其血?!眳且詭X絡病研究(四)經筋證治基本方法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shù),以痛為腧”“在筋守筋?!薄安∩诮?,治之以熨引?!备沃鹘钭闾柊螂捉浿鹘钏〗顣柫甑谒恼箩樉呐溲ㄌ幏降谝还?jié)選穴原則第二節(jié)配穴方法第三節(jié)處方的組成第一節(jié)選穴原則一、局部選穴二、鄰近選穴三、遠端選穴四、辨證選穴五、隨癥選穴(經驗選穴)第二節(jié)配穴方法一、按部配穴(一)局部配穴法(二)上下配穴法(三)前后配穴法(四)左右配穴法(五)三部配穴法二、按經配穴(一)本經配穴法(二)表里經配穴法(三)同名經配穴法(四)子母經配穴法(五)交會經配穴法一、按部配穴(一)局部配穴法定義什么是局部配穴法在病變局部配穴舉例偏頭痛絲竹空透率谷、風池、太陽、阿是適用范圍所有病癥(頭痛治痛永遠是對的,只是層次較低)病變部位局限且明確者(中醫(yī)有形實邪(盛聚);西醫(yī)器質性病變)尤其多用。(二)上下配穴法何謂上、下上、下為何以腰為界何謂上下配穴法舉例偏頭痛局部配穴俠溪思考偏頭痛局部配穴中渚是否上下配穴法遠近配穴法與上下配穴法含義是否相同應用范圍最常用的配穴法之一。(三)前后配穴法別稱腹背陰陽配穴法;內經偶刺俞募配穴屬前后配穴法。例胃痛至陽、靈臺、中脘軀干臟腑病多用。(四)左右配穴法定義1左右交叉配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左病右取或右病左?。?左右對稱配穴左右同取爭議胃痛右取足三里,左取公孫,是否秘屬左右配穴法交經繆刺與左右配穴含義是否一致舉例胃痛雙側內關、中脘、足三里應用左右交叉配穴頭面疾患多用左右對稱配穴內臟疾患多用五)三部配穴法三才配穴法(天、地、人)局部、鄰近、遠端配穴法眼病睛明(局部)、風池(臨近)、光明(遠端)應用較廣。二、按經配穴(一)本經配穴法定義本經脈或所屬臟腑病取本經穴。舉例經脈病如坐骨神經痛取秩邊、承扶、委中、昆侖臟腑病如肺病咳喘中府、尺澤、太淵(二)表里經配穴法定義相表里的二經腧穴相配舉例胃病足三里(胃經)、公孫(脾經)思考原絡配穴法屬表里經配穴法應用某經或某臟腑有病時多用;若表里二經同病則更為適宜。如脾胃虛弱(足三里、公孫)、肝膽郁火(行間、陽陵泉)、腎虛膀胱熱(太溪、委中)(三)同名經配穴法別名手足同名經配穴法、關節(jié)對應取穴法關節(jié)扭傷最為常用。有局限性固定疼痛點的肢體關節(jié)病也有良效。如網球肘舉例右外踝扭傷左養(yǎng)老左膝關節(jié)內側扭傷右尺澤右網球肘左陽陵泉處壓痛點竅門按已刺;活動患部(四)子母經配穴法方法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五行生克之異經補瀉法舉例肺虛咳喘太淵、足三里(培土生金)。肝虛目眩太沖、太溪(滋水生木)肝火內擾失眠行間(怒氣失眠,屢刺行間)、神門(實則瀉其子)應用某經或某臟腑虛實明顯者(五)交會經配穴法方法病變部位有幾條經交會,就取這幾條經的腧穴舉例左下腹痛肝脾二經所過公孫、曲泉面肌痙攣肝胃二經所過足大趾、次趾、中趾趾腹點刺出血面癱局部取穴合谷、足三里、太沖多用交會穴如前陰病關元、三陰交傻瓜治法,大有妙用。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以不變應萬變。發(fā)熱治法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柴胡桂枝湯葛根、石膏第三節(jié)(針灸)處方的組成天津杜元灝針灸處方學可參。一、影響針灸處方的因素二、把握治療時間三、針灸處方符號一、影響針灸處方的因素(一)穴有主次,術有先后(二)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三)深淺不同,作用有別(四)手法不同,效果有異(五)知常達變,增減腧穴(一)穴有主次,術有先后1穴有主次主穴必取,重點施術,配穴酌用2術有先后(1)一般先陽后陰,行上后下(2)凡治病必先治其病所從生者也宜靈活變通。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tǒng)一。(二)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十八般兵器,各有所長。針灸拔罐,各有所宜。陽證多針,陰癥多灸。知常達變熱證可灸論。(三)深淺不同,作用有別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如面癱、面肌痙攣、面痛均可取面部腧穴,但深淺有異。針灸科俗話面癱沒有一個治不好的,面肌痙攣沒有一個能治好的。慈禧太后“未得其術也”(四)手法不同,效果有異補合谷、瀉三陰交閉經、墮胎瀉合谷、補三陰交崩漏、保胎補合谷、瀉復溜發(fā)汗瀉合谷、補復溜止汗“補瀉反則病益篤”(五)知常達變,增減腧穴隨證(癥)治之。二、把握治療時間(一)治療時間什么時間治最好(二)留針時間留針多長時間為好(三)療程時間多長時間為一療程(四)間歇時間多長時間治一次(五)總體治療時間其需治療多長時間三、針灸處方符號見表。第五章特定穴的臨床應用五輸穴的臨床應用原穴和絡穴的臨床應用俞穴和募穴的臨床應用郄穴和會穴的臨床應用下合穴的臨床應用八脈交會穴的臨床應用交會穴的臨床應用第一節(jié)五輸穴的臨床應用一、五輸主病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病在臟者取之井,病變于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于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飲食不節(jié)得病者,取之于合?!彪y經六十八難“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jié)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瀉?!币陨显男枰痴b一、五輸主病思考與體會1“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合治內腑”是指五輸穴嗎2對“井主心下滿合主逆氣而泄”有不同觀點。馬傳江論文3對“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的臨床應用體會二、子母補瀉(一)本經取穴法陰經木火土金水陽經金水木火土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如肺(金)虛補太淵(土生金,補其母),實瀉尺澤(金生水,瀉其子)瀉井當瀉滎,補井當補合如胃(土)火牙痛,當瀉厲兌(井金),改瀉內庭(滎水)心(火)虛臟躁,當補少沖(井木),改補少海(合水)二、子母補瀉(二)異經取穴法實則瀉其子經本穴;虛則補其母經本穴何謂本穴是指與本經五行屬性一致的腧穴。如土經土穴,火經火穴之類。例子詳見課本。三、因時而用有不同的說法。了解即可。張燦甲教授對此有深入研究??赡芘c古代歷法不一有關。第二節(jié)原穴和絡穴的臨床應用一、原穴應用靈樞九針十二原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不論病之寒熱虛實皆可用。思考原穴是經之原穴還是臟腑之原穴二、絡穴應用絡脈所過,主治所過;表里兩經所過,主治所及。絡穴虛實病候。三、原絡配穴屬表里經配穴法。原則先病、主病取原;后病、次病取絡。第三節(jié)俞穴和募穴的臨床應用應記住以下要點1均是臟腑之氣所輸注之部位一。2治療臟腑病之要穴。3五臟病取背俞為從陽引陰、陰病治陽。六腑病取募穴為從陰引陽、陽病治陰。4俞募配穴法屬前后配穴法。第三節(jié)俞穴和募穴的臨床應用思考與體會1是否背俞偏于補虛,募穴偏于瀉實(教材)2背俞穴的取法“皆挾脊相去三寸所,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3背俞穴的診斷價值肝膽俞隆起肝膽郁火脾俞下陷虛軟脾虛腎俞下陷虛軟腎虛(見照片)第四節(jié)郄(穴和八)會穴的臨床應用一、郄穴應用要點郄者急也。治急性病癥。體會孔最治鼻衄案地機治急性胰腺炎案二、八會穴應用要點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思考與體會骨會大椎還是骨會大杼張善忱、張文獻治牙痛案下肢痿痹案膝骨關節(jié)炎案三、郄會配穴要點郄穴八會穴應用主要治療急性病癥。可迅速緩解癥狀。郄會配穴法以住教材未提及。第五節(jié)下合穴的臨床應用要點1下合穴的定義2六腑下合穴思考與應用1六腑病首取穴2中醫(yī)如何診斷六腑病3為何大、小腸下合穴在胃經,三焦下合穴在膀胱經第六節(jié)八脈交會穴的臨床應用要點1哪八個穴位分別通于哪八脈2如何兩兩相合合于何部位如公孫、內關合于胃心胸應用1針經指南2靈龜八法第七節(jié)交會穴的臨床應用要點1定義2數(shù)目90個左右應用治療交會經脈所屬臟腑、組織的病變。中篇各論主要講運用針灸療法對各科疾病的治療方法。其重點是治療方法。其它如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臨床表現(xiàn)等也很重要,但由于中西醫(yī)其它課程如中醫(yī)內科學、西醫(yī)內科學等已有論述,限于課時,不做重點介紹。第一章內科病癥第一節(jié)痹證一、概述定義肢體關節(jié)肌肉疼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等為主癥病因“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思考外邪甚多,為何獨提風寒濕邪其它處邪可否致痹內生五邪可否致痹痹證是否盡屬外邪所致為何附院內科清熱毒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良效例臨證左肩臂痛案。大小諸證方論“此手經之病,肝氣之郁也。”病機氣血痹阻,經絡不通第一節(jié)痹證二、臨床表現(xiàn)主癥關節(jié)肌肉疼痛、屈伸不利行痹(風痹)游走性疼痛痛痹(寒痹)疼痛劇烈、固定不移,遇寒重遇熱輕著痹(濕痹)沉重疼痛,陰雨加重熱痹關節(jié)紅腫熱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大關節(jié)紅腫疼痛、不對稱、血沉、抗O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小關節(jié)、對稱、晨僵、變形、RF陽性骨性關節(jié)炎中老年人,膝關節(jié)多見,X線檢查二、治療方法1基本治療治則通經絡、行氣血、止痹痛。局部取穴和循經遠取為主。瀉法。處方詳見課本,此略。方義書上的處方皆是關節(jié)局部取穴,穴位可加減,不可拘泥。加減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腎俞、關元;著痹陰陵泉、足三里;熱痹大椎、曲池。操作針、灸、刺絡、溫針灸、拔罐辨證選用或合用?!霸诮钍亟?,在骨守骨?!薄按倘鉄o傷筋,刺筋無傷骨。”1基本治療思考與體會A江西萬友生教授用桂枝湯白術、附子治寒濕痹其義何在B麻木的治療體會“若夫兩臂頑麻,少海就傍于三里”、“榮氣虛則不仁,衛(wèi)氣虛則不用,榮衛(wèi)氣虛,則不仁則不用?!薄奥闉闅馓?,木屬濕痰死血?!惫鹬u血藤、桑寄生、蟲類藥。C針灸治療痹證“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庇涀删湓捈纯伞l`樞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視其虛實,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恝堅,轉引而行之?!膘`樞壽夭剛柔“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2其他療法皮膚針疼痛部位電針主穴穴位注射當歸、防風、威靈仙、丹參注射液,穴注。三、驗案舉例見課本。略四、按語1止痛效果較好。類風濕等頑痹非短時可愈,宜針灸藥并用,內外合治。2明確診斷。排除腫瘤、骨結核等。3注意保暖。附股外側皮神經炎(感覺異常性股痛)一、概述定義股外側皮神經受損而產生的大腿前外側皮膚感覺異常及疼痛的綜合征。股外側皮神經受損原因無菌性炎癥、神經受壓(腰椎退行性變、腰大肌壓迫、肥胖、妊娠)、外傷、腹部手術等病因風寒濕;外傷、受壓等病位大腿前外側在皮(刺皮無傷肉);少陽經為主,兼及陽明經病機疼痛不通則痛(少陽陽明經絡不通)麻木營衛(wèi)失和,肌膚失養(yǎng)(麻為氣虛,木屬濕痰死血)二、臨床表現(xiàn)1大腿前外側疼痛、麻木,或有燒灼、針刺感(如何解釋燒灼、針刺感)2常為單側性,有痛覺、觸覺的減退3無肌肉萎縮,無膝反射改變三、治療方法1基本治療治則通經絡、和營衛(wèi)、行氣血。以股外側局部和足少陽經腧穴為主。瀉法或平補平瀉。處方風市環(huán)跳伏兔血海阿是(陽陵泉)方義加減腰椎病變或腰大肌壓迫引起者加腰夾脊、大腸俞操作局部淺刺或圍刺,針后可拔罐。亦可加灸。余穴常規(guī)操作。2其他療法(1)刺絡拔罐皮膚針叩刺或三棱針散刺拔罐。最常用的方法,效果佳。(2)電針圍刺通電。驗案舉例、文獻摘錄、按語略。第二節(jié)腰痛一、概述定義腰部疼痛為主癥病因病機腎虛為本寒濕、濕熱、瘀血絡滯經絡為標?,F(xiàn)代醫(yī)學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等。二、臨床表現(xiàn)(一)常規(guī)辨證1腎虛腰痛酸痛,勞則加重,喜按2寒濕腰痛冷痛重著,陰雨加重3瘀血腰痛刺痛,痛處固定,僵硬或結節(jié)(二)腧穴體征虛證腎俞虛軟或下陷實證壓痛、條索、結節(jié)二、臨床表現(xiàn)(三)經絡辨證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為主,此外,腎經、帶脈、大腸經亦有關系。督脈腰脊正中膀胱經一側或兩側腰痛,相當于膀胱經循行線部位帶脈腰溶溶如坐水中腎經腰夾脊,雙側,慢性大腸經腰夾脊,單側,急性思考太沖“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三、治療方法(一)基本治療治則通經活絡,壯腰止痛。取足太陽和督脈經穴為主。處方腎俞大腸俞腰陽關阿是(無阿是怎辦)委中大鐘腰痛穴也常用。方義加減不必拘泥于書上。操作常規(guī)針灸。注意方法的選用和針刺深淺腎虛腰痛針用補法,寒濕、瘀血瀉法或平補平瀉;腎虛、寒濕可灸或溫針灸;瘀血腰痛刺血拔罐。三、治療方法(二)其他療法1皮膚針拔罐寒濕、瘀血2三棱針拔罐寒濕、瘀血3耳針腰椎腎神門(三)臨證經驗與體會1腰痛繆刺法2腰痛穴的用法3急性腰扭傷可選后溪、人中、腰痛穴(獨特用法)、手三里、行間與太沖之間壓痛點、齦交異點四、驗案舉例五、按語均略第三節(jié)坐骨神經痛一、概述定義坐骨神經通路放射痛病因挫閃、外傷;感受風寒濕邪;體內病邪外竄流注經絡(濕熱、瘀血、肝膽郁火)病機經絡不通,不通則痛。病經足太陽為主,有時兼及足少陽二、臨床表現(xiàn)(一)現(xiàn)代醫(yī)學根性坐骨神經痛最常見。腰椎間盤突出癥干性坐骨神經痛髂關節(jié)炎、骶髂關節(jié)炎、梨狀肌綜合征(二)經絡辨證1足太陽經證下肢后側2足太陽少陽經證下肢后側、小腿外側三、治療方法(一)基本治療治則通經活絡止痛。取足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瀉法。處方足太陽經型秩邊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昆侖足太陽少陽經型環(huán)跳承扶或殷門委中陽陵泉絕骨昆侖方義加減腰椎病變引起者,加腰35夾脊,后溪(后溪環(huán)跳,腿痛刺而即輕)操作注意體位,針法。(二)其他療法1刺絡拔罐2電針3穴位注射4頭電針對側感覺區(qū)5耳針坐骨神經腰椎神門三)經驗與體會1首尾取穴法治療肌注引起的坐骨神經損傷2刺絡放血法治療坐骨神經痛3柴胡桂枝湯治療坐骨神經痛4深刺夾脊治療坐骨神經痛5杜德五取環(huán)跳、陽陵泉的經驗第四節(jié)痿證肺熱葉焦素問痿論脾胃虛弱素問太陰陽明論“脾病而四肢不用”,“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脾胃濕熱“濕熱不攘,大筋攣短,小筋馳長;攣短為拘,馳長為痿?!备文I虧虛肝主筋,腎主骨。治痿獨取陽明外傷性截癱夾脊穴必用。李學才截癱寅時雙下肢木脹不適案。第六節(jié)面癱一、概述定義口眼歪斜。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周圍性面癱?,F(xiàn)代醫(yī)學病因多為病毒引起的面神經炎??蓞⒖忌窠洸W。病因1感受外邪(風寒或風熱或毒邪,體虛或胃氣虛時最易)2生氣(肝膽郁火外竄經絡)3內外合邪病機經筋功能失調(足陽明(目下)、足太陽(目上))此外,還與以下經絡有關足厥陰(從目系,下頰里,還唇內)、足少陽(耳后乳突部或耳部)、手陽明(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二、臨床表現(xiàn)(一)現(xiàn)代醫(yī)學1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的鑒別診斷2周圍性面癱的定位診斷(顱外型、顱內型)(二)中醫(yī)辨證1辨外感內傷(是受風引起還是生氣引起還是內外合邪是風寒或風熱或毒邪)2辨經絡臟腑A只有面部癥狀者,足陽明經筋病B伴有耳后乳突部或耳部癥狀者,病在陽明少陽C顱內型(味覺減退、聽覺過敏、淚腺分泌障礙等)病在臟腑或病邪已入臟腑(胃、肝、膽)。三、治療方法(一)基本治療治則疏調經筋,通經活絡。取以局部取穴(足陽明)為主。平補平瀉。處方陽白四白太陽地倉頰車翳風合谷方義加減味覺減退足三里;乳突部疼痛或聽覺過敏陽陵泉(再加中渚亦可);淚腺分泌障礙太沖。哪兒看著不舒服,就在哪兒取穴。操作淺刺透穴。重灸翳風。面經者已影響血分,需在太陽、耳尖點刺出血。(二)其他療法1皮膚針2刺絡拔罐3電針4穴位貼敷(三)思考與體會1面癱不盡屬外感,顱內型味覺減退者,外邪由胃經入腑,多發(fā)生于胃氣虛之病人(足三里診治);有聽覺過敏或外耳道皰疹者,為肝膽郁火外竄,需引勢利導,順手牽羊。2治療面癱越早越好。早期不能刺激3牽正散并非常用之方。4小柴胡湯合升降散治療面癱。5關于早期使用激素問題。6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18
頁數(shù): 105
大?。?0.1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針灸推拿學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李君芳總論推拿與針灸概述一、按摩推拿二、針灸三、拔火罐李唐約10501130南宋畫家針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南宋著名畫家李唐的村醫(yī)圖描繪了宋代村醫(yī)在村頭為病人針灸時的一個場景。一、推拿(一)推拿的定義在祖國醫(yī)學理論指導下,運用各種不同手法,刺激人體體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運動患者肢體,進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二)推拿發(fā)展簡史起源素問異法方宜論中“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卑l(fā)展唐六典“按摩可除八疾風、寒、暑、濕、饑、飽、勞、逸。”諸病源侯論“相摩拭目,令人目明?!敝夂髠浼狈健熬茸渲袗核溃钭ζ洳∪巳酥?,取醒。”宋代龐安時,“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按摩,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毕惆笭┯涊d“有疾者,手摸之輒愈,人呼之曰摸先生?!贬t(yī)宗金鑒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為傷科八法。(三)對傷筋的治療原理舒筋通絡“松則通”理筋整復“順則通”活血祛淤“動則通加強局部循環(huán),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在適當刺激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將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充分拉長,從而解除緊張、痙攣,消除疼痛。通則不痛促進肢體組織的活動促進氣血的流動肢體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為正法也。”(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四有關推拿作用的實驗觀察1直接接觸皮膚的摩擦類手法的作用2推拿對血液成分的影響3推拿對局部組織氧需要量的影響4推拿對周圍血管的作用五推拿的適應范圍運動實踐治療疾病養(yǎng)生保健六推拿的禁忌癥1、皮膚破損處及皮膚病,如皰疹、膿腫、燒燙傷等局部一般不宜做推拿;2、各種腫瘤患者,腫瘤部位一般不宜做按摩;3、感染性疾病、急性傳染病,如骨髓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結核、急性肝炎等也不宜;4、開放性損傷,如骨折、關節(jié)脫位、肌腱、韌帶斷裂及診斷不明的急性脊柱損傷,當時禁止做按摩5、內外科危重病人,如嚴重心臟病、肝病、肺病患者,急腹癥及手術后未拆線的病人,不宜做按摩6、有出血性疾病如惡性貧血、血液病等均不宜做;7、婦女月經期、妊娠期,腹部不宜做;8、體質過于虛弱者,最好不做自我按摩。七推拿注意事項施術者雙手清潔、溫暖要勤修指甲每治療一人后要洗手體位、姿勢與手法以患者舒適放松,操作者方便為好。按摩的方向多沿著靜脈和淋巴液回流方向進行,淋巴結部位不宜按摩。施治時間治療時間的長短以用力的大小、病程長短、氣候冷熱而定。推拿強度由輕重輕推拿面積由大小大。可用介質如擦劑滑石粉姜汁冷水雞蛋清白酒等。二、針灸概念包括針刺和艾灸。屬于中醫(yī)外治范疇,是運用針刺和艾灸達到防治疾病的方法。二、針灸二、針灸二、針灸二、針灸(一)、針灸的起源起源于我國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制度時期。針法的起源灸法的起源拔罐法的起源和發(fā)展1針法的起源“砭石”說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素問異法方宜論“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瘍,其治易砭石?!本裴橀K針(皮膚針)、圓針、鍉針、鋒針(三棱針)、鈹針(劍頭針)、圓利針、毫針、長針(環(huán)跳針)、大針。源于人類的本能2灸法的起源灸法是借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種方法。素問異法方宜論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芮,故灸芮者,從北方來?!贬t(yī)學入門“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葉氣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名醫(yī)別錄載“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拔罐法的起源和發(fā)展古稱“角法”,古代利用獸角作成飲具,后來用做拔罐,顧以此為名。(二)、針刺的禁忌癥1過饑、過飽、酒醉、勞累過度、過于虛弱、精神過度緊張時,應少針或緩針。2孕婦三個月以內者,少腹部、腰骶部以及一些強針感的穴位,應禁止針刺。婦女行經時,若非為調經,也不應針。3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頂部腧穴不宜針刺小兒一般不留針4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針刺。5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6注意避開血管針刺,以免出血。針刺胸腹背部腧穴,要防止刺傷重要臟器。7人體有部分禁針或禁深針的腧穴,應斜刺或淺刺,以免發(fā)生事故。8對尿潴留患者針刺小腹穴位時,應掌握適當?shù)姆较?、角度、深度等,以免誤傷膀胱。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3-07-18
頁數(shù): 21
大?。?2.81(MB)
子文件數(shù):